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言是一門具有無窮魅力的藝術,作為幼兒教師要在掌握規范化語言的基礎上,做到人性化、藝術化,同時還要盡量擴大知識面,吸取世界各種語言的精華,掌握幼兒教育的規律和發展,不斷搜集專業的信息,博采眾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專業素質,充分發揮語言的魅力,使天真無邪、純真可愛的孩子們伴著我們的語言健康快樂地成長。筆者從五個方面分析了如何促進幼兒早期的語言發展。
【關鍵詞】幼兒;語言;聽力;傾聽;滲透;環境;培養;習慣;合理;組織
幼兒園的語言教學在幼兒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是幼兒處于掌握正確語言的關鍵期與最佳期,因此,加強培養幼兒語言任務,顯得尤為重要,本學期,我們認真領會語教理論和語言教學目標,開展了小班早期故事類的教學研究,經過一學期的探索,努力,我班幼兒在語言表達方面有了明顯的進步。
一、訓練幼兒良好的聽力和傾聽習慣
良好的聽力和傾聽習慣,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重要條件,因為只有聽得準,才能學得扎實,模仿模仿的正確,才能表達的清楚,因此,在幼兒初入園時期,我們就有計劃采用一些靈活多樣的訓練方法,培養幼兒的聽力,如讓幼兒閉上眼睛,聽動物的叫聲、水聲、撕紙聲,拍打樂器聲等等,讓幼兒模仿這些叫聲,培養幼兒初步的對老師制造出的聲響刺激產生敏感,第二階段,我們結合季節,結合總的教育目標選擇較多的貼近幼兒生活,生動有趣,幼兒易于理解的故事,讓孩子聽學,在教授的過程中我們根據新的教育目標,利用優秀的傳統教材,改變過去傳統做法,遵循幼兒形象思維——語言——抽象思維的路子,在有趣的教具相伴下,2~3遍的講述故事,同時,對于需完成的目標任務,不是急于拋給幼兒,而是在幼兒對故事有一定的理解的情況下,以故事講述形式,順著故事情節,將問題悄悄地推出,把它們柔和在有趣的故事情節中,緊緊地抓住幼兒的注意力,達到教育目標。
二、加強幼兒短句訓練,教會幼兒正確發音,指導幼兒學習語言
清晰、準確、優美的語言,不僅能充分表達人的思想,交流情感,而且給人以美的享受,幼兒時期,發音器官尚未發育完善,發音常常不清,而語音又是發展語言的基礎,因此,教會幼兒正確發音是發展幼兒口語的第一步,在第一學期,我們充分運用幼兒喜歡又易接受的兒歌訓練幼兒的語音,活動中將容易混淆的音融進兒歌里,反復練習,在教學的同時,培養孩子有新詞出現時,注意看老師的口型,擺成口型再發音,我們特別注意給幼兒以準確、規范的示范,讓幼兒在反復練習中掌握語言正確發音,另一方面,我們在教室里設置語言角,每周出現一個圖文并茂的簡單短句,這些短句有的選自主題活動教材里,有的結合我班自我服務訓練的內容中,和幼兒生活貼近,需要重點發準的字音,我們都加上了重點標記,這樣也便于家長離園后輔導,老師時刻注意每個幼兒發音,如發現錯誤,及時糾正。在這些講述中,我們注意讓幼兒通過觀察講述,同時,教給幼兒看圖的方法,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
三、培養幼兒良好的禮貌用語習慣
禮貌是人們的道德準則,是人與人相處的規矩。禮貌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禮貌行為,二是禮貌語言。兩者結合起來,才能給人一種謙遜文明,恭敬有禮,落落大方的好感。可從一個人說話用詞、語調口氣、舉止態度上,反映出他的道德修養、思想面貌、文化水平、社會身份。禮貌也反映著一個民族的精神狀態。因此,禮貌教育要從小抓起,教師要為幼兒創造使用禮貌用語的條件和環境,使孩子從小就會使用禮貌語言,有良好的語言習慣。培養幼兒的禮貌言行要在幼兒園與家里兩結合。師在幼兒園應教育孩子尊敬長輩、成人。要求幼兒能用禮貌語言主動、熱情、大方地打招呼、稱呼人,會問早、問好,道別。
