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道萍
【摘要】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出現為教師教學手段和方法的改進提供了平臺,使教學進入新的境界。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幾何初步知識教學中應用,就成了現代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改革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多媒體 教學 課件 信息技術
小學階段幾何初步知識的教學,最重要的是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操作、識圖的技能及抽象概括能力。多媒體以其圖象清晰、動態感強、信息量大、交互靈活的優勢、參與幾何初步知識的教學,有利于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多媒體輔助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最新的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應該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是學習的主導。如果要學生能主動參與學習,積極思考,親自參加學習實踐,就必須首先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魯迅先生說過: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興趣是一種具有積極作用的情感。如果把數學知識放在一個生動、活潑、貼近生活實際的情境中去學習,更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
學習幾何知識,用多媒體課件呈現鮮明形象的畫面、悅耳動聽的聲音,迅速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動手、動腦參與的欲望,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入學習狀態。在教學《圓的認識》時,首先顯示小動物乘坐各種輪子的小車的情景,讓學生發現:小動物乘坐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橢圓形車輪的小車上下顛簸,而乘坐原型車輪的小車非常平穩。那么,車輪為什么都做成圓形的?學生心中產生了一個謎,躍躍欲試,想揭開謎底,興趣盎然的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之中。
二、多媒體輔助教學,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教育實踐證明,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恰當選取電教媒體,準確地把握電教媒體在教學過程中的演示契機,能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突出訓練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有效地縮短學生的認知過程、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題作用,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例如:教學圓的面積公式時,我設計如下環節:1、把一個圓平均分成兩份。2、把兩個半圓平均分成八個小扇形,再將每個小扇形排成兩列,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通過割、拼的動畫圖像,讓學生直觀地感知到當等分的份數越來越多時,圓面變換后的圖形越來越趨近于長方形,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想象無限分割的情形,理解圓是能轉換成一個等積的長方形的。這樣既導出了圓的面積公式,又滲透了無限分割的思想方法。
三、多媒體輔助教學,幫助學生建構知識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根據教材內容,把靜、動、畫結合起來,通過生動有趣的畫面,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直觀生動地對學生的認識具有“催化”作用,有效地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使學生學得主動,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 例如,教學《圓的面積》一課時,教師借助多媒體課件,演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然后演示把一個圓涂成紅色,提問:這是什么圖形?看到圓想到什么?圓所圍平面部分的大小叫什么?(圓面積)最后教師啟發學生猜測聯想,怎樣把圓轉化成一個已知圖計算?這時學生猜測把圓轉化成長方形、平形四邊形、三角形或者是梯形,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這樣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教學情境,主動探究,獲得新知識。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梯形的面積”等,均利用多媒體的動畫效果,進行拼、剪、移、轉等變化,在學生頭腦中建立深刻的表象,進而正確認識知識的轉化過程,順利的完成新知識的建構。
四、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是培養學生思考問題方式及其能力的最佳途徑。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和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及時把新信息傳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例如:教學《分數的意義》時,一位教師是這樣進行教學的:①把12朵花看作單位“1”(屏幕顯示12朵花,再用圓圈圈起來);②把12朵花平均分成4份,提問:每份有幾朵花?③把其中的一份(3朵花)閃動一下,提問:每份是單位“1”的幾分之幾?④引導學生思考:這12朵花還可能怎樣分?根據學生的回答,可平均分成2份、3份、6份、12份,教師分別在屏幕上進行演示,每演示一種分法,都啟發學生思考:每份有幾朵花?是單位“1”的幾分之幾?最后提問:“同樣把12朵花看作單位“1”,為什么每份的數量卻不同呢?引起學生積極主動去探索和研究,從而得出: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單位“1”的幾分之一。這種教學要求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從而引導學生主動向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探求,在這里,教學媒體的使用就具備和發揮了發展學生思維的功能。
總之,利用多媒體輔助進行教學是教育改革實踐中的一種新探索,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學生的數學知識、能力和思維等智力因素也得到發展。我們深信:教學改革伴隨著多媒體手段的普遍運用,課堂教學效率將會不斷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將得到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