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帆 郭劍英

摘要:指出了溱湖濕地具有豐富的生態資源,是泰州姜堰重要的寶庫,促進了泰州的經濟發展。介紹了溱湖濕地的生態資源現狀,分析了溱湖濕地發展所面臨的危機,提出了溱湖濕地保護與開發的對策,為溱湖濕地可持續發展提供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溱湖濕地;生態資源;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X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8000102
1 引言
溱湖國家濕地公園地處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境內,西鄰寧靖鹽高速公路,東鄰229省道,北鄰溱潼客運站,南鄰沈淤線。溱湖國家濕地公園平面形狀大致呈不規則四邊形,景區規劃面積為26 km2,其中水域面積大約占37%,是鳥類遷徙的棲息地和繁殖地,溱湖濕地對維持生物多樣性起著重要的作用[1]。溱湖為景區最大的湖泊,東西最長寬度約為1.4 km,南北最長寬度約為1.5 km,面積約2.3 km2。
2003年10月1日,溱湖濕地公園對外開放;2005年12月7日,溱湖國家濕地公園成為全國獲批的第二家國家濕地公園試點,江蘇省首家國家濕地公園試點;2011年,經過國家林業局批準成為國家濕地公園。“十三五”規劃,泰州市政府將進一步推進溱湖濕地生態保護區的建設。近幾年來,市政府著力打造溱湖旅游區,溱湖濕地的發展越發受到重視。
2 溱湖自然生態資源
泰州姜堰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受季風環流的影響較明顯,因此四季分明。溱湖濕地春季和秋季時間較短,夏季和冬季時間較長。四季平均溫度約15 ℃,年平均降水量約990 mm。溱湖濕地四季適宜的氣候給動植物提供了棲息和繁殖的良好條件。
2.1 植被資源
根據最新的調查,溱湖濕地擁有約150多種植物,其中包含有20種經濟作物和90多種觀賞植物。溱湖濕地植物類型豐富,包含有陸生植物、濕生草本植物和水生植物。陸生植物在道路兩側種植有香樟、女貞等;在水邊種植有池杉、水松、意楊等。水岸邊緣種植有濕生草本植物,例如黃花鳶尾、花葉蘆葦、香蒲等。水生植物包含有浮萍、荸薺等各種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以及豐富的藻類植物。溱湖濕地核心區內人工種植有柳樹、女貞、香樟等闊葉純林。溱湖濕地總林分占地300 hm2,其中楊樹、柳樹、果樹、落羽杉純林占地85%;女貞、香樟、喜樹、黑松以及針葉林、欒樹、木槿等混交林占地15%[2]。
2.2 動物資源
溱湖景區有濕地野生動物185種,其中包含有97種鳥類、23種兩棲爬行類動物、21種獸類、38種魚類以及其它動物。鳥類中包含有白鸛、丹頂鶴、黑鸛等7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喜鵲、畫眉、灰喜鵲等8種省級保護動物;兩棲爬行類動物有烏龜、黑斑側褶蛙、蝮蛇等;獸類中有麋鹿、黃鼬、貉、刺猬、豹貓等省級保護動物;水生類中有河蝦、甲魚、河蟹、田螺、河蚌等[3]。其它動物中包括有21種浮游動物、27屬底棲動物、10屬昆蟲。
2.3 水資源
溱湖濕地內擁有多種地貌類型,包括有湖泊、河流、池塘等,因此擁有自然雨水、地表水、過境水、地下水等豐富的水資源。溱湖景區管委會自2006年起關閉了溱湖上游地區的污水排放企業,并投入了大筆資金實施溱湖清淤工程。經過對景區內水系的疏浚,溱湖水系與外部水系匯流,增強了水的流動性,保證了水質的清潔。管委會對溱湖濕地水質進行實時監測,嚴格管理,極大地改善和提高了溱湖濕地的水質。根據姜堰環境監測站對溱湖濕地水質的監測表明,溱湖濕地屬于水環境優勝區,水資源污染較少。
3 溱湖濕地開發面臨的危機
溱湖濕地位于江蘇里下河的洼地地區,具有良好的生態資源。隨著泰州市政府對溱湖濕地的日益重視,溱湖濕地的水質以及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此外,溱湖濕地的名牌效應在江浙地帶不斷擴散,吸引了許多游客。但是,在開發的過程中,溱湖濕地也出現了許多的問題。
3.1 環境監測系統不完善
影響濕地的關鍵因子不僅僅是水質,同時也包括動植物、氣候、土壤等。溱湖景區的環境管理,以水質監測為重點。雖然溱湖濕地景區在游客服務中心的顯示屏幕上周期顯示溱湖水質的情況,但是,卻同時忽略了其它的因素,溱湖景區的生態環境體系并不完善,缺乏有空氣質量、生物資源等監測體系。
3.2 環保宣傳意識薄弱
隨著溱湖濕地知名度的增加,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同時,對濕地的水質、生態環境、生物資源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溱湖濕地對于游客,制訂了相關的景區管理條例,但是通過問卷調查(表1),發現將近40%游客不會注意到景區的管理條例,所以存在著破壞環境、污染水資源等現象的存在。同時,景區的指示牌標示不明顯,沒有起到環保宣傳的功能。
