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晨晨 方黛春
【摘要】現代社會,在任何一個國家道德教育都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來,人們越來越把追求物質與金錢視為奮斗目標。當代我國正處于轉型期,是十分敏感的時期,當傳統價值觀受到沖擊而新的價值觀也為確立時,導致了道德滑坡日益嚴重的現象。在這樣環境下的國人們變得更加極端化,想法與行為背道而馳,在這快速的時代逐漸迷失了自己的腳步。為此,我們不得不反思這其中的原因與對策。
【關鍵詞】道德滑坡 原因分析 影響與對策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范,也是人類文明生活永恒的主題,它集中體現了每個社會的人文精神。然而在當今社會,不少人打著道德的幌子做著有損道德的事。經濟的飛速發展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同時也給當代社會造成了不好的影響。人們的道德觀和價值觀發生了不小的改觀。在這種改觀下認為:社會動蕩大于安穩,騙子多于老實人,回報高于奉獻......種種想法不得不讓人深思,該如何使道德滑坡的現象止步。面對當今社會道德滑坡現象,我們應該肩負怎樣的責任。
一、引發道德滑坡的原因
1.誠信的缺失
誠信的本意是真實無妄、重信守諾。它作為一種道德規范,產生于人類社會初期,與人類社會一樣古老。所以誠信是從古至今的道德品質,也是形成講誠信、講責任、講良心的強大輿論氛圍的要素,這不僅是維護正常生活和社會秩序的需要,也有利于從根本上鏟除唯利是圖的險惡之人。我國當前不容樂觀的誠信現狀,存在著嚴重的誠信缺失現狀,使得社會倫理道德滑坡。誠信的缺失嚴重影響了社會在人們心中的地位。誠信就像一條紐帶,連接著每個個體,而人不可能是一座孤島,孑然獨立,個人需要社會,社會需要個人。誠信一旦缺失,給社會帶來的后果將不堪設想。
2.社會風氣的敗壞
有些領域社會風氣的敗壞導致的社會道德的缺失、理想信念的動搖,引發社會道德評價機制失衡,社會道德風尚水平滑坡。媒體的不正當利用,網絡的不正當傳播都是導致社會風氣敗壞的主要原因。在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中,社會風氣的敗壞,是愈發凸顯的社會信任危機。在利益的驅使下,人們將誠信置之不理,不以為然,以致于人們價值觀和道德觀的轉變和改觀。在這種社會風氣的影響下,人們很難再讓自己去相信。由于社會信任度的下降,人們面對由信任突發的事件就會在焦慮狀態下無法辨別真偽。社會信任度的下降讓我們不知道是否該去扶起摔倒的老人,是否該去相信當街乞討的人所描述的經歷與遭遇,是否今天在飯店吃的飯菜里用的是地溝油......
3.道德教育的滯后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重心都在經濟發展上面??焖俚慕洕l展的確提高了不少人們的生活水平,但卻沒有足夠重視道德文化的發展。道德教育滯后,正面教育導向不明,反面警示教育不彰。學校道德教育的現狀,是道德滑坡現象的原因之一。現今學校的教育,過于功利性,學校的中心工作也非常明確,就是應對高考。學生的升學率和就業率成了學校重點關注的問題,而學生的想法無法得到老師們的解答。成績,成了學生們該苦惱的問題。學校忽視了最初教書育人的創學本質,致使學生們的德育無法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在應試教育下談道德教育也只是耳邊風。家庭與社會教育也十分重要,家長們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社會風氣都與道德有著強有力的聯系。
二、針對道德滑坡的對策
1.樹立正確的社會道德風尚
任何社會的道德風尚都不是單一的。而樹立正確的社會導向需要付諸很多的行動,在一定社會生活中,往往存在著兩種不同的、甚至根本對立的道德風尚。一種是反映落后的、過時的道德關系的道德風尚,它對現實社會生活起著一種腐蝕、破壞作用;另一種是反映現實社會道德關系的道德風尚,它是維護社會生活和社會秩序的重要力量。樹立一種正確的社會向導需要塑造道德典范。道德典范的塑造對社會良好道德風尚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用道德典范的真實事例和英雄事跡可來引導大家,引導更多人步入道德活動當中。模仿道德典范是引導個人道德需求和愿望轉化為道德實踐的有效途徑。當代大學生是社會上一個重要群體,提升大學生的道德素質和品尚是刻不容緩的事情。大學生的榜樣作為承載校園先進文化的精英和大學生主流文化的優秀實踐者,為大學生群體樹立了優秀人格的標桿和道德的典范。在競爭激烈的集體社會,一個人的價值也只有在集體中才能得到體現。優秀大學生做好一個好的領導可以更好的提升大學生群體的良好道德風尚,為步入社會做好充分的準備。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應當樹立正確的理想和信念;認真鉆研科學文化知識,培養自己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積極參加社會實踐,錘煉自己意志;加強道德修養,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一代新人,在全社會樹立良好的道德典范。
2.提高自身責任行為
責任在人的道德品質中占據重要地位,人在承擔責任的過程中不斷推進自我社會化進程,成為一個實現的道德的人。在許多意義上使用,最常見的是作為義務或作為受處罰的責任,道德意義上的責任是指人們對自己行為的善或惡所應承擔的責任。這是主體對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和參與社會和國家事務的作用的自覺認識,是人們現在和未來行為的政治的、道義的調節者。責任的范圍是:一個人能否完成社會給他規定的要求;他對這些要求認識的程度如何;他的積極性、創造性發揮的如何;一個人是否對自己道德行為的結果負責,他能否預見這些后果等。在社會行為中,我們應當承擔自身責任,并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我們應當管理并自覺自己的行為,做好大學生群體的優秀道德典范。
三、結語
道德,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就要靠之維系。社會風氣的敗壞,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下降,校園、家庭給學生們帶來的影響,致使道德滑坡的現象日益凸顯出來。創造出良好的社會風氣與道德氛圍也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當人們真正注意到這些問題的時候,是改變的第一步。挽救道德刻不容緩,如果我們不能提高國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建立良好的道德文明,那么和諧社會的建設、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也只是一句空談,我們每個人接受道德教育的態度都應該是積極主動的,不能把道德教育當成可有可無的事情,這樣道德文化的建設才可能有出路,道德滑坡的現象才會慢慢減少,直至變成歷史。人們要心系道德,了解其含義,不為外界所動,總有一天,社會會更加美好。
【參考文獻】
[1]馮宏洲 《淺談當代中國社會道德滑坡的原因及對策》
[2]淺析當代社會道德滑坡的原因及對策
[3]魏冬 劉小平 《中國當今社會“道德滑坡”現象原因分析》 2009
[4]李潔 《當代大學生道德典范的塑造研究》2011.6.6
[5]李朝輝 《誠信的社會價值及其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