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樊+陳文俊
摘 要:菜鳥網絡是一個由數據驅動的社會化物流協同平臺,與阿里電商業務的邏輯一脈相承。而這背后,是眾多來自第三方的快遞、倉儲、落地配、末端網絡資源的整合。如此看來,菜鳥的野心并不亞于當年的淘寶。但在“數據”、“協同”、“服務升級”這些略顯空洞的描述下,菜鳥到底在做什么?菜鳥網絡有哪些角色?菜鳥大數據能實現什么?本文就這些問題做探討。
關鍵詞:生態;數據;眾包
一、菜鳥的生態
2005年,中國全年電商包裹的數量是8.6億個,10年后的今天,這個數量達到了206億,而這206億個包裹帶來了3.8萬億網購零售額,是10年前的250倍。面對這樣的增長速度,菜鳥只負責搭建基礎設施、提供信息系統和服務標準,邀請合作伙伴接入,各個環節的具體服務則仍由合作伙伴來完成。所以,其生態是需要覆蓋物流全行業鏈。
1.接入快遞公司,推動物流信息化
快遞公司是與“賣家”和“消費者”這兩端直接接觸的角色,也是菜鳥背后最重要的支撐。大部分快遞公司在效率提升上一直沒有好的表現,關鍵在于沒有一個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統。菜鳥搭建物流生態的第一步就是要輸出一套“端到端”的管理系統,讓合作快遞公司以此為適配標準開發或更新自己的后臺系統,并接入其中。在此基礎上,菜鳥可以將快遞環節中原本低效的“手動作業方式”一步步電子化。截止2015年8月,國內排名前15的快遞公司全部實現電子面單的普及,使用電子面單后發貨速度提升30%以上。
此外,菜鳥結合高德地圖算法將所有地址分拆為結構化的“四級地址”,以此來實現“路由分單”,取代人工分單,提升分撥中心效率。當地址都經過“四級結構化”后,快遞公司可以根據這些數據實現包裹與網點的精準匹配。
2.布局倉儲,做倉配一體化
作為物流網絡中的節點,實現“倉配一體化”可以看作是菜鳥在搭建整個物流網絡的骨架。
菜鳥現階段主要在全國8個關鍵點拿地建倉,已經有128個倉庫,近200萬平方米。菜鳥未來還會更多的整合閑置的小型社會倉儲資源,將布局做的更密。菜鳥不介入運營,包括自建倉在內的所有倉庫運營均外包給廣州心怡科技公司、百世匯通等第三方倉管公司。
目前,菜鳥已經與上述公司實現了倉管系統的深度打通,菜鳥可監控所有訂單在倉儲流程中的每一環節的狀態。由于商家的貨物在菜鳥的倉庫里、倉庫的信息已經打通,菜鳥就可以實現“智能分倉”,即通過分析消費者數據提前對商品的走向做出判斷,將庫存和消費者做智能匹配。
3.布點菜鳥驛站,建末端網絡
社區范圍內的投遞是物流鏈路中最接近消費者的環節,直接影響到用戶的最終體驗。菜鳥勢必介入物流的末端改善傳統投遞方式難以面對消費者端的多樣化需求和多種突發狀況的狀況,以此降低“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成本。目前的主要承載者是菜鳥驛站。一方面,菜鳥驛站可以提供代收包裹服務,避免用戶不在家時帶來的落地配時間成本的上升。另一方面,菜鳥驛站還可替快遞公司攬件,整合零散的寄件需求,驛站經營者可以按件分成。
菜鳥驛站的布點主要在社區和高校里,總量達到4萬個左右。菜鳥在社區內的思路是和郵政、連鎖便利店、連鎖超市等達成合作,以便批量獲取網點。目前,跟菜鳥合作的便利店有全家、美宜佳等。除此之外,菜鳥也有自己的渠道商,它們會按照一定的標準幫菜鳥拓展驛站站點。菜鳥的校園驛站約1500個,覆蓋全國60%的校園。
二、菜鳥聯盟的利益共同體
1.聯盟是完成轉型升級的契機
美國快遞均價為5到10美元,而中國的均價僅為13.5元,長三角地區更低。同質化競爭激烈、價格低廉,快遞行業無法健康發展。
因此,商家和快遞公司都需要服務升級,而現在菜鳥向它們提供服務升級所需要的基礎設施和品牌背書,撥出10億元作為啟動資金,用于補貼合作伙伴以及補償投訴的消費者。在這個“利益共同體”中,菜鳥負責做好大數據平臺和協同化樞紐,具體的服務實現則交給行業。菜鳥會做這幾件事情:基礎設施、網狀供應鏈、云計算、服務表達、服務穩定性。
目前已經加入菜鳥聯盟的企業包括:申通、圓通、中通、韻達、天天和百世匯通6家物流企;日日順、蘇寧物流等倉配企;萬象、晟邦等落地配企。目前,菜鳥聯盟已經推出了次日達、當日達、橙諾達、上門取退等服務,其中,當日達服務覆蓋城市年內計劃達20個以上,次日達服務覆蓋城市年內計劃達150個城市以及1000個區縣,這些服務會優先在天貓自營業務以及天貓商家中開展。
2.協作是拿下“跨境”和“農村”領域的法寶
阿里有跨境出口業務“速賣通”以及跨境進口業務“全球購”和“天貓國際”。這些業務的國外物流段大多由境外物流公司承擔,而國內段就是本土快遞公司的機會。想要獲得阿里跨境電商的訂單,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跟菜鳥合作。除了訂單量的吸引,菜鳥已經布局了30萬平米的保稅倉,打通了電子清關、出口專線等基礎服務環節,為之前沒有跨境業務經營的快遞公司降低了入場的門檻。
