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龍
摘要:教學實踐告訴我們,以學生為主體是教學的基本出發點,是進行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課堂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是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只有充分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并著力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本文探討了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關鍵詞: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
對每一個教師來講,作好教學反思是提高業務素質的主要條件。每個教師的業務素質都是在教學實踐中逐步積累和不斷提高的。通過對教學反思,及時回過頭來檢查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并加以實事求是的分析,積累成功經驗,總結失敗的教訓; 及時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彌補不足。這樣日積月累,可以增強自己的教材處理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學素質,促進自己的業務水平。
一、結合學生實例導入新課,喚起學習興趣
每一節課堂的開始都會直接影響學生整堂課的情緒和注意力。因此,教師在課堂導入的時候都要以學生的活躍思維程度為重點進行課堂的開始工作,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從學生身邊采集材料,讓學生更清晰地去分析課堂問題,激發學習欲望。例如,在學“消費者權益”的時候,我就在課堂中問一些現在學生身邊的實際問題。“同學們都吃過肯德基嗎?知道肯德基都出現過什么問題嗎?這些問題出現之后都是什么結果呢?”一下子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他們在我的提問中積極參與討論,課堂氣氛很活躍。
二、轉變教學方式,開展豐富的活動課
教師可在上課之前,利用五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圍繞本節課所學內容進行交談,結合實際情況和生活中的實例發表自己的看法,在探討辯論中,鞏固知識,加深印象,提升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開展專題活動,聘請校外專業人員進行專題講座,比如為學生介紹有關消防知識和違法現象,并要求學生以書面形式寫出自己的心得體會。這樣既能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又能指導學生的日常行為。結合所學內容或者當下熱點話題,讓學生自編自演情景劇,讓學生從中獲益。比如:教師可以把自己在家獨立自主的生活狀況拍成短片,也可以以“如何調節情緒”為主題設計成情景問答,通過表演和問答,表現和諧與溫馨,從點滴中折射出人格的魅力,讓學生明白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重要性;也可以針對“網絡的利與弊”,要求學生自主搜集有關新聞,并進行篩選處理,編排成小品,在全校進行表演,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這些活動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提升他們的思想水平,使他們認識到真善美,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真正達到思想政治教學的最終目的。
三、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一是在政治課堂中,實現課內外知識的相互融合,讓學生學會用政治理論知識去觀察社會,分析社會視角,提高運用政治理論的能力。二是在政治課堂外,讓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社會,用政治的眼光去看待社會。鼓勵和引導學生經常觀看一些社會時事新聞,比如“新聞聯播”,讓學生經常瀏覽一些新聞網站,關心國內外的一些時事政治以及身邊的一些小事,通過自己的觀察學會運用政治理論去分析,去探究,做到學以致用。三是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建立政治興趣學習小組,通過經常性的組織開展活動,讓學生學會運用政治理論去分析時事,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提高學生的政治理論水平。在學習小組活動中,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深入到企業、機關、公司等進行社會實地調查,讓學生親身去體驗社會生活,了解社會動態,從而逐步認識到政治學科的實用價值。這樣,采取多種方式,既使學生掌握了政治學科知識,接受了思想教育,提高了政治覺悟,又培養了學生的政治敏感力,實現了政治教學的良好功能。當然,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需要因材施教,順勢而為,不能機械地生拉硬拽,這樣才能實現政治教學的真正意義。
四、有安排地去做練習題
第一步就是精心選擇各類的試題。教師要全面考慮每位學生的能力,各類試題都要面向基礎,面向精編,通過學生不停地對不同類型的題目的掌握,漸漸加深他們對基礎知識的記憶,逐漸做到熟練、準確、舉一反三。
第二步是在學生基礎打好之后,對學生的薄弱地方進行訓練,加強對學生不足地方的掌握。隨著訓練的時間越來越長,薄弱的地方也會漸漸變得簡單容易起來。
第三步就是教師要抓住重要的時事作為材料讓學生進行聯系,將時事與知識結合起來,訓練學生的應變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步,也是最后一步,教師要把整個內容結合起來,讓學生全面、具體地分析題目,掌握各類題目的解答方法,將整個內容融合在一起進行運用。
五、運用現代教育手段,增強教學實效
由于傳統教學理念與現代教學理念是相違背的,所以在新課程標準提出以后,現代教學教育中引入了一種新的技術手段, 也就是現代教學媒體。傳統教學模式是典型的滿堂灌,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只扮演課堂聽眾的角色,并習慣于在教師嚴格控制下聽與答,知識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單向傳遞, 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不高。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學習的主人,認為課堂的主動權、學習的自主權應該屬于學生。為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即“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一種具有多樣性、新穎性、藝術性和趣味性等特點的現代教學媒體運用而生。由于這種媒體刺激了學生的各種感官神經,所以學生的注意力、學習興趣、思維被調動起來,從而促進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望。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在各方面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一方面來說,它不但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記憶力、培養觀察、思考、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而且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智力以及非智力因素共同參與認識過程。這個過程調動了學生的學習動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優化了學生的學習方法。另一方面,它改變了過去傳統教學中教材單一、教學方式枯燥等現象,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中直觀化、平面化和動感不足等缺點。使一些令學生抽象難懂的內容變得易于理解和掌握,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并且在浩瀚的書海里自由漫游, 取得令教師與家長意想不到的成績。
總而言之,要想提高初中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我們就需要廣大初中教師和學生主動參與進來并相互支持, 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積累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現代政治觀念和思想, 進而轉變現有的教學觀念和老套陳腐的思維方式,經過大膽創新,努力適應,能夠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教與學兩邊互動,幫助現代初中學生積極發展,快樂學習,健康生活。
參考文獻
[1] 李燕.淺談初中政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思考[J].青春歲月.2015(19).
[2] 王曉英.新課改形勢下初中政治教學的方法探析[J].中華少年.2015(29).
[3 周冬松.如何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J].高考(綜合版).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