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杏
【摘 要】本文主要針對如何提高幼兒的舞蹈表演與創編能力展開了探討,對重要性、培養目標及教學標準作了詳細的闡述,并對培養模式作了系統的分析,以期能為有關方面的需要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舞蹈創編;能力提高;幼兒
隨著社會的進步,對幼兒的教育也已經得到發展,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藝術教育,特別是對于舞蹈教學,但是幼兒教師進行編舞過程中往往會受到一定因素的影響,干擾著對孩子的舞蹈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們需要積極提高幼兒舞蹈表演的創編能力,從而對幼兒舞蹈表演教學能起到幫助。
1重要性
1.1從國家相關規章制度來看:2012年,黨的十八大再次提出辦好學前教育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充分說明國家對學前教育的重視和對教師隊伍建設的高度關注。從國家教育部到各地方都做了很多工作,出臺了相應的政策和執行標準。如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若干意見的通知》、《幼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等。學前教育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好發展機遇,加快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幼兒教師隊伍是關系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其中《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明確提出,“幼兒教師必須具有相應的藝術欣賞與表現知識”。《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到,“喜歡欣賞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和作品,喜歡進行藝術活動并大膽表現,具有初步藝術表現與創造能力。幼兒教師要尊重幼兒自發表現和創造,并給予適當指導。”舞蹈是藝術表現的重要形式之一,舞蹈學習中,我們設置了中國古典舞、中國民族民間舞、幼兒舞蹈等多種形式內容,以開闊學生眼界,豐富學生舞蹈知識,提高學生舞蹈表現力。
因此,幼兒舞蹈表演與創編能力是幼兒園教師必須具備的專業能力之一。
1.2從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來看。秉承“育愛心點亮智慧,鑄能力成就未來”的辦學理念,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幼兒園教師為培養目標,自2001年新上學前教育專業以來,我們一直根據國家方針政策與幼兒園實際需要多次整改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根據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目標和幼兒園教師職業標準,確立了“精學多練,突出專長”人才培養模式,確定了“彈、唱、舞說、畫、做”等六項基本技能,初步形成了“一生一專長”,實現幼兒園教師“一專多能”培養目標。其中,“幼兒舞蹈表演與創編能力”為其中一項專長能力。只有扎實掌握了“跳”的技能,才能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學習中設計運用律動游戲輔助教學。
2培養目標
實現教學項目化,教、學、做一體化,以幼兒舞蹈表演與能力培養為主線,完成舞蹈基本功、民族民間舞、幼兒舞蹈、舞蹈創編等項目教學與能力訓練,形成初步的服務于學前教育一線的應用成果,提高學生在學前教育領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具體分為以下三個目標:
2.1知識目標
掌握幼兒舞蹈基礎知識;指導幼兒舞蹈教學目的和任務;了解幼兒舞蹈的特點與表現形式;掌握幼兒基本舞步、律動與組合;掌握幼兒律動、歌表演、集體舞、表演性舞蹈等創編方法。
2.2能力目標
①會跳——能為幼兒做出正確優美的示范;
②會教——有教授幼兒舞蹈和科學指導幼兒學習舞蹈的能力;
③會編——有自編自導幼兒歌舞和指導幼兒舞蹈活動的編導能力。
2.3情感目標
了解幼兒舞蹈能力在幼兒園教育中的重要意義;具備良好的舞蹈審美能力;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樂于創編幼兒舞蹈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敢于大膽自信地表現自己、善于合作分享的團隊精神。
