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燕
學習的成功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智力因素包括智力、知識和能力屬于心理結構系統。非智力因素包括動機、情感、興趣、意志、信心等,屬于心理動力系統。知識技能的學習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要提高學習成效,不僅需要學生智力因素的積極參與,還需要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積極運作。人的智力因素是有限的,如一些偉大的科學家,在小時候有智力并不高,但經過后天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成為著名的科學家。由此可見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是不可忽視的問題。
一、培養學生堅強的學習意志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搞好學習的保證,而堅強的意志又是一切事業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條件。因此,教師要加強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從根本上提高學習效率。同時,要有目的、有計劃地不斷利用科學家為追求真理、探索科學奧秘一絲不茍的科學精神;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不畏艱險困苦、向著既定目標勇往直前的獻身精神的實例來教育學生,鼓勵學生去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培養學生鍥而不舍、堅韌不撥的毅力,培養刻苦求學的精神。教師還可以結合化學課外活動,通過組織社會調查,對當地水樣土樣的測試,環境污染的監測等實踐活動,使學生接受鍛煉,在克服困難中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
二、情感的培養
情感是開發人智力的源泉。沒有情感的發展思維就不會發展;沒有持久的熱情思維就不能深化;沒有成功感和失敗感往往不能推動學生的智力發展。列寧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那么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情感呢?首先用大量化學科學觀念和知識水平。備課時精心準備教案;講課時注意表達的藝術性;實驗時注意語言科學性與形象性相結合。其次要正確對待"好、中、差"三類學生。對"好"的要嚴,"中"的要引,"差"的要補。特別是對待差生不但要熱情關懷還要循循善誘,具體幫助。這樣才能使學習集體之間以及師生之間關系的融洽,感情平衡,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到輕松愉快。我校的學生,大多來自農村,素質差,以前沒有做過實驗,但經我們分門別類耐心指導,他們的成績及實驗技能進步很快。
三、興趣的培養
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智力發展的催化劑。因而在教學中恰當地運用教具、實驗板書、板畫模型、比喻等來描述。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科特點,在實驗上下功夫,提高實驗的藝術性,這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激勵學生熱愛化學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可貫穿講一些化學家的故事和化學常識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苯"的結構時,介紹凱庫勒通過夢的啟示發現苯的環狀結構,改進課堂教學方法,講究授課的藝術。精湛的課堂教學藝術和生動有趣的語言能撥動學生的心弦,使學生聽課感到是一種藝術享受?;瘜W上常有一些概念和原理比較抽象,若采用照本宣科的方法,學生很難理解,如"電子云".在教學中也可讓所教知識與現行的生產、生活結合起來。如講物質的穩定性,某村組農民不懂化學知識,見到NH4NO3結塊,不好施肥,就用鐵錘去砸,結果引起爆炸。講到鋁鹽明礬舉炸油條的例子,學生聽得津津有味,產生濃厚的興趣。
四、培養學生優良的性格特征
性格是指一個人在個體生活過程中形成的習慣了的行為方式方面的個性心理特征。一個具有優良性格特征的學生,可以保證其具有正確的學習動機、穩定的學習情感、持久的學習興趣和頑強的學習意志,提高心智活動水平,獲得學習活動的圓滿成功。教師可利用化學史中科學家們崇實、求實、創新、存疑等科學精神,誠實、勤奮、自信、認真、謙遜的科學態度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性格特征,抑制其性格上的消極方面,發展其積極方面,通過組織化學課外活動來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和協作精神。此外還可充分挖掘教材中涉及唯物辯證法的教學內容,以此來啟發學生,使學生形成實事求是,尊重客觀規律的優良品質。
五、注意的培養
注意是學生順利進行學習的必要前提,也是教師順利進行教學的重要條件。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只有組織好學生的注意,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搞好學習的保證,而堅強的意志又是一切事業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條件。因此,教師要加強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從根本上提高學習效率。同時,要有目的、有計劃地不斷利用科學家為追求真理、探索科學奧秘一絲不茍的科學精神;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不畏艱險困苦、向著既定目標勇往直前的獻身精神的實例來教育學生,鼓勵學生去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培養學生鍥而不舍、堅韌不撥的毅力,培養刻苦求學的精神。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無意注意。例如講電解池兩極反應時,陽極發生氧化反應,抓住"陽"、"氧"有相同的諧音,這樣學生在無意注意中記住兩極發生的反應。其次,要培養學生的有意注意。學習是一種緊張、艱苦和持久性的活動,學生不可能對任何知識都感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培養學生的有意注意。
當然,非智力因素的內容很多,其培養的方式、方法也很多,以上只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的點滴心得。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教學中應當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并使其充分發揮作用,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