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引梅
【摘 要】在同主題閱讀教學中,訓練學生同題異構的習作思維,積累語言,圍繞單元主題,充分利用和安排好“讀寫聯(lián)動”,指導學生的習作方法。
【關鍵詞】同主題閱讀;同題異構;積累;讀寫聯(lián)動
學生從一年級到高年級學了那么多文質兼美的文章,積累了不少語言,但作文時就是用不出來,這可以說是制約學生寫作能力提高的瓶頸。怎么突破這一瓶頸?其實文本不僅是閱讀教學的主要憑借,而且也是習作訓練的直接資源。
通過單元主題閱讀教學,在課文學習中指導學生學習習作方法,是最便捷的途徑。
一、同主題閱讀中學習同題異構
我們所使用的北師大版教材,從編排特點來看,每個單元的教學資源以專題的形式組合,在內容上都有一定的內在聯(lián)系,都圍繞著一個主題,體現出一定的整體性和示范性,但單憑單元文本的閱讀理解主題是遠遠不夠的,主題閱讀教學以“以文帶文”的形式將課內閱讀和相關主題的課外閱讀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組合主題式單元閱讀,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個更加廣闊的主題空間,豐富了主題閱讀內涵,使學生對主題有一個更深層次的認識。
以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十二單元為例,本單元的主題為“回歸”。課例由精讀課文《七子之歌》《朱鹮飛回來了》和自讀課文《陳嘉庚的故事》《皮匠和銀行家》組成。語文天地從聽說讀寫等方面突出了“回歸”這個主題。從課例到語文天地,設計了聽說讀寫等一系列語文實踐活動,每項活動都圍繞“回歸”主題展開,兩篇主體課文與自讀課文從不同角度描寫了“回歸”,通過閱讀理解,學生可以概括出《七子之歌》體現的是“回歸”祖國的主題;《陳嘉庚的故事》體現的是“回歸”富強:《朱鹮飛回來了》體現的是“回歸”家園;《皮匠和銀行家》體現的是“回歸”快樂。這樣,學生對“回歸”這一主題不僅有了豐富的認識,同時也啟發(fā)學生對同一主題不同的構思,激發(fā)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也訓練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如審題立意的創(chuàng)新,結構形式的創(chuàng)新、表達角度的創(chuàng)新、語言表達的創(chuàng)新。從而點燃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激活學生的個性創(chuàng)作,寫出富有創(chuàng)意的佳作。
二、導讀引領中積累語言
語言積累與儲存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關鍵所在?!安环e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積累素材是作文的前提。選編教材都是文質兼美的文章,每篇文章都有許多值得品析的好詞佳句。在主題閱讀教學中,學生直接與文本親密接觸,感受文中的美言美語,如詼諧的詞語、生動的修辭、細致的動作描寫……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讀課文時,抓住課文中用得比較好的這些詞句,加以理解和分析。引導學生體會這些詞語或句子作用,并指導學生在習作時,如何運用好的詞語和句子。另外,在讀課文時,還要學習作者修辭手法的運用,掌握一些常用句式。在作文時,進行模仿,把別人的語句,變成自己的,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這樣可以使自己習作中的語言表達更加豐富多彩。
如在教學《秦兵馬俑》一課時,文中有一個片段:“仔細端詳,它們神態(tài)各異:有的微微頷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慮如何相互配合,戰(zhàn)勝敵手;有的眼如銅鈴,神態(tài)莊重,好像在暗下決心,誓為秦國統(tǒng)一天下做殊死搏斗……”在學了這個片段后,我要求學生模仿用“有的……好像……有的……好像……有的……好像……”寫一段話。這樣使學生在學會寫“有的……有的……有的……”和“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的句式后,又學會寫一個更為復雜的句式。再次,認真地將這些詞句、語段體味、感悟并背誦,那么這些材料將會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據為己有。寫作時,將會隨用隨到,信手拈來,從而使自己的文章“活”起來,靚起來。
三、讀寫聯(lián)動中內化寫法
一個單元就是一個語文學習的整體,其知識點的安排相輔相成。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我們要緊緊圍繞單元主題,充分利用和安排好語文教學中“聽、說、讀、寫”的內容,互相聯(lián)動,循環(huán)上升。
因此,在主題閱讀課中深入挖掘表現手法和寫作技巧凸顯的語段,反復誦讀、鑒賞,體會作者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引導學生悟透寫法,找準掌握切入點,當堂練筆。還可在學生與文本的“思維撞擊點”,文本的空白處,采用寫體會,補寫、仿寫、續(xù)寫、改寫等形式,進行有效的寫作訓練,讓文本成為習作的典范和法寶,使學生在這樣的訓練中發(fā)展積累、豐富語言,內化,熟練駕馭寫作方法。
這樣,教師通過“讀寫結合”,有計劃地分散落實一些學生習作必備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以每篇課文的讀寫結合點,如句式練習、語段訓練、篇章結構模仿等為支撐點,讓學生逐步地學會運用語言,切實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抓住課文的情感點、空白點、結構延伸點適時地引導學生練筆實踐,能放飛學生自由的心靈,讓筆尖流出真性情。
這樣,在主題單元教學中,使單元的習作目標分解到每次閱讀教學中,習作教學過程就成了一個可控、高效、開放、有序的系統(tǒng)。
注:本文系“隴原名師”專項教育研究課題《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模式下的有效習作指導策略的實踐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批準號:GSGB[2015]MSZX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