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杰
摘 要:動畫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它是一種集繪畫、攝影、音樂、漫畫于一身的藝術表達形式,動畫往往通過虛擬的表達形式產生出生動的表達效果。在動畫發展初期,它是以動畫化、電影化、游戲化等形式走進我們的生活,隨著新媒體的產生,動畫顯示出了超強的適應能力,面對新的媒體環境,動畫又衍生出了桌面動畫、社交動畫、表情動畫、網絡動畫等等新的動畫形式,和之前相比,動畫在新媒體的背景下,其表達形式更為多樣化,表達內容更為豐富化。本文對動畫在新媒體傳播中視覺表征的作用進行研究,主要內容有:動畫的傳播特性、新媒體促進動畫傳播的因素、動畫在新媒體傳播中的視覺表征作用。
關鍵詞:動畫;新媒體;表征作用
在傳統的藝術種類之中,動畫是一種最具特色的藝術形式,并蘊含著巨大的的美學意義,基于光學影戲的藝術創作下,動畫給以廣大受眾帶來了無限的文化體驗與藝術審美享受。伴隨當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新媒體迅速地走向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和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的覆蓋范圍更加廣泛,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十分廣闊巨大的空間,大大地拓展了人們的眼界。
1 動畫的傳播特性
1.1 開放性
動畫的維度是多角度的,可以超越本體的意義和價值。對于傳統的紙質媒體來說,雖然可以通過飽和色階、加強版面色彩等手段達到良好的視覺傳播效果,但是因為受版面等其它因素的限制,在信息意義的表達過程中,還是無法達到動畫符號的自由性和開放性。例如,動畫作者在創作動畫形象的過程中,通常會對視覺符號賦予一定的象征意義,與傳統紙質媒體相比,在生產過程中,動畫符號的意義能夠更加快速、方便、連續地進行傳播,并在傳播過程中收獲意想不到的傳播效果。
1.2 多樣性
動畫的傳播具有多樣性的特征。動畫傳播的多樣性主要是指傳播內容的多樣以及傳播形式的多樣。和其它藝術表達形式一樣,動畫的傳播內容并不是死板、單一的,只要創作者充分發揮自己創造性思維,動畫內容就會不斷的豐富發展。此外,動畫的傳播內容也會隨著時代潮流的發展不斷創新,動畫傳播形式的多樣性主要體現在,它可以通過多種傳播媒介來滿足人們的需求。
1.3 沖擊感
動畫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感。紙媒體與電視媒體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但是和動畫相比,電視媒體與紙媒體存在一定的劣勢,如紙媒體過于平面化并且只有圖像、文字,無法實現音像結合;電視媒體過于二維化、不夠立體,并且電視媒體無法實現虛擬化、抽象化的表達。動畫在視覺表征方面,具有虛擬化、抽象化、動態化的特征,通過電腦動畫技術可以完成任何內容的表達,加之三維技術、3D技術的應用,增加了動畫表達的效果,給觀眾帶來視覺上的沖擊,并且通過與數字技術的結合,動畫可以實現人機界面的互動,促進人們的視覺、聽覺的延伸。
2 新媒體促進動畫傳播的因素
2.1 新媒體的兼容性
兼容性是新媒體的重要特點,也是新媒體的重要優點。和紙媒體(報紙、書籍、等刊物)相比,新媒體具有絕對的優勢,如紙媒體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需要花費很長時間,這樣就降低了信息的價值。因此,動畫通過紙媒體進行傳播,不僅缺乏視聽效果,動畫傳播的影響力也會受到限制。然而,人們在使用新媒體的過程中,只需要點擊屏幕瀏覽網頁就能了解信息,并且還可以通過視頻的對信息直觀瀏覽,這樣動畫可以通過GIF圖片以及視頻的形式,在新媒體上呈現在大家面前。同時,也正是因為新媒體的兼容性才促進了動畫的傳播。
2.2 新媒體的廣泛性
