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權 邵文莉 孫翔 張化超
摘要 介紹了滕州市被列為農業與改革建設試點以來,積極開展經營新體系、產銷新模式、財政支持新方式、投融資新機制、風險防范新措施“五大探索”,加快建設高標準農田、高效特色產業園、標準化規模養殖場“三大平臺”,努力提升示范區物質裝備、科技進步、經營、產出、支持和可持續發展“六大水平”,并指出了取得的領先全省、全國的成績和經驗。
關鍵詞 現代農業示范區;改革;建設;經驗;山東滕州
中圖分類號 F3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5-0311-02
滕州市位于山東省南部,總面積1 485 km2,總人口170萬人。滕州市被列為農業與改革建設試點以來,積極開展經營新體系、產銷新模式、財政支持新方式、投融資新機制、風險防范新措施“五大探索”,加快建設高標準農田、高效特色產業園、標準化規模養殖場“三大平臺”,努力提升示范區物質裝備、科技進步、經營、產出、支持和可持續發展“六大水平”,取得了領先全省、全國的成績和經驗。2014年7月,滕州市在全國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經驗交流會上作了典型發言;2015年9月,滕州市獲得了農業部現代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績效評價第3名的好成績;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袁純清,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總經濟師錢克明,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郭樹清等領導同志先后來滕調研指導農業改革建設工作。滕州市的主要做法包括以下幾方面。
1 農業經營新體系方面
緊緊圍繞提升農業組織化水平這一核心,重點實施了332211工程(連續3年每年新增3萬t以上糧食產量,每年推進200個村成立糧食生產股份合作社,新增1.33萬hm2規模化經營面積,新增666.67 hm2以上耕作面積,新增合作經營收入1 000萬元以上),著力在農業經營體系建設方面狠下功夫。
1.1 突出抓好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服務
體現為“四抓”。一是抓確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實現全覆蓋,完成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讓農民吃下了“定心丸”。二是抓交易。出臺了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的實施意見,建設了市、鎮、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市場,完善農村土地糾紛調解仲裁體系,設立市、鎮街、村居三級調解組織,實現了規范化運作。三是抓延伸。配套推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宅基地、林權和小型水利設施產權改革,努力實現產權“廣覆蓋”。四是抓引導。市財政每年列支300萬元專項資金,對土地流轉給予一次性獎勵;穩步推進集中流轉、全程托管、社會化服務、股份合作等多種經營模式,規模經營耕地面積4.8萬hm2,占耕地總面積的60%[1-2]。
1.2 積極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
對盈泰集團、恒仁工貿等龍頭企業貸款貼息189萬元;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總數達到139家,其中省級以上16家;規模養殖大戶達到931家,家庭農場達到125家。
1.3 提升農業組織化水平
一是落實扶持政策,對規范化建設的合作社給予2萬元扶持資金,采取集體資產入股、資金入股、土地折股量化等方式,引導組建村級糧食生產股份合作社,統一整理耕地,增加耕作面積。二是提高合作社發展質量,市財政列支1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農民專業合作社提檔升級。強化對合作社的動態管理,對350家規范運作的合作社重點扶持。三是促進經營主體聯合和合作,12個糧食主產鎮引導村級糧食生產合作社以聯合與合作為紐帶,組建復合型萬畝糧食合作社,搭建聯合生產服務的平臺,統一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的服務。
1.4 健全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一是突出公益性,與青島農業大學共建農村改革發展研究院,研究新型經營主體認定標準,建設培育基地;實施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項目,新建9個鎮級綜合性服務站;采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完成2萬hm2小麥病蟲害飛機防治。二是突出經營性,以滕州供銷社被列入全國農村改革試點為機遇,按照股份制方式建設了10個為農服務中心,開展土地托管、農機服務、統防統治等服務。經營性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到328家[3-4]。
