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
【摘要】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和諧活躍的課堂更有利于學生學習,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更應該積極參與課堂氣氛的構建。對此筆者認為,可以從課堂導入環節多樣化增加課堂活動、采用多媒體教學、注重榜樣影響和采用情感激勵法四個方面入手。
【關鍵詞】小學語文 活躍課堂氣氛 教學方法
活躍的課堂氣氛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小學階段要尤其注重課堂教學氛圍的培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在活躍積極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學生才能更加認真地汲取知識,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實現知識在教師和學生之間積極高效地流通。那么如何才能構建活躍高效的課堂教學氛圍呢?
一、課堂導入環節多樣化
在上課的開始階段,小學生還沉浸在課間十分鐘的歡樂中,精神較為亢奮,注意力相對分散,還沒能及時調解情緒,使之適應課堂教學,因此在上課開始,教師要采用適當的方法,做好課堂和課件的過渡,使學生盡快進入課堂的學習狀態。例如,在課堂開始之前,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唱歌、識字游戲、有獎競答等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迅速平復情緒,將注意力集中在老師身上。教師也可播放優秀的動畫短片,如剪紙動畫《桃花源記》、《金色的海螺》、《南郭先生》等,體現寓教于樂的教學特點。如以講故事為例,教師可選取中國優秀的民間故事,也可選取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伊索寓言等,用生動的語言講出來,再結合恰當的肢體語言,營造良好的講故事氛圍,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為了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教師也可讓學生自己講故事,每個人準備三到五分鐘長度的故事輪流表演,可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主人翁地位,并且學生自己講故事比教師講故事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體現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構建和諧的教學氛圍。
二、增加課堂活動
小學處于人生的正式接觸學科學習的開始階段,對待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充滿著好奇心,渴望近距離接觸,通過實踐的方式參與到知識的學習過程,而不是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被動地聽教師講課。心理學家和教學學家認為,兒童動手實踐能有效促進知識的學習和智力的發展,這其中以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觀點為代表,“兒童的智慧體現在他的手指尖上”。這對教學的啟發是教師可在課堂上適當地增加課堂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活動的過程中學生會充分調動多種感覺器官,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使大腦皮層處于高度興奮的狀態,對周圍的環境的敏感度更高,更有利于接受教師的指導。另外,為了能夠更好地完成活動要求,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和成就感,學生也更樂意表達自己,進一步促進知識與行動的結合,實現知識的高效接受。例如小學階段的課文多有說明文,教師可要求學生根據課本上對某類物品的描述完成一幅剪紙,這必然就要求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征,方才能完成剪紙任務。再如學生在學習祖國的大好河山這一專題時,可讓學生準備一幅中國地圖的拼圖,看誰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拼裝,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更能使學生學到地理知識,豐富學生的知識面。這樣將學習變成一種充滿趣味的活動,有利于構建活躍的課堂氣氛。
三、采用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具有視、聽的多樣功能,能夠展示圖片、播放音頻、視頻等,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原知識教學的生動性和形象性等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已經在學校得到廣泛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為了跟隨時代的發展,也為了更好地實現語文教學,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上也要利用這一教學方式,合理使用多媒體教學,改善過去抽象而枯燥的教學方式,使多媒體與課堂教學環節有機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活潑生動的課堂氛圍。例如在學習《四季》這篇課文時,教師可展示有關四季景物的圖片,也可制作幻燈片,展示與四季景物相關的動物、人類的活動,并輔以文字說明以及播放以四季為主題的視頻,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四季之美,豐富學生對四季的認識和直觀感受。在此基礎上,學生學習課文時有了之前的認識與感悟為基礎,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調動所有的感覺器官,提高學習質量。多媒體通過展示課文內容和相關的知識要點,能夠有效節約教師板書的時間,從而為學生參與活動教學騰出更多時間,恢復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有利于建設有效的課堂教學氛圍。
四、注重榜樣影響和情感激勵法的使用
教師是學生在課堂上主要的模仿對象,教師的情感態度能夠影響學生的態度和行為。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就需要教師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微笑授課,微笑必須發自內心,是出于對學生的關愛而非矯揉造作,這樣學生在上課時才能有如沐春風之感。學生在教師的影響下,也會積極回答問題,不必擔心回答錯誤而受到老師責罰,如此學生才能積極表現自己。如果教師總是板著面孔,不茍言笑,時時刻刻注意樹立自己的威嚴感,那么,學生就會產生畏懼心理,即使知道答案,也不敢回答問題,更不敢響應教師的教學活動,那么課堂氣氛可想而知。這就需要教師時刻銘記自己是課堂氣氛的引導者和建設者,努力發揮自己的示范作用,營造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
另外,教師還要積極采用情感激勵法,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采用恰當的方式回應。例如,學生的回答正確,教師要及時給予贊揚,讓學生體會到成就感;對于答案尚待進一步完善的學生,教師可適當加以引導,促使學生進一步思考,從而得出正確的答案;對于回答錯誤的學生,教師也要就學生勇于回答問題這個行為進行鼓勵,肯定學生認真聽課,積極表達自己。對于不同的學生,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發掘學生的優點和長處,長善救失,以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鼓勵學生自我發展,自我完善,作一個老師贊揚、學生認同、家長稱許、自我滿意的好學生,在此基礎上,不斷地完善自己、激勵自己,向著更加優秀的自己而努力。
總之,教師需要時刻銘記自己只是課堂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課堂活動的真正主體是學生,只有學生廣泛參與課堂活動,才能夠構建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的方式有很多,可以從多種途徑進行努力,教師可根據實際的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性格特征,把握語文作為文科的人文性特征,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實現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