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紅
泉州市第一醫院城東分院手術室,福建泉州 362000
探討老年髖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干預
陳麗紅
泉州市第一醫院城東分院手術室,福建泉州362000
目的分析探討老年髖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干預臨床療效。方法采用回顧性方法,選取該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期間收治的80例老年髖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對其治療前和治療后的疼痛、焦慮、抑郁等情況進行詳細的觀察記錄,并對比患者的治療改善情況。結果患者血壓、血糖得到有效控制,不存在心腦血管不良等現象,患者的肢體恢復情況也較為理想,患者均平穩度過圍手術期;所有患者手術均成功,呼吸道感染有5例,平均愈合時間為(129.20±9.3)d,術后兩周切口Ⅰ期愈合;對比治療之前,患者的疼痛、焦慮、抑郁評分均有明顯下降,治療前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老年髖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存在較大安全風險,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病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加快患者的康復速度使患者盡快恢復正常生活,并有效減少并發癥和病死率,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髖部骨折;糖尿病;圍手術期;護理干預
髖部骨折是由骨質疏松而引起的一種多發于老年群體中的骨折病癥,并且隨著老年人年紀的增長,發病率也逐年增高,且具有較高的死亡率,為老年群體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帶來了較大的威脅。一般情況下,髖部骨折患者在骨折之前都會有一種或多種不同的內科疾病;加強對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可以提升手術成功率,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科學合理的術后干預是保證患者在圍手術期以及術后康復的有效保證[1]。為進一步了解老年髖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干預臨床療效,現特選取該院80例老年髖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對其進行程序化的圍手術期護理,并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結合該院實際情況,隨機選取該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期間收治的80例老年髖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股骨頭下骨折的患者有27例,股骨頸骨折20例,股骨頸基底骨折17例,股骨轉子骨折16例;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39例,患者年齡為60~79歲之間,其平均年齡為(70.8±5.4)歲。
1.2治療方法
股骨頸骨折患者采用髖關節置換術,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采用動力加壓螺釘內固定術或釘內固定術,或者采用與之相接近的一種治療方法即髓內釘內固定術;患者在手術中的血壓相對平穩,且麻醉效果較為良好,不存在不良反應。
1.2.1術前常規護理首先入院評估,在患者住院后的
第一時間了解患者的以往病史和相關用藥過程,對其進行2 h急查心電圖、血常規化驗、電解質、血糖、血壓、血紅蛋白等相關指標進行檢測,全面的掌握患者的身體健康情況;入院對患者的整體情況進行評估,可以加強護理工作的針對性,從而取得更加優質的護理效果。其次是對患者的心理護理,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療的時候,心理情緒較為低落,會出現一些焦慮悲觀的心理狀態,需要進行相應的心理疏導和陪護,幫助患者消除此類消極情緒以提升患者的治療配合度;在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的過程中,要注重與患者的家屬及時有效的交流,將患者的一些術后注意事項以及病情治療進度等情況傳達給家屬,同時也要盡可能的加強患者之間的交流,相關的交流介于治療效果較好的患者之間、治療中與治療效果好的患者之間,使患者之間形成一種互相鼓勵互相支持的關系。由于在護理期間,患者長期處于臥床休養狀態,且患者多為老年人,肢體行動多有不便,需要對其進行相關的臥床生活技巧做出一定的指導和護理,主要包含有指導患者的飲食方式,保證飲食過程中患者的氣管為順暢的狀態;為患者營造一個良好的病房環境,安靜舒適利于病人休養,保證患者有充足的睡眠時間和優質的睡眠質量;對患者的血液循環情況進行嚴密的觀察,一旦出現異常情況及時進行搶救。另外對臥床期間可能出現的一些并發癥做出一定的預防和護理,主要針對肺部感染、壓瘡、尿路感染、便秘等不良癥狀進行預防和護理,當出現相關癥狀時,結合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做出相應的護理,保證患者病情處于可控的狀態。
1.2.2術前程序化護理對患者進行糖尿病知識的宣傳和講解,緩解其不安的情緒和心理?;颊叩娘嬍匙o理是非常重要的項目之一,要求患者禁煙禁酒,飲食清淡,禁食葡萄糖、蜂蜜等類型食品,提倡雜糧類食物,促進消化和吸收;另外患者需適當食用含糖量較低的水果,補充維生素,同時也要注意蛋白質的適當進補。監測患者的血壓和血糖,一般情況下的監測頻率為2次/d,如果患者的血壓或血糖情況不正常,則可視實際情況適當調整監測頻率。藥物治療是在了解患者整體身體健康狀態的基礎上進行的,由于一些患者可能同時患有多種病癥,相應的用藥時間和用量較為復雜多變,所以需要醫護人員小心護理囑咐,避免患者在用藥上出現紕漏。疼痛護理是術前護理中較為重要的一項護理工作,因為疼痛會引起患者血壓和血糖的升高,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帶來較為嚴重的影響;在術前護理中較為常用的止痛護理方法為耳穴療法。
