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治剛
【摘要】多讀書、會讀書、讀好書,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不僅能使學生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知識,同時也有利于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那么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呢?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是其產生強烈的讀書愿望;開展讀好書比賽活動,使學生體會到了讀書的快樂;注重讀書方法指導,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關鍵詞】:多讀書 會讀書 讀好書
【正文】
小學時期是培養學生好習慣的大好時期,因為在這個時間段他們精力旺盛,好奇心強,求知欲更強,記憶力也特別好,這正是奮發讀書、給自己補充能量的大好時機,多讀書、會讀書、讀好書,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不僅能使學生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知識,同時也有利于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因此,作為一名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的工作者,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呢?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幾點建議:
一、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是其產生強烈的讀書愿望。
有一句話說得好:“幾乎所有的習慣,都開始于興趣?!笨梢娕d趣對于一個人習慣的培養是多么的重要。良好的讀書習慣的培養也不例外,只要學生有了讀書的興趣,學生就會樂于讀書,在讀書中能不斷增強自身的求知欲,求知欲增強了才可以激發學生的鉆研精神,只有在不斷地鉆研中才能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最終解決問題。
1、教師給學生讀故事,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
孩子天生都愛聽故事。從入學開起,利用課余時間我經常給他們讀《安徒生童話故事》、《格林童話》等童話故事,用淺顯易懂、形象生動的語言帶領他們進入一個奇妙的童話世界。時常在精彩之處留下懸念,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猜測結局,并告訴他們在書中可以找到答案。從而激發他們強烈的看書欲望和閱讀興趣。學生由被動的“聽”到爭先恐后去“讀”,有被動到主動,樂于讀書。語文課本里的文章,都是經過專家們仔細賽選的范文,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小學生比較感興趣。當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時,我趁熱打鐵給他們推薦課外書目,引導學生課外閱讀。
2、開展讀好書比賽活動,使學生體會到了讀書的快樂。
為了進一步使學生養成讀書的好習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我經常在班里開展讀好書比賽。設立“誦讀明星”獎項。規定時間內誰讀得書最多,并能把自己讀的書用故事形式展示出來,就能獲得“誦讀明星”的稱號。為了獲得這一光榮稱號,學生們把飯后玩耍的時間用在了讀書上,把課外活動時間用到了讀書上,整個班里掀起了讀好書狂潮。學生在書中知道了以前不知道的東西,在讀書中了解到外面美好的世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增強了學生的讀書興趣,同時又體會到了讀書的快樂。
二、營造濃厚讀書氛圍,促進學生讀書習慣養成。
為了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學校倡導開展“我讀書,我成長,我進步,我快樂”經典誦讀活動。為了營造濃厚讀書氛圍,校園內貼滿了激勵學生讀書的標語。如“經典誦讀,你行我也行!”、“讓閱讀成為習慣,讓書香飄逸校園”、“多讀書、樂讀書、會讀書、讀好書”等等標語。我們在班級里開展了讀書前的動員工作。召開主題班會、制作黑板畫報、精心設計教室的讀書角,利用學校廣播站進行宣傳,營造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評選 “誦讀明星”、充分利用讀書角主陣地匯報或交流。內容有經典誦讀、故事演說、名言名句賞析等。交流會上,同學們暢所欲言,氣氛活躍。內容涉及閱讀的收獲,閱讀的快樂,閱讀的體會;如何合理并有效的利用課余時間,有序讀書;并介紹了自己在班級中是怎樣帶動其他學生閱讀的實際行動。這些活動,不僅為學生營造了濃厚讀書氛圍,而且也使同學們互取所長,學到了更多讀書知識和方法,加深了愛書、用書的思想認識。
三、注重讀書方法指導,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人人都知道:方法得當,事半功倍。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保證閱讀的質量,提高閱讀的效率,順利達到閱讀目的有著重要作用。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旦養成,便可成為個人的寶貴財富,終身使用不盡。反之,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如無計劃、無目的、不求甚解,將會嚴重影響閱讀效果,以致終生受害。
1、“三看”—— 心看、嘴看、手看。
有效的閱讀要求小學生不僅要用眼睛看,而且要用“心”看,用“嘴”看、用“手”看。特別是對課文以及一些有啟迪的好文章,不能走馬觀花,需用心體會,圈點批注,認真思索。
心看——就是閱讀時既要心思集中,全神貫注,又要開動腦筋,勤于思考。用心是閱讀的前提,需要閱讀者專注于閱讀的文章中,千萬不能心不在焉,只有做到用心才能做到用腦,做到了用腦才能事半功倍。
嘴看——就是閱讀時要動口認真朗讀,對好文章和文章中的精彩片段、佳句、妙段還要熟讀成誦。
手看——就是閱讀時一定要用筆把一些重要的東西做標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閱讀時一邊讀,一邊想,一邊勾畫,畫出本課生字詞,并注上音;畫出重點詞語和句子以及自己喜愛的詞句;畫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注上符號。當然,閱讀時也要對必要的詞句等作適當的摘錄,如麗詞佳句、難詞難句、文章主旨等,逐步養成做筆記的好習慣。
2、“質疑”讀書法。
“學貴有疑”,疑是探索求知的開始,也是探索求知的動力,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一個人思維活動的表現,質疑隱含著創新的因素。久而久之學生學會了質疑,有了疑,學生就會產生求知欲,進入一種積極探索的狀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敢于質疑,我們才可能進步。面對疑難時,應當去積極思考、探索,去質疑解難,只有這樣,我們有可能獲得進步。
敢于質疑,我們才可能發現問題。只有發現了問題,才能提出問題,從而分析問題,最終才能解決問題。
敢于質疑,我們才有可能獲得成功。培養學生一定要善于發現問題,敢于探索問題的真相,去探究解決問題的途徑,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成功。
3、“聯系實際”讀書法。
因為讀書為的就是增長知識,如果不聯系實際、就會一味的讀死書、死讀書、不能學以致用、就是一個書呆子,也就沒有起到讀書的效果。
要把書上的知識變為自己的真知灼見, 就必須把書上的理論知識同自己的經驗相結合, 變成完全的知識。書上的知識是否正確, 是否真有道理, 必須到實踐中去檢驗.為此, 必須用書上的知識去聯系實際。讀書的目的就是在于應用, 指導生活和實踐,讀書不聯系實際,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讓他們喜歡閱讀,享受閱讀帶來的快樂;指導學生有效地閱讀,從閱讀中發現問題,學會質疑;在閱讀中不斷成長、不斷進步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呼玉山《激發閱讀興趣 提高閱讀能力》[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2(10):59~60
[2]劉 輝《營造書香校園 喚醒閱讀興趣》[N].鄂爾多斯日報,2007
[3]張培秀《淺談小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中國校外教育》2012年01期
[4]馬青在《小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貴州教育》2005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