新媒體具有廣泛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第一,覆蓋范圍的廣泛性。網絡媒體是新媒體中的主力軍,根據CNNIC(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顯示:我國目前網民有6.88億,其中手機網民達到了6.2億之多,總體網民數量占據了我國人口總數量的一半,也就是說新媒體的覆蓋率達到了50%,新媒體覆蓋范圍的廣泛性,拓展了動畫傳播的范圍,提高了動畫在新媒體傳播中的使用頻率。第二,傳播方式的廣泛性。傳統媒體的傳播形式相對單一,而新媒體的傳播方式選擇性更多,動畫不僅可以通過網站、論壇進行單向傳播,還可以通過微博、微信、QQ、博客等社交工具進行雙向的傳播,在這種雙向的傳播方式下,人們可以通過簡單的動畫進行互動交流。
3 動畫在新媒體傳播中的視覺表征作用
3.1 個性化表達
方便、快捷是人們對新媒體使用的主流心理,同時新媒體的出現也拉動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很多人通過網絡社交平臺就能和遠在天邊的人進行交流互動。當今,新媒體時代人們在處理信息消費的過程中,大眾化信息處理已經不再是人們的唯一愿望,人們更加注重對于獨特個性化呈現的訴求,于是更多的數字媒體產品之中,游戲化和娛樂化的特征越來越明顯,并且呈現出逐漸常態化,這些數字媒體產品并非刻意追求產品價值,也不在意對產品內容深度的刻意追求,而是著重于對靈感的追求和創意的個性化。因此,靈感的出現促使了產品在消費的過程中具有十分豐富的自由化、趣味化的個性表達。
3.2 形象化表達
動畫可以使新媒體表達得更加形象。動畫在表達形式上沒有限制,尤其是三維技術、3D技術以及電腦動畫技術的應用,使動畫的表達內容更加的生動形象,即便是簡單的符號,也能實現信息的表達。同時,新媒體時代拓展了信息規模,并且還將一些處于抽象、分散的原始數據狀態進行整合,使數據可視化成為新字媒體的發展趨勢,而動畫通過圖形化的手段,可以實現動態可視化,并且能夠將信息溝通變得更加形象。
3.3 虛擬化表達
之前人們通過書信、電話等傳統的社交方式進行交流溝通,而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人們通過微博、微信、QQ等社交工具就能實現及時的面對面交流,網絡社交工具為人們構建出一個虛擬的家園。同時,單一的文字交流缺乏視覺感,而借助動畫藝術所形成的“思維形象”可以實現網絡空間的交流與傳播。此外,在新媒體時代里,電腦游戲成為人們休閑娛樂的重要方式之一,并且很多電腦游戲也升級到電子競技的高度,電腦游戲通過計算機動畫技術將游戲里的虛擬人物、環境呈現在玩家面前,通過虛擬化的表達方式,增量了玩家的游戲體驗感。
3.4 再現化表達
再現化表達是視覺表征作用之中的又一個介質角色。目前,電腦動畫技術被廣泛運用到文物考古發掘以及文物保護工作中,將文物數據輸入到電腦客戶端的專用軟件上,通過數字化的建模與復制能夠對文物實現虛擬修復,這樣為考古工作者在文物修復的過程中提供形象化的信息指導。此外,動畫技術也被應用于文物作品的展示中,如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上,將原來5米的《清明上河圖》擴張到了近130米,將畫中靜態的人物通過3D技術動態的展示在大家面前,畫中的1068個人物瞬間成為一部3D動畫大片,每個細節都顯得的栩栩如生。因此,動畫在文物中的應用不僅有利于文化遺傳的傳播,更有利于人類文化遺傳的保護。
4 結束語
新媒體和動畫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動畫實現了新媒體形象化、個性化、虛擬化、再現化的視覺表征,而新媒體為動畫發展集聚了肥沃的土壤,為動畫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因此,加強新媒體與動畫之間的聯系是促進他們二者共同發展的有效途徑。同時,在新媒體的信息傳播越來越快捷化、精準化和豐富多樣化,動畫藝術走進了嶄新的科學時代,數字制作技術促進了動畫藝術的飛快發展,給動畫藝術開辟了十分廣闊的創作空間,創作家大可借助新媒體時代東風,自由揚帆。
參考文獻:
[1] 張炎,陳星.例談幾何畫板視覺化數學中考題[J].教育教學論壇,2012(05).
[2] 趙慧臣,文潔.信息時代知識表征的特征分析與應用策略[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