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軍 倪士珍
摘 要:興趣是積極探究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是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躍的因素。興趣是最好的導師,小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一旦被激發,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目的。反之,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不高的話,上課時候注意力就會分散,更談不上主動積極地鍛煉了。因此,對于小學生體育課興趣的培養非常重要,下面結合自己幾年在教學實踐的心得體會來淺談一下如何培養小學生體育課的興趣。
關鍵詞:小學體育 興趣培養
一、小學體育教學應該游戲化,讓學生可以在“玩”中盡情地學
在小學階段,大部分的學生都童心較重,主要表現為愛玩、好動,好奇心較強。因此,小學體育教學要從他們的年齡特點出發,變化學習方式,把教學內容轉化成游戲的形式,讓他們在“玩”中愉快的學,體現出寓教于樂的教育新思想。對于小學高低不同的年級階段,教師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游戲種類和形式區別對待。諸如“老鷹抓小雞”這樣的游戲雖然能夠鍛煉學生快速的反應能力,使大部分同學參與其中,但是只適合于低年級學生;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都有所提高,針對這一特點,又要選擇更加合適的游戲項目讓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比如在跳遠的練習中就需要改變以往單調、枯燥的規范化練習,讓他們模仿青蛙、小兔等這些既熟悉而又喜歡的小動物的跳躍,以提高他們的興趣和運動熱情。
二、豐富小學體育教學手段和方法,不斷鞏固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多任何事情保持熱情和愛好的時間有限,所以,很多小學生對體育項目和運動技能的重復訓練不感興趣,甚至厭煩。怎樣才能讓他們獲得良好的訓練效果而又興趣濃厚呢?除了運用游戲外,教師還要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可以采用各種實物教學或情境教學方式,讓小學生能夠不斷有新的嘗試,以滿足他們的好奇心。比如以走步訓練來說,相對單純的規范化走路學生缺乏熱情,練習時他們的精神集中度不高,而且很快就會散漫下來。如果采用聽音樂走,不僅會增強學生走路的節奏感,還能提高他們動作的協調性;還需要不斷變換走路的形式,諸如加動作的走、拍手走等,以不斷強化其訓練熱情。小學生的競爭意識是比較強的,因此,可以把訓練項目變換成競爭性活動,能極大地提高他們的競爭意識,增大訓練的強度、趣味性和持久性。
三、訓練、教學更加的個性化,促進學生個體的個性發展
小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愉悅心情和滿足感主要來源于學習過程中的點滴成功。然而,對于體質、基礎、技能掌握狀況、興趣愛好等都存在巨大差異的學生個體來說,都按照相同的課程標準和任務目標統一要求,按照同樣的訓練方法嚴格訓練,必然導致一部分同學每每不能達標,經常性的失敗在所難免,使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嚴重打擊,喪失體育學習的積極性,甚至不愿參與體育運動。因此,小學體育教學應注重學生的差異性,教師要了解每一個學生情況,并根據他們的體質和水平特點,為其量身制作任務目標,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獲得成功,充分體驗成功和進步,逐步培養體育后進生的興趣。同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特長,努力使他們的更加自信、特長得以發現和培養。
四、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心理需要施教
學生在學習體育課的過程中,常常要產生成就性需要、情感性需要、自尊性需要和創造性需要。體育教師如能及時準確地抓住學生在不同情況下的不同心理需要,適時進行教育,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學生的心理就能夠健康地發展,而且對體育課的興趣自然會提高。學生在學習某一動作取得進步時。會產生“我的動作很優美,老師會表揚”的想法,和等待、希望得到贊揚、合理評價的情感性心理需要。此時體育教師若適當給予成績的肯定,
總之,在我國當前的小學體育教學中,好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潛能,而且促使他們更加熱愛體育運動,從而更加喜歡上體育課。盡管如此,再好的教學方法也不是百病皆治的“神藥”,有其適用性,要適合學生個體特征、教學內容、教學情境和時空特點。這要求體育教師提高自身素質,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情感,不斷發現和創造,把體育教學真正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之中,融入到游戲和各種活動之中,以興趣促教學,讓他們在各種有益的活動中得到更加長遠的發展。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小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使小學生在一種輕松活潑的體育氛圍中自覺地培養對體育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