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珠
【摘 要】民間藝術文化是中國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蘊含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民間文化藝術的學習中,孩子們可以感受到藝術的魅力,可以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可以感受到一些深刻的人生哲理,更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這些優勢與幼兒教育培養幼兒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目標相一致。但是在幼兒園教育中,受教育者的年齡比較小,教師單純枯燥的講解民間藝術文化,幼兒很難理解其中的內容。因此,教師要根據幼兒園教學的內容,將民間藝術文化有效的滲透在其中,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教學;民間藝術文化
一、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滲透民間文化藝術的重要意義
1.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學活動的趣味性
幼兒教育教學的對象一般是針對年齡比較小,認知水平還不成熟的幼兒,教育教學方法不能夠采取理論教學的方式,對于幼兒的學習來說,課程內容需要具有加強的趣味性,只有具有趣味性,課堂教學的效率才會不斷地提升。因此,在幼兒教育中滲透民間藝術文化,就有了一個重要的價值與意義,即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學活動的趣味性。例如幼兒在學習折紙、泥塑等知識的時候,好奇心比較強,這些知識對于幼兒來說也更加具有吸引力,幼兒在學習的時候投入更多的精力,有利于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2.有利于教學意義的升華
在幼兒教育教學中滲透民間藝術文化,是對教育活動的一種升華,將教育教學活動上升到民族的高度,讓幼兒從小就接收到民間文化藝術的熏陶,讓幼兒感受民間文化藝術的重要性以及其中蘊含的魅力,有利于培養幼兒對民族的熱愛之情,提升幼兒的歷史責任感,會更好的承擔起民間文化藝術的責任。教育與文化之間的相互滲透,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幼兒的思想與行為,這是民間文化藝術教育的根本目的,要著重提高幼兒的文化水平。
3.有利于對民間文化藝術的傳承
在歷史滿漫長的發展中,許多的民間文化藝術都因為得不到傳承而沒落甚至是消失。因此,在幼兒教育中滲透民間藝術文化,不僅僅有利于教育教學活動,還有利于民間文化藝術的傳承。假如一個人從幼兒階段就了解民間藝術文化,對民間藝術文化就會產生更多的感情,對其保護工作會更加重視,甚至其中一個幼兒就是民間藝術文化的繼承人。有的幼兒園將戲曲文化滲透到幼兒教育中,許多幼兒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會進行專業的學習,并且在一些專業的比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在以后的工作與學習中就會更好地傳承戲曲文化。
二、幼兒園教育中滲透民間文化藝術的具體策略
1.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加強其民間文化素質的訓練
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與教師的教學引導有著很大的關系,教師能否進行正確的教學工作,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學效果的好與壞。因此,為了促進民間文化藝術更好地滲透,就要對幼兒教師進行培訓與訓練。許多幼兒教師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對民間文化藝術的了解也不夠深入與透徹,要安排他們到民間藝術文化的傳承地與觀摩與學習,對教學的內容有深入的了解,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提高幼兒教師的民間文化素質,提升其教學能力,以便在以后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將之和諧知識與思想更好地創收給幼兒,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提升民間文化藝術滲透的有效性,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在課程教學活動中滲透民間文化藝術
幼兒園的教學活動相對來說比較靈活,教師可以在課程教學中滲透民間文化藝術。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用一段民間文化藝術作為導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例如,我們漳州市剪紙藝術非常的有名,在教學中我們可借用幼兒比較熟悉的剪紙藝術,在認識數字教學活動的時候,通過民間文化藝術中剪紙的形式,將數字做成漂亮的剪紙展示給幼兒,幼兒在認識數字的同時,更好的感受剪紙這種民間藝術文化。或者教師在講解一些寓言故事、神話故事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故事內容,讓幼兒通過竹馬戲的形式表演出來,幼兒感覺到非常的新奇,更好地記住課程教學內容。因此,教師在課程教學中,要結合課程教學內容,有針對性的選取一些當地的民間文化藝術形式,讓幼兒更好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
3.創造民間文化藝術滲透的環境
環境對幼兒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一個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有利于幼兒在學習的時候保持積極的、開朗的、愉悅的心情,對于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老師常結合兒童喜聞樂見的民間文化藝術文化開展相應的主題活動,例如我縣是九龍璧之鄉,我們開展了“九龍璧一條街”的活動,孩子們自小生活在華安,耳濡目染,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對于這個活動的熱情非常的高。在活動中,家長積極配合,幫助幼兒查閱相關的資料,尋找各種各樣的玉雕產品,教師則創設并開展了“九龍璧展覽館”、“九龍璧加工廠”等游戲活動,帶領幼兒積極的參與到民間藝術文化的活動中。同時,我們還在活動中通過多媒體,展現玉雕的形成過程,玉雕師的精湛技藝,玉雕品的精彩絕倫,引導幼兒對玉雕文化以及玉雕師的智慧有深刻的了解,從而創設民間文化藝術滲透的環境。
4.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滲透民間文化藝術的思想
在幼兒教育中,師生之間的交流是最重要的也是作為頻繁的,教師不僅僅要指導幼兒進行學習,還要關注幼兒的日常生活。在師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運用一些民間文化藝術,加深幼兒對民間文化藝術的理解程度,提升教學活動的有效性。例如,當兩個小朋友因為爭搶一個東西而打起來的時候,教師需要進行調節,這個時候嚴厲的批評與說教都會起到負面的作用,甚至會在幼兒的內心深入留下不好的印象,這個時候教師需要為幼兒講解孔融讓梨的故事,讓幼兒學習孔融的精神,啟發幼兒的思維,幼兒意識到自身的錯誤,促進幼兒思想的不斷發展,更有效的滲透民間文化藝術,我們將滿族“抓嘎啦哈”游戲改編成益智游戲;將“小貓釣魚”“下五道”“石頭和小井”等棋類游戲,投放在益智區。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
總而言之,在幼兒教育教學中滲透民間文化藝術具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因此幼兒教師必須針對幼兒的實際情況以及課程教學內容,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創設民間文化藝術的環境,促進民間文化藝術的有效滲透,提升幼兒教育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仇曉紅.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滲透民間藝術文化的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0,(1):61-63.
[2]魏建林.創設民間藝術教育環境激發幼兒對民間藝術的興趣[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47):35-35.
[3]秦紅.幼兒園民間文化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幼兒教育:教育教學,2012,(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