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白楊
摘要:單位內部控制審計是對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進行研究、檢查、評價,確定其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找出內部控制中的薄弱環節,并加以完善的審計程序。單位內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內部管理控制制度和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單位內部控制審計緣于內部管理控制和內部會計控制的制度不健全與執行不到位。如內部管理控制方面,不少單位存在制度不健全,或制度流于形式、執行缺失;而會計控制方面,很多企事業單位只重視日常財務工作的處理,沒有從更高的角度審閱財務結算流程設計的規范與嚴謹性,對不相容職務的崗位和關鍵控制點監控不夠,存在管理漏洞引發財務危機,誘發干部職務犯罪,造成單位損失。基于以上的原因,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審計勢在必行,下文探討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審計的主流操作流程、方法等,并提出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再優化的措施,以期提升內部控制審計的效益。
關鍵詞:內部控制;內部控制制度;內部管理
一、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審計的主流操作探討
(一)審計前的準備工作
1.收集審閱單位內部控制制度, 審查各部門、各環節有關制度、文件、業務流程、崗位責任,使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全貌有個整體的了解,審閱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檢查是否存在薄弱環節。
2.配備審計人員。要配備具有相應專業能力和高素質的審計人員組成審計組。
3.發動全員參與。因為內部控制制度涉及的部門和崗位很多,各人員在內部控制中都有相應的角色和職責,需要整個單位從上到下的支持配合,各個管理崗位需要達成完善管理流程、實現管理效益的共識。
(二)編制內部控制審計方案
1.有針對性地選擇內部控制制度體系中的具體制度進行審計
根據審計人員對單位內部控制環境的充分了解,有針對性地選擇那些可能出現控制制度不健全、控制失效的制度進行審計,并編制內部控制審計方案。
2.擬定內部控制審計工作方案
內部控制審計工作方案中,需列出將要進行審計的內部控制制度名稱、審計期間、審計工作組成員、被審計的制度涉及的部門和崗位、審計的具體內容、審計的方法、審計達到的目標等方面,都應在內部控制制度審計方案中詳細說明。
3.審計方案的審批和下達審計通知
按照單位管理流程,審計部門擬定的審計方案和審計通知須報主管領導審批,經批準后發文下達審計通知。
(三)實施內部控制審計
1.內部控制測試
根據審計工作方案充分收集證據,調查、記錄所審制度涉及的控制環節、控制點及其實際執行情況,通過調查問卷、詢問、檢查、觀察、穿行測試等方式,來全面調查了解內部控制。
2.內部控制評價
根據內部控制測試的記錄,分析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對制度的執行效果進行評價,指出所審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
(四)完成內部控制制度審計報告
報告的內容主要包括:評價所審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分析指出所審內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風險、需要整改的問題并提出改善內部控制制度的意見或建議。
二、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再優化
對存在問題的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后續審計,從而實現審計一個制度、完善一個管理流程,提高內控水平的審計目標,避免一個內部控制制度反反復復、屢次修正都無法徹底解決問題的情況。
(一)落實整改
落實內部控制制度審計報告提出的整改意見,加強檢查落實,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后續審計,把審計意見的落實整改情況作為人事考核內容,使制度固化成人人都深入了解并遵守的流程,解決制度流于形式、執行缺失的普遍性難題。
(二)在涉及大額資金支付的關鍵內部控制環節中, 將內部審計職能落實到具體的審批流程中,使得內部審計部門在管理中得以更好地發揮作用其監督服務職能
(三)加強單位內部審計監督部門的獨立性、權威性
在機構的設置上要體現其獨立性、權威性,主管審計部門的領導應該是單位主要負責人,內審機構的級別與財務部門同級甚至高于財務部門,在人員配置上要求配置高素質的人才,還應授予審計部門一定的責任追究權利,從而在審計工作中才能體現獨立性和權威性。
三、結語
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審計的發展是必然的趨勢,其緣于內部管理控制和內部會計控制的制度不健全與執行不到位。其在披露內部控制信息、檢查制度執行情況、審閱關鍵控制點的控制情況,揭示目前內部控制中存在的風險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審計人員需要根據單位的發展情況以及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變更,定期或不定期地推進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修訂,同時把內部控制制度的審計作為內部審計的日常工作,并加強單位內部審計監督部門的獨立性、權威性,在涉及大額資金支付的關鍵內部控制環節中,須將內部審計職能落實到審批流程中,以發揮審計的效能。
參考文獻:
[1]何鳳平,吳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評價與信息披露[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8),Vol.3(3):58-60.
[2]謝盛紋.PCAOB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準則具體實施中的問題[J].會計之友,2009,7(上):94-95.
[3]徐國忠,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問題與對策[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11).
(作者單位:劉洋 焦作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審計部;白楊 河南焦煤能源有限公司中馬村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