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現代信息網絡技術已經被廣泛地應用于各類教學實踐中。各種互聯網絡互動平臺的興起,又為病理學的教學開辟了一個新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新形勢下,如何調整教學思路,更新教育觀念,發揮新技術的優勢,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已經成為病理學教學工作的新興課題。本文試論在信息網絡時代的新形勢下病理學教師將采取哪些應對策略,以適應教學工作的新需求。
【關鍵詞】信息技術;網絡平臺;互動教學;角色轉變
1病理學教學的新形勢
《病理學》這一學科,在其學習過程中充斥著大量抽象的醫學概念及復雜的專業術語。學生想要在之后的課程學習中做到得心應手,就必須扎實的學習病理學課程。病理學中的許多概念是無法完全靠文字描述清楚的,比如再生、炎癥介質、動脈硬化等都相對抽象,簡單的文字描述無法幫助學生快速理解和掌握這些概念。對于剛接觸醫學課程、缺乏實踐經驗,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而言,如果僅僅使用的傳統教學方式來要求學生快速了解和掌握病理學知識,堪比過蜀道,實在是有點強人所難。
如何應用新技術新方法生動教學課堂,建立老師與學生之前的良好互動,是病理學教學的重點課題。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興起和發展,極大地豐富了病理學的教學實踐,推動了病理學互動教學方式的發展。
首先是教學設備及技術的革新。如今,手機、電腦和互聯網等的使用已經是尋常,多媒體設備在教學中的應用也是越來越普遍。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在于能夠將病理學教學中一些復雜抽象的概念,以簡明生動的形象表現出來,很容易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教學的質量和課堂效率。例如:動脈粥樣硬化的動態視頻能夠將從脂質的沉積到動脈硬化復雜抽象的過程簡明生動地展現出來,幫助學生將平面理論知識立體化、將抽象理論知識形象化,從而快速理解所學內容的核心內涵和要義。
其次是教學平臺的應用。病理學的一些新興的網絡教學手段(諸如建立QQ群、微信公眾號或是其他專門設立的網絡教育平臺)的使用[1],[2],[3],讓遠程授課、24小時授課、一對一授課、自主學課等成為可能,為學生創造了更為廣闊和自由的學習空間。學生可以在課內由老師組織進行線下的討論應用和考核,在課外線上自主地學習儲備知識,并能便捷地達到與教師之間的教學互動,真正讓學生自主地成為教學的主體,實現了“讓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2新形勢下病理學授課教師面臨的挑戰
在目前信息網絡社會的新形勢下,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病理學的授課教學已經明顯呈現出教學信息數字化[4]、教材形態電子化、教學環境虛擬化、教學方式網絡化等新特點。
結合目前教學改革的大環境[5],我們很容易就能從這些特點中,歸納出目前病理學授課教師所面臨的一些新的挑戰。首先,提出了對教師自身素質提升的要求;其次,提高了對教學效率的要求;再次,提高了對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最后,新形勢下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面對信息網絡新形勢的所應采取的措施
為了適應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環境給教學帶來的變化,為了應對新形勢下所呈現出來的一些新挑戰,病理學的授課教師應當采取如下的措施[6]:
3.1加強新技能的學習,不斷提高自我素質
當今社會是一個學習化的社會,作為病理學授課教師,為了適應新的教學形勢,就要不斷接受新知識、學習新技術、更新知識結構,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和專業素養,掌握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對教學資源的搜集整合和利用開發,以使自己跟上時代的變化,更好地為病理學的教學服務。
都說與時俱進,僅僅粉筆、黑板的時代已經結束。多媒體教學文檔、視頻的制作,先進設備和新興軟件的操作,網絡教學平臺的維護和管理等,都是在新形勢下所必須掌握的一些新技能。
3.2精心制作備課材料,確保師生溝通渠道通暢
信息網絡社會下,人們接收的信息面空前擴展。為了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在更短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教師應該精心制作的教材,并甄選正確有用的網絡信息,并將其反饋給學生。
通過對微信公眾平臺、QQ群、微博等教學展示平臺的有效管理在提高教學效率方面可以起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老師可以把一些有價值的新知識和新觀點放在平臺上,以擴展學生的視野。學生也可以在這些平臺上提交自己的一些疑問,并關注和獲取一些自己需要信息。
3.3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興趣
首先,要激發學生對病理學的興趣。興趣才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課堂教學內容應結合專業特點,讓學生意識到病理學知識在今后工作中的實用性,應該認真去對待并學好它。
其次,應該采用多元化教學策略和方法,讓知識活起來,使枯燥的學習過程變得豐富多彩,學生學習更有積極性。新形勢下的病理學教學尤為重視對學生興趣的培養,目前各式各樣新的教學形式無不彰顯著這一點。
3.4加強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
準確地說除了心理素質教育外還應該包括道德品質教育和人生觀、價值觀的構建。之所以再此著重強調這一點,是想表明自己對目前新的教育環境的一些隱憂[7]。
一來,主觀的想要學和主觀的不想學,在缺乏有效監督的情況,其實是同一件事情的兩個面。因此,加強學生心理和道德教育,構建正確的價值觀導向顯得尤為必要。
二來,理論都是用來指導實踐的,同樣,學習病理學的最終目的在于更好的為學生將來從事的醫護工作指導方向、保駕護航。
綜上所述,在信息網絡社會的新形勢中,教師在病理學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合適的學習目標;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達到有效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成績。
參考文獻:
[1]朱燕,胡亞娥,周愛玲,劉霞,施海燕,茅家慧,李小青.QQ平臺輔助病理生理學理論教學的實施與評價[J].科技信息,2013, 35:23+37.
[2]韓紅波,趙建龍,周琪.建立微信公眾號平臺 促進病理學教學互動[J].繼續醫學教育,2014, 11:78-79.
[3]吳義春,陳命家,童緒軍,張薇,潘獻柱,汪曉慶,謝琳琳. 病理學網絡輔助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成效[J]. 中國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雜志,2014,03:287-291.
[4]尹導.職業教育數字化教育教學資源平臺淺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17:70-75.
[5]劉青華,王曉暉,李靈敏,王麗,王志華. 病理學教學改革的研究與探索[J]. 基礎醫學教育,2015,01:16-18.
[6]鄔林鋒. 淺談網絡環境下的教學和教師角色的轉換[J]. 浙江教育技術,2012,04:7-11.
[7]程宏. 中職生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分析及對策[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34:94-97.
作者簡介:
陳云燕(1987.06~ ),女,福建長樂人,職稱:助理講師,研究方向:病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