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俊
摘要:歷史教師需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入手,讓學生可以融入到歷史知識學習中,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效率,促進歷史的發展,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榮譽感,為我國的發展貢獻力量。本文探討了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自主學習策略。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自主學習;策略
學生對學習歷史有無興趣,既是反映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標志,也是衡量教師教學成敗的重要因素。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較強自主學習能力需要我們采用適當的策略對其加以培養,保證學生由“要學”順利向“會學”轉變。
一、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構成要素
1、學習歷史的動機。學習動機,又稱為學習動力,其主要用來指推動學生開展學習的內在原因,包括學習需要、對學習必要性與重要性的認識,以及學習興趣、愛好及信念等。就初中學生學習歷史的動機而言,其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目標意識, 認為學習歷史是必要的,其是與某個目標掛鉤的,如中考,有明顯的暫時性、階段性特點;第二類是價值意識,認為學習歷史是與個人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相關的,可以從中借鑒或者啟發;第三類是個人興趣,如喜歡歷史內容的豐富性等。
2、學習歷史的方法。學習歷史需要有強烈的動機、有明確的目標,也是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前提,但真正的自主學習還需要有科學學習方法的支持;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構成要素。較高的自主學習能力,通常伴隨著科學的學習方法;如課前,合理安排歷史學習時間、科學制定歷史學習計劃表,很好完成教材閱讀、資料查閱等活動;課中,能很好地找出重點、難點及確定關鍵問題,同時能夠大膽質疑、發現與分析問題等;課后,則能很好地獨立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預習,及時整理、反思、復習學過的內容等等。
3、學習歷史的效能。自主學習能力高的學生,學習成績提高較快,也就較容易獲得較高的學習效能。但自主學習能力與學習效能之間不是一種直接因果關系, 因為自主學習能力與學習成績之間不是一種簡單因果關系, 學習成績同時還受到學習動機、學習方法、學習目標等諸多因素的共同影響, 這也就導致學生的學習效能也同時受到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方法和學習目標等的影響。
二、初中歷史教學實施自主學習的策略
1、樹立學生主體地位,給予學生充分自主權。我們知道,在過去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卻沒辦法通過自主的思考和學習將學到的知識內化成自己的東西,長期下來,學生的思維變得固化,不利于初中歷史教學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因此,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改變不合時宜的教學理念,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權,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彰顯,從而激發學生自身的學習潛能。舉個例子,老師在教《夏、商、西周的興亡》這部分內容時,老師可以先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對教材的內容進行閱讀,然后讓學生對這部分的知識進行整合,用簡單的小故事方式給其他學生講述這個時期到底發生了什么事。這樣的話,學生便會認真閱讀課本中的內容,然后劃出重點的內容,并且通過自己的思考將內容進行整合和總結,從中提煉出夏、商、西周這段時期發生的重大事件,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而不是由老師個人單一地講授,將知識內容全盤地“倒”給學生,從而提高了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歷史是極具魅力的,這個科目的學習需要非凡的意志和興趣,若是為了考試而學習這門課,就會感覺這是一個艱巨而且枯燥的科目。所以,教師在初中的歷史教學上要注意培養學生潛在的學習興趣,給學生展示出歷史唯美的一面,增添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情。首先,可以通過故事串講形式引發學生的好奇心理,使學生為了了解歷史的發展而學習歷史這一科目。其次,我國歷史具有特殊性,魅力值要超過世界各國的歷史,其中國家的興盛、衰亡、榮耀和屈辱都值得學生去記憶,如我們講宋朝歷史時可以鼓勵學生去聽一些有關宋朝歷史的評書或是小說等,讓學生從各個角度增加學習興趣。要突出歷史英雄人物的事跡,如在南北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英雄岳飛,通過描述岳飛一生的事跡讓學生對其經歷義憤填膺,也認識了南宋統治的昏庸和北宋末期統治的咎由自取,讓學生根據自己對這段歷史的了解發表各自的觀點,然后教師集合這些觀點作出評價,讓學生把這段歷史前后通過記憶連鎖串聯起來,結合興趣和知識,讓學生自主且自愿去學習歷史,效果事半功倍。
因此,初中歷史教學雖然同其他科目一樣,學生成績的提高才是我們要達到的最終目標,但這不是唯一的目標,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能提高成績,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態度上有一個質的改變,所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也是教學的目標,這才是提高學生成績的保障。
3、預設課堂情境,促進課堂生成,實現課堂的精彩。教師在課前的準備就是預設課堂學習方式,預設學生思考的問題,分析課堂可能生成的問題,預設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活動方式,預設學生的互動,師生互動的雙邊活動等等。預設是課堂的生命之源,是教學的基本要求。新課程理念下的預設課堂必須是符合學生發展規律,達到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的有目的設計活動。
教學中,我積極采用多媒體手段直觀形象、生動地展示歷史問題,如使用影視和音樂以及多媒體歷史形勢地圖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探索興趣。采用設問法,引導學生思考和探討,采用辯論賽活動開發學生發散性思維,預設留有空間,鼓勵學生提問和質疑,促進課堂的生成,讓課堂充滿求知、探究、辯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課堂學習的精彩和有效。采用歷史問題與現實問題聯系和比較的方式,煅煉學生應用歷史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
4、注重學生探討、講練結合。一講到底的歷史課不一定是好課,但只學不講或少講也不一定是好課。學習的金字塔效應對我啟發很大(研究表明:24 小時后保持率,聽講5%、閱讀10%、試聽結合20%、示范30%、小組討論50%、時間聯系75%、教別人或馬上運用可以達到90%),孔子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就告訴我們,教學要讓學生自己思考,不到學生求知時不去開導他,發問后不到學生有所領悟時不去啟發他。初中生正處于智力發展和知識積累的轉型期,他們不僅對問題感興趣,而且已經不滿足于接受某種現成的結論,他們具有獨立思考、鉆研問題,展開爭論的能力,因此我在處理初中歷史教材時,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思索能夠理解的就不講,而對于那些教學重點、難點,往往通過教案讓學生先自我學習。老師要預設學生會出現的問題可以通過選擇題或材料題呈現引導學生思考探究、學生說不透或不當的地方再講。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先要培養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給學生創設具體情境,拓展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參考文獻
[1] 黃金順.試論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 北極光. 2015(09).
[2] 王宗平.淺析信息技術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的作用[J]. 寧夏教育科研. 2015(03).
[3] 羅艷菊.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 情感讀本. 20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