3教學標準
通過對近幾年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以及實習期間的指導交流,結合教學實踐,將幼兒園實際工作中幼兒舞蹈表演與創編能力總結為以下方面。
3.1必須具備組織幼兒園日常教育教學活動需要的律動、歌表演動作創編能力,并達到信手拈來的熟練程度。
3.2應熟悉、了解幼兒的特點,能夠為不同年齡段的幼兒編排相應的幼兒歌舞表演節目。
3.3具備良好的組織教學能力,能夠靈活運用適合幼兒年齡特征的教學手段及方法。
3.4具備一定的舞蹈表演能力,能夠勝任各種歌舞節目表演及排練工作。
通過對幼兒園實際工作中舞蹈能力的分析,可以看出幼兒歌表演和律動創編是最基礎也是在工作中運用最多的能力。我們要特別加強這方面訓練,讓學生掌握大量幼兒律動和歌舞表演動作素材,以便為能靈活創編幼兒律動和歌舞表演動作做好準備。
另外,合格的幼兒教師還必須具備一定的舞蹈表演能力,完成幼兒園各種文藝匯演表演及比賽。因此,學習幼兒舞蹈之前,必須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舞蹈基礎訓練,以開闊學生眼界,豐富他們的舞蹈語匯,培養他們的動作協調能力及對節奏的準確把握,從而提高舞蹈表現力,開發和解決形體的直立優美,為最后幼兒舞蹈的學習與創編打好基礎。
4培養模式
在幼兒舞蹈表演與創編能力培養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貫徹教學做一體化設計理念,按照“觀、講、擬、編、演、評”六段式教學模式,是“興趣、理解、認識、主動學習、提升能力”的培養過程。力求做到理論聯系實踐,多為學生提供創作和表演的機會,讓學生在鍛煉中提高能力。
“觀”指在上課之前先通過播放視頻的方式讓學生直觀感受,激發學生的創編興趣。
“講”指結合觀看的視頻短片,師生共同交流、談論。將創編方法、步驟及創編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向學生講清楚,以理論指導具體實踐,有了理論的指導學生才能更有針對性地組織、創編幼兒舞蹈。
“擬”指運用情景模擬的方式讓學生參與體驗幼兒舞蹈的教育教學活動,以幼兒教師的角色切身體驗模擬上一節課或者組織活動,達到掌握訓練方法及創編方法的目的。
“編”指熟知各類幼兒舞蹈創編方法、步驟以后,以小組為單位開發創編相關幼兒舞蹈,實現由理論向實踐的轉變。教師可提前布置任務,查閱資料、編寫臺本等大量工作留在課前完成。
“演”指分小組將自己創編的幼兒舞蹈進行現場表演,教師及其他同學觀看。在這個過程中,既鍛煉了每個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了其表演能力,又能夠讓學生在互相觀看的時候取長補短。為了達到最好的表演效果,每個同學在編排的時候會更用心,甚至利用課下業余時間集思廣益,集合集體智慧與力量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與集體榮譽感。
“評”指對每個小組的現場表演進行評價,分為同學互評及教師點評。從中發現每個小組的亮點,學習積累好的創意;從中發現問題、查找問題,進而改進問題,進一步提高幼兒舞蹈表演與創編能力。
舉兩個教學實例:
練習1.律動與歌表演
圖2-1《我上幼兒園》
4.1分析歌曲。
先提出問題,該歌曲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然后播放音樂,引導學生仔細聆聽。
繼續提出問題:音樂的節奏如何?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對幼兒有什么教育意義?
學生討論,總結。
4.2分組為歌曲編排律動或者歌表演。
4.3分組表演自己的作品。
4.4師生一起觀看、討論,提出整改意見。
4.5修改成型,錄像拍攝保存下來。
六段式教學模式的實質就是教學做一體化。該模式改變了傳統教學中老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模式,讓學生通過參與式體驗的方式,實現主體地位。通過理論聯系實踐的方式,有效地將課堂教學與未來實際工作相聯系,在情景教學中提高幼兒舞蹈表演及創編的實用性能力,可謂“潤物細無聲”。
5結語
綜上所述,幼兒舞蹈教師舞蹈創編能力非常重要,其的好壞將影響著對幼兒舞蹈表演教學的質量。因此,為了提高對幼兒舞蹈表演的教學質量,我們就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培養模式,并提升自身的創編能力,從而為幼兒舞蹈教育的發展帶來幫助。
參考文獻:
[1]鄺楊.探究幼兒藝術教育對兒童成長的影響[J].新課程學習(上).2014(10).
[2]高林巧.解析如何提高高職學生的幼兒舞蹈創編能力[J].南北橋.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