2 構建產銷銜接新模式方面
2.1 大力發展訂單農業
一是深入開展農超、農貿、農社等對接,積極引導各類經營主體實現產銷對接,新增訂單3.47萬hm2。對糧食加工企業訂單面積3 333.33 hm2以上、蔬菜加工企業年出口量1萬t以上的,給予10萬元以內貸款貼息,年貼息總額40余萬元。對實行訂單生產的新型經營主體,優先給予商業保險保費補貼和項目支持。二是繼續開展農展對接,舉辦2014中國國際薯業博覽會,連續7年舉辦中國(滕州)馬鈴薯節,搭建了產銷交流的橋梁。三是積極開展農網對接,建設了農產品網上交易平臺,實現了線上線下銷售,形成了“期貨銷售”模式,帶動馬鈴薯產業的快速發展。目前,滕州馬鈴薯訂單面積達到1.67萬hm2,出口量占全國的1/3,成為全國菜用馬鈴薯行業風向標。
2.2 創新完善農產品訂單履約機制
通過龍頭企業保護價收購、農戶使用土地承包經營權、農產品和資金入股等方式,建立了龍頭企業與各類經營主體互惠共贏的合作關系。馬鈴薯出口龍頭企業恒裕食品公司,以高于市場價格0.1元/kg與合作社簽訂單,農民以土地20%、資金30%、勞務40%入社入股,探索了“公司+合作社+農戶”的股份合作模式,實現三方互惠共贏。
3 財政支農新方式方面
3.1 建立項目資金整合機制
堅持統一規劃、統一協調、部門實施、主體管理,統籌推進涉水涉地資金整合,打破部門條塊分割管理,整合后的資金統一交由市涉水涉地資金整合領導小組核算管理使用,共整合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高標準基本農田土地整治、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千億斤糧食產能規劃田間工程建設資金1.56億元,集中投入到1.15萬hm2項目區,4 200 hm2核心區平均投資強度達到25 200元/hm2。
3.2 建立財政投入新機制
堅持“農業投入只增不減”的政策底線,采取“投、貸、保、貼、獎、補”等多種形式,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扶持。投入130萬元,對優良品種、綠色農資、新型機械等進行物化補貼。投入500萬元,實施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用于補貼4萬hm2專業化統防統治和1 466.67 hm2糧食生產深耕深松、秸稈還田等作業。
4 農業投融資新機制方面
4.1 建立農業信貸投入增長激勵機制
對農村土地使用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合作社貸款利息,予以全額補貼。設立300萬元的產權質押貸款風險補償金,用于金融機構風險補償和合作社短期還貸周轉支持。涉農貸款余額達296.11億元,占各項貸款余額的73.92%。
4.2 健全農業融資服務體系
設立了建信村鎮銀行,在山東省率先實現行政村支付結算工具全覆蓋。設立了3家融資性擔保公司,為85家涉農企業提供貸款擔保3.4億元。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風險防范機制,完善征信管理體系。加快農村金融改革,農村資金互助社發展到11家,山東省新型農村合作金融試點工作座談會在滕州市召開,資金互助的“四四八”滕州模式在全省推廣。
4.3 創新農業金融服務產品
在山東省率先開展農村房屋抵押貸款,新增農村房屋抵押貸款3 300萬元,累計發放農村土地使用產權抵押貸款2億元,林權抵押貸款達到3 300萬元。開展涉農貸款保證保險試點,發放貸款1 200萬元。
4.4 改善農業金融服務方式
積極爭取國家開發銀行,按照基本利率為南水北調續建調蓄水庫提供項目貸款10億元。人民銀行滕州支行探索融資增信試點,幫助盈泰集團發債融資,拓寬融資渠道。農發行滕州支行年發放小麥收購貸款2億元、水利建設貸款6億元,累計發放涉農貸款7.7億元。郵儲銀行滕州支行新增營業網點自助設備120臺,開通農村網點網銀戶3.35萬戶,讓農村客戶真正享受網絡服務。
5 風險防范新措施方面
5.1 完善農業保險支持政策
對4.03萬hm2小麥、4.17萬hm2玉米、666.67 hm2日光溫室、3萬頭能繁母豬承保,實現政策性保險全覆蓋。對8 000 hm2遭受風災、雹災小麥理賠1 700萬元。抓住被確定為山東省首批蔬菜目標價格保險試點市(縣)的機遇,開展春馬鈴薯目標價格指數保險3 800 hm2,財政補貼80%的保費,兌現理賠款162萬元。
5.2 優化農業保險服務
三農保險基層服務站點發展到690個。鼓勵開發保險新品種,實施小麥生產商業保險666.67 hm2,保費150元/hm2,再賠付5 625元/hm2;實施玉米生產商業保險1 333.33 hm2,保費150元/hm2,再賠付5 250元/hm2;積極推進高效經濟作物保險,實施馬鈴薯鋼架拱棚自然災害商業保險2 000 hm2;實施育肥豬保險,投保育肥豬逾20萬頭。
6 提高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水平方面