而農村電商業務是阿里今年的重點戰略方向。目前在農村市場唯一占有資源優勢的物流服務商是中國郵政,背后還存在巨大的市場空白。菜鳥在區縣自建倉儲,然后組織運力負責縣級到村級的配送落地。菜鳥聯盟內的快遞公司(包括落地配公司)不僅能優先獲得農村配送上游環節(城市到區縣)的訂單,還有機會進一步介入農村段的配送。
三、菜鳥大數據
目前,中國每天的快遞包裹有70%都運行在菜鳥的物流系統上,日處理數據7萬億條,這其中包括:18萬個物流快遞網點信息、全球200個倉庫覆蓋,包括倉儲全流程信息化后產生的數據、4萬個菜鳥驛站站點信息,包括1500個校園站點、170萬快遞員共609萬條物流配送路線。因此,手握海量數據的菜鳥希望基于數據、基于協同讓一切變得智能,智能帶來的最直接的效應就是全鏈路的效率提升、成本降低。
電子面單和四級地址庫是菜鳥自身的數據基礎設施,以此來對接快遞、倉儲、落地配公司,實現對它們的數據采集,從而向它們提供數據產品:智能分倉、大數據路由、菜鳥鷹眼、菜鳥天地。
四、菜鳥的“眾包”模式
2015年6月,菜鳥推出“菜鳥裹裹”的app,當時主要功能是快遞公司物流詳情查詢、附近快遞員電話查詢等信息服務。今年1月,菜鳥裹裹宣布啟動基于專業快遞人員的“攬件眾包計劃”,用戶可以通過菜鳥裹裹在線發起寄快遞的請求,快遞員最快可在30分鐘上門攬收,用眾包方式把末端真正盤活。
“菜鳥裹裹”在用戶下單后將基于地理位置實時推送給附近的快遞員,由其搶單,當訂單無人接應時,菜鳥則會指派給離用戶最近的配送站點。可以說,菜鳥裹裹想做個人消費者線下寄送包裹的入口,并借此帶動自身業務,或許還能衍生出新的業務。
現階段,菜鳥裹裹與達達、京東到家等眾包業務的定位存在差異,但這并不能保證菜鳥裹裹在未來不會介入更高頻的O2O即時配送領域。菜鳥的合作伙伴中包括萬象、黃馬甲、晟邦等落地配公司,這些公司本身就整合了一部分做日常即時配送的小團隊。若菜鳥裹裹將這些落地配公司的快遞員整合,理論上是具備做O2O即時配送業務的能力。
五、總結
菜鳥不僅僅是做阿里電商生態中的一部分,而是要在傳統的物流行業中建一個新的數字化生態。但這并不容易: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金投入、海量的數據需要與之匹配的計算能力、產品化的服務需要足夠的履約能力。與早已自建物流的京東相比,菜鳥的體系和口碑都還有待建立。但若干年后,如果商家、物流公司、消費者都開始依賴于這張網絡,數億包裹的倉儲、運輸、配送都在這張網絡中進行,它們所貢獻的海量數據能夠讓這張網絡更高效率、更低成本運行下去,菜鳥價值就不僅只是在商業層面。
目前,菜鳥物流的布局已經走上軌道。由于社會化的協作平臺的性質和強大的資本推動下,影響了節點體系發展從而加快倉儲物流轉型升級,實現全國24小時送達的配送網絡以及客戶體驗的無縫對接,也為物聯網技術尤其是RFID的推廣迎來新的機遇。整體上,菜鳥網絡的逐步實施,對我國物流行業產生革命性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陳婧.基于供應鏈管理思維的第四方物流發展必要性研究--以菜鳥物流為例[J].雞西大學學報,2016,16(4).
[2]王柏誼.電商物流“最后一公里”的發展對策研究--以菜鳥驛站為例[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6,32(1).
[3]袁藝.以菜鳥網絡為例的電商物流社會化研究[J].時代金融(下旬),2014,(10).
[4]徐軍.菜鳥驛站的發展現狀及趨勢研究[J].科學導報,2016,(8).
[5]吳榮梅.基于CSN的電子商務物流發展趨勢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4,(4).
[6]唐蕓.國內倉儲物流企業發展自助倉儲的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4,(7).
[7]錢志鴻.物聯網技術與應用研究[J].電子學報,2012,40(5).
[8]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菜鳥共享物流模式對行業意義重大[R].2016.6.
[9]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菜鳥高德建物流數據平臺,打通底層地址數據[R].2016.5.
[10]巨科帥.基于電商京東自建物流研究[J].河南科技,2015,(21).
[11]孫秀娟.淺談社會化物流中心模型[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5,(1).
[12]李小米.大數據時代的物流江湖[J].中國儲運,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