1.2.3術后護理術后護理主要有五方面的護理:一是病情監測,由于髖部的手術創傷面積較大,加之患者自身的一些疾病史較為復雜,生命體征變化較快,在術后護理期間需對患者的血糖、血壓、心律、呼吸等作出嚴密的監測和護理,保證患者的生命體征正常。二是控制感染,術后感染是較為常見的一種現象,為減少患者的臥床時間,醫護人員需要嚴密監控患者創傷狀態,并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理,保證患者臥床期間多翻身、拍背,咳痰力度要大,以便能咳得干凈,如果患者咳痰情況較為嚴重,可采取矢量的化痰藥來減少墜積性肺炎。三是手術傷口及皮膚護理,加強傷口的護理,注意切口敷料是否滲血、有無感染、記錄引流液的量,如果引流液的量超過50 mL時,則需考慮并發感染;對患者使用相應的敏感抗生素治療,同時注意關注個人皮膚的清潔護理、多翻身,減少褥瘡的發生幾率。四是預防靜脈血栓,加強下肢活動,以提升肌肉泵的靜脈回流壓力,同時也要注意防止由于血壓過高引起血栓;一般術后1~4 d是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高發期,在此期間需要嚴密觀察患者的下肢膚色、濕度和腫脹程度,防止血栓的形成。五是功能訓練,鼓勵患者多進行腳趾和踝關節的活動,促進下肢的血液循環,3 d后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髖關節屈伸訓練。
1.3療效評定
圍手術期護理結束后,采用疼痛評估表包含言語描述法VRS、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的評分進行綜合衡量。根據患者的癥狀和術后改善情況,針對治療前后的疼痛、焦慮、抑郁、平均愈合時間等進行分析和分值對比。
1.4統計方法
該調查研究所涉及到的數據全部采用軟件PEM3.1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所研究的80例髖部骨折并糖尿病患者血壓、血糖得到有效的控制,不存在心腦血管不良等現象,患者的肢體恢復情況也較為理想,患者均平穩度過圍手術期;所有患者手術均成功,呼吸道感染有5例,平均愈合時間為(129.20±9.3)d,術后兩周切口Ⅰ期愈合;對比治療之前,患者的疼痛、焦慮、抑郁評分均有明顯下降,治療前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疼痛、焦慮、抑郁評分對比(±s)

表1 治療前后疼痛、焦慮、抑郁評分對比(±s)
時間VRS評分SAS評分SDS評分治療前治療后P值2.77±0.51 0.93±0.47 28.45±4.28 18.57±4.21 25.37±3.46 17.59±3.17<0.05
術前選擇合適的降糖藥、降壓藥等符合患者病癥特征的藥物進行使用治療,注意飲食清淡、衛生,避免患者受到不良情緒的刺激而影響術后的恢復進度;還要針對患者所表現出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止痛治療,為患者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病房環境;在住院期間對患者的其他影響病癥恢復的指標進行嚴密的觀察和檢測,當發現其中任何一項出現異常時都需要及時處理[2]。該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對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療效,從身體和心理兩方面同時進行,緩解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等不安情緒,提升患者的康復速度,縮短住院時間,從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關于老年髖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圍手術期護理干預的臨床療效研究較多,王如英[3]的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圍手術期對患者進行的針對性護理,手術的成功率得到明顯的提升,患者在術后出現的相關并發癥也有了明顯的減少,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有利于改善患者預后;韓曉芳[4]的研究結果顯示:圍手術期后進行護理干預,患者的血壓、血糖水平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心血管等不良癥狀明顯減少;通過了解其他相關的調查研究,可看出該研究結果與其他調查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老年髖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存有較大安全風險,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病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加快患者的康復速度,使患者盡快恢復正常生活,并有效減少并發癥和病死率,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1]常艷梅.老年髖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醫藥前沿,2014(13):290-291.
[2]汪蘭芳.老年髖部骨折合并糖尿病的圍手術期護理[J].浙江創傷外科,2013,18(5):759-760.
[3]王如英.老年髖部骨折合并高血壓病和糖尿病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與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3(23):97-98.
[4]韓曉芳.老年髖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圍手術期綜合護理體會[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5(1):155-156.
R47
A
1672-4062(2016)09(b)-0166-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8.166
2016-06-18)
陳麗紅(1983.12-),女,福建泉州人,護士,研究方向: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