近些年,在政府主導下的溱湖景區生態旅游發展迅速,但是真正了解相關旅游區規劃、建設、發展的專業性人才十分匱乏。景區局部缺乏合理的規劃,存在過度開發的現象,對可持續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此外景區內的從業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專業對口的從業人員較少,缺乏專業的培訓,服務質量有待提高。
3.4 資源開發過度,環境威脅嚴重
溱湖濕地增強了泰州的知名度,已經成為泰州的主打景點。因此,溱湖濕地的開發,吸引了眾多的投資商。溱湖濕地的開發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但是,如若過度開發,則會帶來許多問題,使濕地面積減少,功能退化。當游客數量超出環境容量值后,將會造成環境的破碎化,增加廢水和固體垃圾的排放量。部分開發商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和審美,對濕地進行不合理的開發,例如引進外來樹種,安置動物園。這些活動對濕地生態環境產生了巨大的威脅。
4 溱湖濕地保護與開發的對策
如今,如何合理開發濕地,維持濕地的可持續性發展是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溱湖濕地是泰州巨大的生物資源庫,它不僅擁有保護環境、科普宣傳,同時還有帶動當地經濟的作用。
4.1 建立完善的環境監測系統
溱湖濕地應當建立完善的環境監測系統。環境監測系統不僅有水資源,同時還包括有濕地景區的土壤、氣象要素、生物資源以及游客容量等指標的調查,建立完整的數據庫,定期進行分析并在發現問題后,及時采取措施。通過監測系統,保持溱湖濕地可持續性發展,這是一種長期的投資,能避免濕地嚴重環境問題的發生。
4.2 建立科學、完善的解說系統
溱湖景區管委會應當培養和引進高素質的導游,這些導游不僅應掌握必備的導游技能,同時也應當掌握必備的生態學、植物學方面的知識。導游不僅僅擁有向導和景物解說的職能,同時也承擔著環境保護宣傳的職能。導游在帶領游客游覽的過程中,應當對游客講解濕地的重要性以及游客行為對濕地生態環境的影響從而降低或者避免游客對環境的破壞。另一方面,加強標牌環境保護的功能,在宣傳中引導游客保護環境。
4.3 引進高素質專業人才
景區管理應當引進高素質專業人才,并對老員工進行專業培訓,以生態保護為重點,進一步提高員工有關濕地生態的專業知識。對于景區的服務人員,統一進行培訓,統一服裝,提高服務態度。景區可以定期對從業人員進行技能培訓,送其至學校或者培訓機構學習。景區可以實行“頂崗計劃”,即學校可安排學生到景區進行專業實習,同時景區工作人員也可以到學校去學習,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經驗,還可以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達到雙贏。
4.4 科學合理地規劃景區
溱湖濕地位于江蘇里下河地區,它起著防汛、水產養殖以及灌溉、旅游的功能。過度開發將會致使濕地資源過度利用,從而導致自然濕地的縮減。因此,溱湖濕地的發展,應當以生態環境保護優先,平衡開發利用與生態保護之間的關系,用科學的理念合理規劃景區,因地制宜,從而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參考文獻:
[1]王 婷.我國濕地生物多樣性的法律保護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 2011.
[2]王小芹,申小芹,等.溱湖國家濕地公園植物資源和配置之探討[J].上海農業科技, 2008(5):85~86.
[3]章 霞,游慶方,等.溱湖濕地現狀及修復措施分析[J].江蘇林業科技, 2012(6):22~25.
Abstract: Qin Lake wetland is an important treasure with rich ecological resources for Jiangyan in Taizhou, which promote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aizhou. This paper introduces ecological resourcesof Qin Lakewetland and analyzes the crises Qin Lake wetland facingwith. At last, suggestions and opinions are proposed on Qin Lake wetl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Qin Lake wetland; ecological resourc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