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瑤
【摘 要】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往往比較強調(diào)學生課前資料的搜集,學生在收集資料時,要么“囊中羞澀”,拿不出多少資料,缺乏資料的廣度和深度;要么資料準備了滿滿幾頁紙,卻不切合主題;要么搜集的資料與搜集的目的大相徑庭。于是很多教師試圖找到一種策略或?qū)嵺`指導,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如何引導學生完成資料的搜集與整理。
【關鍵詞】語文綜合性學習;收集資料;整理資料
《語文新課程標準》倡導在語文課上展開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睂W生通過搜集、篩選、運用資料開展自主學習活動,不僅是基礎課程改革標準提出的要求與任務,更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該如何指導學生搜集、整理資料呢?
一、教師應轉(zhuǎn)變觀念,給學生以自主的空間
當前學生都感覺到學習壓力大、作業(yè)負擔繁重,因而沒有充足的時間來查找資料。有一部分教師布置大量的重復性的作業(yè),擠占了孩子們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為此,教師應轉(zhuǎn)變教育觀念,精簡家庭作業(yè),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把學生查閱資料納入作業(yè),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加寬松的學習氛圍和自主學習的空間。
二、教師應指導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搜集資料方法
在信息的海洋中如何合理選用資料,教師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給學生指明具體路徑,讓他們明確搜集目標,清楚搜集過程,掌握搜集方法,有目的、有技巧地去搜集有效資料。
一是降低難度,將搜集的內(nèi)容問題化??梢詫⑺鸭膬?nèi)容設計成一個個切入點較小而又具體可感、互有聯(lián)系的問題,例如要學生搜集我們周圍的生活環(huán)境這一資料時,可以用具體問題進行提示:空氣和水受到了怎樣的污染?污染源在哪里?污染對人們的生活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面對這樣的污染情況,我們應做些什么?通過提這一系列的問題,為學生搜集資料指明了方向。
二是將搜集的內(nèi)容表格化。如學習六年級上冊《輕叩詩歌的大門》這一主題時,可以讓學生對詩歌以表格的形式進行分類搜集。比如,按題材分,有山水詩、邊塞詩、思鄉(xiāng)詩、詠物詩等;按形式分,有格律詩、自由詩;按體裁分,有童話詩、寓言詩、散文詩等;按作者分,有李白、杜甫、蘇軾、陸游等??梢宰寣W生回憶小學六年課內(nèi)外讀過的詩歌,從不同的角度以表格的形式進行歸類搜集。
三是將搜集資料的形式多樣化。搜集資料不僅僅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現(xiàn),可以摘錄文字,可以繪畫表示,可以口中敘述,也可以用音樂、舞蹈展現(xiàn)……比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綜合性學習《遨游漢字王國》時,在交流課前搜集的謎語這一板塊時,可布置這么一個自選的搜集活動:可從書上、電腦上搜集謎語;可自編謎語;可自己用圖畫畫謎語;也可以用動作表演謎語。我們會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都會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參與這樣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三、教師應建成有效的合作小組,優(yōu)化組合,合理分工
在教學中,為使每個同學都能自主去搜集信息,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個有效的合作小組,每個組中學生各有分工。家里有電腦的上網(wǎng)查;家里藏書豐富的同學通過課外書查找;家里既沒書又無電腦的可以借用學校的電腦查,也可以到學校的圖書室去查。這樣每名同學都承擔了不同的任務,充分發(fā)揮了每個人的能力。小組內(nèi)交流資料時也要做好分工,綜合能力比較強,善于組織有威性的學生當組長,他的任務是:組織交流,維持秩序,補充完善其他組員的資料。另外的組員可作評論員??梢砸孕〗M代表發(fā)言形式,也可以小組成員全部展示,不管小組是以什么形式在全班交流,但是聽眾一定要加以評價和補充,目的是吸引聽眾仔細傾聽。同時要明細各小組組員的參與交流要求、傾聽的要求,以及為完成組內(nèi)資料交流任務而進行的組員的分工。
四、教師應把學習資料的整理、篩選、壓縮作為指導學生使用資料的重點
交流資料不是在課堂上照本宣科的“念資料”,而應在課前幫助學生落實資料的整理工作,教給學生整理資料的方法,指導學生在課前閱讀資料,讀通讀懂,把握主要內(nèi)容,提煉資料的要點。在匯報交流資料過程中,各小組將資料袋內(nèi)的文字、圖片、影像等資料進行匯總,在組長的帶領下,各成員共同查閱,刪除重復出現(xiàn)的資料,保留有價值的、典型的、能說明問題的資料。引導各小組將資料按每個專題進行歸類整理,可以將調(diào)查同一專題的資料,按不同方面分類。學生在對資料進行篩選、分類整理后,進行綜合分析,思考搜集的材料所反映的問題,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
語文綜合性學習展示課前資料的搜集和整理看似簡單,卻是綜合性學習能否順利進行的重要基礎之一。學生在搜集、處理信息的過程中從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走進社會、走進自然、遨游于信息的海洋之中。久而久之,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斷增強,真正地融入到學習中去,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