教育孩子要有良好的語言習慣,講話時聲音要大,讓大家能聽見;速度要適中,不快不慢;語言要準確,吐字要清楚。說話時,要看著對方,不要東張西望,漫不經心,不罵人。進行這些文明禮貌的言行規范教育時,我們應始終堅持"正面教育與具體行為相結合,"使孩子直觀地理解禮貌用語的含義,并會正確使用。如稱呼問題,我們教給孩子根據不同年齡、不同場合,會用禮貌語言稱呼別人。看見老年人,知道稱呼:“爺爺、奶奶”;看見像學生一樣的人,知道稱呼:“大哥哥、大姐姐”;班上來了參觀、看課的人時,知道問:“老師好”等。同時我們大家都應做孩子的模范,處處以身作則,說話要做到溫和有禮貌。初步培養小班幼兒的語言的發展,既要把握每個幼兒的時機,又要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和訓練。
四、合理安排幼兒組織語言的活動
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指導幼兒進行的語言學習活動,把語言作為幼兒學習的對象,這是專門的幼兒語言教育活動,是幼兒語言教育的主要途徑。這種語言教育是幼兒語言教育的主體。學習的內容可以是兒歌、詩歌、故事、詞句等。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精心創設語言學習情境,引發幼兒與環境材料、伙伴及教師積極地相互作用,用專門的語言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來影響幼兒對語言活動的興趣。小班幼兒年齡小,需要以游戲為基本組織形式進行開展,在游戲的情境中讓幼兒感受。經過小組的相互學習活動與不斷深入的研究、探討,不斷地豐富組織活動,主題游戲也適時而生。主題游戲它滲透在日常游戲、區域游戲等各種游戲之中。通過游戲中的發現、探究、再發現、進而解決問題,鼓勵幼兒從多個角度獲取經驗,培養幼兒的自主交流能力,在游戲進行中,幼兒能主動的形成自己語言與思想。
五、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為幼兒創設說話的環境和機會
幼兒語言的表達能力是在活動交往中體現出來的,活動與交往是幼兒語言發展和提高的基礎和源泉,游戲是幼兒最為喜歡的活動與交往發誓,伴隨游戲,幼兒不僅交流思想,表達感情,認識世界,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同時,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訓練和提高,幼兒語言表達的積極性得到激發,另一方面,我們重視滲透教育的作用,對于生活中每個環節不放松,鼓勵幼兒多說,多練,以增加口語刺激密度,在計算活動中,也以規范的語言教會幼兒邊說邊做。一致的要求,使我班的幼兒在語言發展和口語表達能力方面有很大提高,通過這一年訓練,我意識到發展幼兒的語言,僅僅依靠課堂教學是不夠的,必須將它滲透與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中去,它還要求我們教師時時處處做個有心人,因材施教,為每個幼兒創設說話環節和機會,我們將在下學期,進一步加強語音和短句訓練,豐富詞匯,利用其他學科的交互作用,促進幼兒語言發展。
綜上所述,大多數幼兒隨著自身的逐漸成長,語言能力在逐步提升。隨著時代的進步,家長在改觀,孩子的早期語言教育訓練是有必要的,幼兒語言的發展將是啟蒙教育中的必要課程。
作者簡介:
楊美(1978.09~)女,漢族,河北保定人,大學專科學歷,現任教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區東閭鄉北宋村幼兒園,小學高級教師。任職來曾多次獲清苑區政府嘉獎獎勵和學科優勝獎,被區政府,區教育局評為“清苑名師”,曾榮獲“保定市優秀班主任”等榮譽稱號,參與的區級比賽中,個人創作的教具制作、指導的藝術節舞蹈節目、公開課,教學案例設計均獲得了優異的成績,獨立發表的教學論文曾多次獲得國家、省、市級獎勵。研究方向:幼兒園語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