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美香
【摘 要】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就是語言教學活動。但是在大部分的幼兒園的語言教學中,教學活動存在著教學目標缺乏普遍性,教學活動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相互脫離,教學的組織形式與評價形式比較落后等問題,這些問題制約著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的有效的提升。本文結合筆者自身的教學經驗,就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并且根據這些問題,探討有效措施,采取相關的手段,促進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
【關鍵詞】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問題對策
幼兒期是人一生發展最重要的階段,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與敏感期,特別是3~8歲,這一階段是幼兒閱讀能力與語言能力形成的關鍵時期。同時幼兒語言教育在幼兒教育中占有主導地位,幼兒語言教育貫穿于幼兒教育的始終,并且對幼兒教育的其他方面產生重要的影響。只有幼兒具有語言素質與語言能力,才能更好地學習其他知識。但是現在幼兒語言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導致幼兒語言教育的價值難以得到發揮。本文結合當前幼兒語言教育的這些實際困境,對幼兒語言教學活動的問題及對策進行研究。
一、幼兒語言教育活動存在的問題
1.幼兒語言教育的目標不切合實際,不符合幼兒發展的特點
在幼兒園語言教學中,目標是指導教師教學的綱領性文件。一般情況下,目標是由教育科研人員進行編寫,幼兒語言教師進行實施。但是在一些幼兒園的語言教學活動中,雖然教師對教學大綱進行實施,但是卻沒有結合本班的幼兒特點進行改進與調整,沒有做到生成。導致在幼兒教學中,教學內容出現過難或過易的現象,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這種一味遵循幼兒語言教學大綱忽視幼兒發展的實際情況的行為,忽略了幼兒的自然發展規律,偏離幼兒的最近發展區,語言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勢必會下降。
2.教學內容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相脫節
幼兒語言教學活動要與幼兒的語言發展水平相一致,要有利于提升幼兒的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的能力。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在選擇語言教學內容的時候,往往是從教學時長與教學篇幅的相互協調中做出考慮,對于語言教學的背景知識、語言教學與幼兒的實際生活是否相符合、與幼兒的認識水平是否相一致都比較忽視,這種教學方法不利于幼兒語言能力的提升,教育教學效果不會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教師在講解故事的時候,往往沒有考慮到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是否與幼兒較少的生活經驗相符合,只是教師認為這些教學是具有趣味性的還不夠,還要考慮到是否符合幼兒發展規律。
3.語言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比較落后,對于幼兒的實際情況難以把握
教師在幼兒的語言教育活動中,往往注重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幼兒的學習缺乏自主的時間與空間,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不夠。在集體教學的時候,幼兒與教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都是群體形式的交流,只有一部分活躍的幼兒與教師進行溝通,另外一部分內向的幼兒沒有得到有效的鍛煉,從本質上來講,整堂教學活動的效果是低下的,師生之間、幼兒之間的交流都不夠科學合理,影響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
4.評價形式較落后,忽視幼兒的全面發展
幼兒園語言教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客觀合理地進行評價,對幼兒的發展做出科學的、合理的評判。很多幼兒教師進行評價的時候,對于幼兒本身的語言能力發展的情況不是很清楚,對于幼兒是否進步也不是很了解。同時評價活動主要局限于幼兒的聽說讀寫的能力上,只考慮到教學目標是否完成,對于幼兒的要與興趣沒有給與高度的評價,這些評價方式的弊端,對于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會產生消極的作用。
二、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實施的有效策略
1.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
維果茨基認為:“幼兒按照教師預設大綱進行知識學習,而學前幼兒的學習則是按照教師的大綱變成自己的大綱的程度而定的大綱實施的次序應符合幼兒的興趣,符合他的與一般概念相聯系的思維特點”。因此,教師在語言中,要對幼兒語言發展的實際特點有清晰明確的認識,關注幼兒語言的最近發展區,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與發展特點,對教學大綱進行改造,制定符合本班實際的第二教學目標。同時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比較明顯,教師在縱向調整教學目標的時候,要考慮幼兒發展的實際情況,這樣才能夠有的放矢的進行教學。語言教學是師幼共同參與的過程,也是互相影響的過程,其中語言教學也是動態變化的過程,教師要依據幼兒實際的需求與發展的情況,對教學目標進行調整,逐漸的形成具有實用性與有效性的教學目標。
2.教學內容要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
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從幼兒本位出發,選擇的教學內容要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相一致,要注重幼兒學習興趣的提升,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要從幼兒的生活經驗與生活感受出發,選擇一些對幼兒具有啟發想的童話故事,寓言故事,讓幼兒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同時,幼兒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提問方式,促進幼兒的語言,能力的發展,這些問題要具有啟發性,刺激幼兒內心的心理動力,促進幼兒思維發展,捕捉到教學的切入點,促進幼兒語言活動的有效開展。
3.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
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的開展,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形式多樣的語言教學活動有利于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具體來說,可以采取以下幾點措施,首先,教師要創設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為幼兒提供豐富多彩的讀物,采取小組合作交流、個別輔導等形式進行交流,這個時候教師要發揮示范性的作用,強化幼兒的傾聽與表述能力。其次,還要開展親子活動,增加親子之間的活動,有利于幼兒語言交流能力與社會化能力的培養。因此,幼兒教師在進行語言教學活動的時候,要采取靈活多樣的組織形式,提升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4.采取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
每個幼兒都具有個體差異性,他們有不同的智力水平與思維特點,學習方式也是各有差異的,因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不能夠以一段時間的表現或者是統一的標準進行評價,應該對不同層次的幼兒給出科學合理的評價,讓他們對學習產生信心,同時,評價要注重給與正面的鼓勵,對那些內向的、膽小的幼兒,給與贊揚,強化其成功的體驗,在以后的學習中會更加大膽的表達自己內心的看法,有利于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提升幼兒交際能力、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 郭中然.幼兒語言教育活動中有效提問的策略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09,(4).
[2] 王津,周兢.知識類圖畫書的概念、價值及其閱讀指導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