王德成
摘要 介紹了彭陽縣“813”生態提升工程實施做法及成效,分析了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并提出了相應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 “813”生態提升工程;做法;成效;問題;建議;寧夏彭陽
中圖分類號 F32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5-0283-01
筆者先后深入草廟鄉新洼村生態村莊、生態戶及“813”生態提升工程綜合示范點和朝那烏雞養殖基地,白楊鎮陡坡村生態村莊、經濟林重點戶李志春和麥子塬流域綜合治理點,城陽鄉劉河村生態戶張世杰、陳溝村林果大戶楊萬珍及楊坪村生態村莊和茹河瀑布觀光林果建設點,采取實地查看、聽情況環境介紹、座談討論相結合的方式,對全縣“813”生態提升工程實施情況進行了調研。
1 做法及成效
建縣25年來,在歷屆縣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在各鄉鎮、縣直有關部門和全縣廣大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彭陽縣生態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不僅實現了治山與治水、綠化與美化的有機結合,而且在改善人居環境、推進林業經濟發展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2007年,縣委、政府審時度勢,科學決策,適時啟動實施了“813”生態提升工程,工程實施以來,圍繞“生態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4個區級新農村示范村和1個新農村綜合示范點的建設,從打造生態村莊、生態戶入手,整合資源,集中財力,支持鄉鎮創建生態村24個、生態戶16 027戶,完成城鎮、景點及村莊綠化207處,加快了提升步伐,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受到了群眾和領導的一致好評和充分肯定。被自治區人民政府命名為“全區生態建設模范縣”[1-2]。
1.1 擴大社會宣傳,營造濃厚氣氛
自“813”生態提升工程啟動實施以來,彭陽縣堅持把擴大宣傳作為工作的突破口,通過懸掛橫幅、辦宣傳欄、刷寫固定標語等形式,就“813”生態提升工程建設內容、目標要求及重大戰略意義等進行了廣泛的宣傳,在全縣上下形成了良好的輿論氛圍,使“813”生態提升工程深入人心。
1.2 明確工作責任,狠抓工程質量
縣委、政府高度重視“813”生態提升工程,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強化措施,狠抓落實;林業部門成立工作小組,實行班子成員包鄉、技術人員抓點的工作機制,負責工程的規劃設計、技術指導及質量監督等工作,使工程技術監督責任到崗到人,使工作任務細化到村到戶;各鄉鎮也相應成立了領導小組,專門負責本鄉鎮的規劃設計、苗木供給、整地栽植、技術服務等工作,提高了“813”生態提升工程質量[3-4]。
1.3 建立激勵機制,加快建設進程
制定了《彭陽縣“813”生態提升工程考核辦法》,就苗木質量、任務完成情況、造林成活率及工程建設成效等出臺了詳細的考核和驗收辦法,并建立了表彰激勵機制,提高了鄉村兩級參與“813”生態提升工程建設的積極性;林業部門通過政策扶持、資金傾斜等形式,在全縣創建了一大批“生態戶”,不僅為農民增收創造了條件,也為“813”生態提升工程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加快了工程建設進程。城陽鄉劉河村生態示范戶張世杰種植的新疆楊、國槐、香花槐等苗木市場走俏,每年苗木收入2萬元以上;陳溝村林果大戶已發展桃、李、杏、蘋果等達20余個品種,年林果收入5萬元以上。
1.4 堅持因地制宜,社會效益顯現
在“813”生態提升工程實施中,彭陽縣堅持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的原則,力促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協調發展。白楊鎮麥子塬流域在規劃布局上,堅持上退下推,陡退緩退,山、水、田、林、草、路統籌規劃,梁、峁、溝、坡綜合治理;在配置模式上,堅持林草間作,喬灌草混種,因地制宜,分類經營,收到了良好的治理效果。草廟鄉新洼流域治理工作中,堅持生態建設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與百舊戶居改造工程相結合,與退耕還林后續產業開發相結合,既增加了當地群眾收入,又初步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同步提升。2007年,該流域森林覆蓋率達到了30%,綜合治理程度達到84%,流域內各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平均5 000元以上,農村人均純收入2 200元。
2 困難和問題
“813”生態提升工程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宏大的系統工程,經過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在資金籌措、工程管理、效益發揮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需要引起重視。
2.1 在思想認識方面
部分群眾對“813”生態提升工程存在片面的認識,主動參與工程建設的自覺性、積極性有待進一步提高;個別行政村、機關、學校在“813”生態提升工程建設中存有依賴思想,規劃不夠全面,缺乏科學、可行的實施方案。
2.2 在工程資金方面
由于“813”生態提升工程沒有國家項目支持,全部靠縣上自籌,加之工程灌溉及造林技術用工投資較大,因此工程建設籌資渠道少,資金短缺,整體進度緩慢。
2.3 在工程管理方面
個別鄉鎮在“813”生態提升工程建設中對苗木供應驗收標準不高,在苗木的栽植、撫育和管護方面的措施不力,對封山禁牧工作重視不夠,偷牧放牧現象時有發生。
2.4 在工程效益方面
“813”生態提升工程是一項生態系統工程,建設時間長,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一時難以顯現。從目前來看,彭陽縣在生態建設方面提供的農民人均收入比例不是很高。
3 建議
為進一步推進全縣“813”生態提升工程,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結合彭陽縣實際,提出以下建議。
3.1 擴大宣傳,深化認識
要堅持把生態建設“813”提升工程的宣傳活動引向深入,通過組織干部群眾深入生態示范點和示范戶進行觀摩、學習等形式,教育和引導他們樹立全局意識和大局觀念,增強生態建設的責任感、使命感,提高全民參與“813”生態提升工程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
3.2 多方籌資,全面推進
要采取多種途徑,積極爭取工程建設項目資金,尤其要向自治區爭取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資金,加大對彭陽縣生態建設資金的投入,確保“813”生態提升工程建設全面推進。
3.3 上下聯動,強化管理
各部門、鄉鎮之間要緊密聯系,進一步完善“813”生態提升工程方案,切實抓好工程建設的監督、檢查和驗收工作,在全縣上下形成”813”生態提升工程齊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同時,要健全制度,完全管護辦法,明確管護職責,進一步加大封山禁牧管護力度,確保全縣生態建設成果得到鞏固和提升。
3.4 立足當前,著眼長遠
要積極探索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相協調的建設模式,在大力發展經濟林的同時,鼓勵和帶動群眾在房前屋后及庭院四旁栽植經果林,逐步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同步發展。
4 參考文獻
[1] 楊金文,馬芬菊,侯金玉.對彭陽縣“813”生態建設提升工程的思考[J].現代農業科技,2009(8):231-232.
[2] 李志海.論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及其推進機制[J].林業勘查設計,2008(4):1-3.
[3] 李春燕,祁占勇.彭陽縣設施農業的現狀及發展對策[J].農業科技與信息,2009(14):11-12.
[4] 王自新,王玉有,牛治忠.彭陽縣“兩杏”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寧夏林業通訊,2012(2):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