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柱云
摘要:提出了建設項目的評價標準,歸納總結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在技術評估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以期對環評編制人員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提供參考。
關鍵詞: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技術評估;存在的問題
中圖分類號:
X8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8009602
1 引言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是建設單位在實施項目前,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等法律、法規和環評技術導則、標準等編制的技術性文件,該文件經行政審批后方可實施項目的建設[1];環境技術評估作為行政審批前重要的一環[2],主要是對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編制質量進行審核[3],評估項目建設的環境可行性,為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其他綜合審批部門進行審批決策提供重要依據。
為更好的指導環評編制人員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提高環評文件編制質量,歸納和總結環境影響報告書技術評估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2 項目評價標準
項目執行的排放標準有以下幾點:(1)標準適用錯誤,有(項目擬建地)地方排放標準的應優先執行地方排放標準,有行業排放標準的應優先執行行業排放標準,行業和地方排放標準都沒有的執行綜合排放標準;(2)目前行業排放標準中只給出大氣污染物排放濃度限值,無排放速率限值,環評報告中建議廢氣排放速率參照執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3)遺漏單位產品基準排水量和排氣量以及單位產品污染物排放量參照執行《合成樹脂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等。
3 規劃與產業政策相符性
3.1 規劃相符性
(1)項目所在區域或園區總體規劃(包括產業定位、用地規劃、環保規劃、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內容的缺失或者闡述不清,導致項目與項目擬建地的土地利用規劃相符性分析闡述不清。
(2)結合行業或產業發展規劃、專項規劃(如區域固廢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長江岸線規劃、交通規劃等)要求,說明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及與相關規劃的相符性。
(3)項目與園區環評批復相符性分析缺失或不全面,從而無法體現園區規劃環評對具體建設項目環評的指導性和約束性。
3.2 產業政策相符性
產業政策相符性分析應結合國家、省、市、區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及禁止投資項目目錄、行業準入條件進行分析。
4 工程分析方面
4.1 現有項目回顧性評價
現有項目環評與實際建設及運行情況(包括生產工藝流程、生產線數量及規模、生產時間、公輔設施、環保設施)介紹不清,導致現有項目實際的產品方案(包括產品種類與實際生產規模)、污染物“三本帳”及總量控制情況、環境管理情況模糊不清,未能結合現有項目實際建設分析其存在的環保問題。
4.2 擬建項目工程分析
遺漏項目產品標準,主體工程建設內容不明確,公附工程建設內容及依托的可行性分析不夠,缺少產品與設備匹配性分析,設備變化情況介紹不清(包括本次新增設備、擬淘汰設備名稱與數量);生產工藝介紹不清,產污環節分析存在遺漏,物料平衡及水平衡數據前后不一致,污染源強核算缺少依據,廢水中特征污染物源強核算缺失或不合理、廢水處理方式不合理;廢氣產生、捕集方式、排放去向闡述不清;固廢種類及屬性判定錯誤,固廢產生量核算有誤;非正常工況設置不合理。
5 污染防治措施論證分析
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缺乏依據,僅是處理原理的簡單羅列,無處理方案的比選過程,未能提供成功運行的工程實例;未給出廢氣的捕集方式、捕集率,廢氣產生設備與捕集裝置的連接方式及結構形式,遺漏排氣筒設置合理性分析;污水接管可行性分析中缺少污水處理廠目前實際接管量及運行數據分析;固廢處置可行性分析未能完全按照蘇環辦[2013]283號文要求進行編制,缺少危廢處置單位處理工藝可行性分析;地下水防治措施缺乏針對性、未覆蓋所有的重點區域。
6 環境現狀與影響預測分析
6.1 環境現狀評價
環境現狀超標原因分析不能使人信服;大氣及地下水環境現狀監測點位設置不符合導則要求,監測因子不全;遺漏項目擬建地周圍200 m范圍內敏感點環境噪聲監測;地下水環境現狀達標性分析采用的評價標準不合理;區域污染源調查缺少與項目排放同類特征污染物污染源的調查。
6.2 環境影響預測分析
大氣環境影響預測中參數確定不合理,未進行異味氣體的嗅閾值達標分析,遺漏周圍敏感目標的達標分析或者預測結果未疊加背景值,改擴建項目未給出全廠衛生防護距離范圍設置;改擴建項目環境噪聲評價因子設置不合理,未完全按照蘇環辦[2013]283號要求分析固廢從產生、暫存、運輸到處理處置全過程的環境影響。
7 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分析
未能從生產工藝與裝備、資源能源利用指標、污染物產生指標、廢物回收利用指標、環境管理等5個方面全面分析項目清潔生產水平,同類先進企業的清潔生產數據沒有來源;改擴建及搬遷項目應通過本項目建設前后各指標的比對,體現清潔生產水平的提升。
8 環境風險評價
未能按照《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要求進行物資風險的識別,風險評價因子的確定依據不足;最大可信事故的源強核算未給出計算參數,未進行最大可信事故對環境敏感目標的影響預測;安全事故引發的次生、伴生的環境風險關注不夠;風險防范設施如事故池、消防水池等的設置未給出計算依據或依據不足;風險防范措施缺乏針對性,應急預案不符合實際。
9 公眾參與與總量控制
9.1 公眾參與評價
合同及委托書中未注明時間,無法核實公示程序的合法性;部分項目的公示網站無法打開;缺少在項目擬建地或居民點進行現狀公示的照片;公示內容與項目建設內容存在出入,調查對象未覆蓋評價范圍內所有環境敏感目標,遺漏公眾參與“四性”分析內容。
9.2 總量控制方面
技改擴建項目的以新帶老削減量與本項目排放量混為一談,未給出技改擴建前后污染物排放量(廢水未同時給出接管量、污水廠最終排放量)、以新帶老量、技改擴建前后變化量、需重新申請的總量。
10 附件及附圖
10.1 附件
未能附具所有附件,經常遺漏的附件主要為環評合同、環境現狀監測報告、危廢處置合同、污水接管合同、園區環評批復等,環評文件修改清單未能逐條說明修改情況。
10.2 附圖
圖件制作不規范,圖件中缺失圖例、比例尺,項目擬建地周圍環境現狀示意圖未標示500 m范圍線,廠區平面布置圖中未標示排氣筒位置、噪聲源、無組織排放源、固廢堆場、污水接管口等信息,水系圖中未標示流向、重要水工設施、污水處理廠位置等信息,遺漏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規劃圖、區域總體規劃圖和土地利用規劃圖等。
參考文獻:
[1]全國人大常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R].北京:人國人大常委會,2002-10-28.
[2]張全東.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專家評審的問題探討[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0(3):10~12.
[3]馮美蘭.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評估的問題探討[J].環境,2008(S1):136~137.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the main problem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environmental impact reports in the technology assessment process were summarized in order to help the EIA staff to write EIA reports.
Key words: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environmental impact reports;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verification; the main existing probl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