6.1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加快農田水利建設,新增高標準農田5 066.67 hm2,總面積達到5萬hm2,滕州被評為全國高標準農田水利建設示范縣。投資15.5億元,實施南水北調續建配套工程,年供水規模7 000萬m3。投資30億元,實施了秀美荊河工程,完成河道綜合整治等工程建設。二是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農機總動力達170萬kW,農業機械化綜合水平達87%,在山東省率先實現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獲評全省農業機械化先進縣。三是推廣應用信息化技術,建立馬鈴薯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成山東省首批糧食作物“四情監測”物聯網。
6.2 推進農業技術集成化應用
加強與山東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等科研單位合作,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深入推進“整建制糧食高產創建”和“綠色增產模式攻關”,集成應用高產、高效、綠色生產技術,推廣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率達到66%,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率達到100%。
7 構建農業改革建設新機制方面
7.1 加強工作推動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牽頭的現代農業改革與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調度督促工作進展。二是整合部門職能,形成了統一決策、統一規劃、統一實施的“大農業”工作格局。三是強化目標考核,把試點工作各項任務目標納入全市目標管理考核體系,明確職責、分解任務、嚴格考核,實現工作壓力的層級傳導落實。四是做好宣傳,總結經驗做法,《滕州市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金融試點工作的實踐與啟示》被中辦采用,并上報中央領導;《推進糧食規模經營,加快現代農業發展》被農業部采用。
7.2 加大政策支持
市財政投入資金5 384萬元,專項用于改革試點工作。先后爭取財政資金撬動金融資金試點和山東省農民專業合作社信用互助業務試點縣、省首批蔬菜目標價格保險試點市(縣)、省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試點縣等一批試點項目。共爭取中央資金24 828萬元,省級資金3 073萬元。
7.3 用好試點政策資金
一是利用好農業綜合開發資金。2014年度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總投資5 326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2 280萬元。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4個,建設高標準農田1 820 hm2。實施莊稼人合作社有機蓮藕種植基地改造、北大倉公司面粉生產線和強民合作社能繁母豬養殖基地擴建等3個產業化扶持項目。二是利用好現代農業發展資金。總投資3 247.66萬元,其中財政資金1 000萬元。糧食高產示范區建設項目投資1 074.9萬元,實施了糧食節水灌溉示范片、種子質量檢驗及精選加工、良種繁育倉儲、為農服務中心等項目建設。高效設施蔬菜示范區建設項目投資998.76萬元,建設了龍陽鎮鋼架拱棚馬鈴薯基地、南沙河鎮食用菌工廠化立體栽培示范園、龍振設施蔬菜標準園日光溫室升級改造等項目。農牧循環示范區建設項目投資1 042萬元,實施了奧華農牧循環經濟示范園、春藤年產6 000 t肉制品深加工擴建等項目。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及監控追溯體系建設項目投資90萬元。三是利用好改革與建設試點獎補資金。在糧食產業核心區,著力建設1.33萬hm2“大方”,投入350萬元,硬化田間道路26 km,提升農業基礎水平。投入310萬元,扶持建設大塢鎮、姜屯鎮2處設施蔬菜標準園,打造示范典型。追加投入140萬元,扶持建設正德康城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促進其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采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投入200萬元,用于1.47萬hm2玉米后期病蟲害飛機防治。
8 參考文獻
[1] 王雪梅.轉變發展方式 創新體制機制 肇東 打造現代農業“升級版”[J].農村工作通訊,2014(12):16-18.
[2] 陳匡輝.創新驅動 試點示范 爭當全國現代農業改革建設先行區[J].理論導報,2013(6):61-62.
[3] 包長征.對開展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的思考:以賀蘭縣為例[J].寧夏農林科技,2013,54(12):79-84.
[4] 李錦華,王蕾.關于發展現代農業的思考:基于對山西太谷現代農業示范區及東咸陽村的調研[J].農村工作通訊,2013(20):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