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愛本
一、研究背景
李佳佳是我所任教的四年級的一名隨班就讀學生,由于視力殘疾,對生活學習等方面都有較大影響,她入學的時候已經7歲了。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尊心的增強,使得她性格孤僻、自閉,對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在學習和班級活動中缺乏主動性,和別的同學交流沒底氣,課間活動的時候經常一個人獨自躲在角落里。由于視力不好,生活上有許多不便,上下學也要同學幫助、家長接送。該生的境遇使我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在教育教學中轉變教育觀念,正視隨班就讀學生與正常兒童的差異,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為隨班就讀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不拋棄,不放棄,讓隨班就讀學生和其他學生一樣,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活,為他們今后自立、平等地參與社會生活奠定基礎,讓他們在充滿人文關懷的環境中快樂的成長,度過美好的小學時光。
二、案例分析
(一)個案簡介
姓名:李佳佳 性別:女 出生年月:2005年8月
個人狀況:李佳佳同學屬于視力殘疾,先天性發育不良,視物略有模糊;思維正常,上下學有困難,膽小、性格孤僻,不喜歡和別人交流;喜歡上學,但由于學習基礎差,不喜歡做作業,經常交不上作業,導致學習越來越差,自尊心受到了打擊;課堂上思維不活躍,對課堂活動的參與度不夠,缺乏主動性,需要老師不斷的給予啟發、鼓勵。
(二)問題行為表現
性格固執、孤僻,膽小、自尊心強。由于受視力殘疾的影響,性格內向,內心比較封閉,在學校不主動與同學們說話玩耍。課堂上基本不舉手發言,少言寡語,不和同學們積極主動的交流。
(三)行為原因剖析
(1)家庭因素:由于身體的原因,父母親對她十分疼愛,過多地關心和照顧使她在生活中養成了不用動手、動口,愿望就可以得到滿足的生活習慣。特別是母親,對孩子的表現聽之任之,不愿批評、說教。
(2)環境因素:上學要家長接送,雙休日和寒暑假一個人呆在家里,很少和鄰里的小朋友玩耍、交流、溝通。
(3)氣質因素:膽小、好獨處。性格內向、拘謹,不愛活動。自尊心很強,缺乏自信心。因此,該生對同學們在學校里開展的許多活動不參與,對集體活動產生了畏縮心理。
三、確定目標行為
(1)幫助該生逐步樹立自信心,從自卑的心理陰影中走出來。
(2)激發該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她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幫助她完成作業。
(3)培養該生的興趣愛好,引導她參加班上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主動和同學們一起玩耍、交流,體驗成功的喜悅,享受生活的樂趣。
四、教育過程及措施
(一)用愛心贏得信任
人們常說教師的天職是“傳道、授業、解惑”。但我認為,熱愛學生同樣是教師的天職。教師的愛能吸引學生喜歡他所教授的課程,這有助于學生學習主動性的調動,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在愛的氛圍中,人的想象力就豐富,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開發,師愛在隨班就讀學生的教學工作中尤為重要。一個有愛心的教師對隨班就讀學生不應“頭痛”,而應“心疼”,對隨班就讀學生不應放棄,而應給予更多的關愛,用愛去打開他們心靈的窗戶,去理解、寬容、賞識、信任隨班就讀學生,消除他們的自卑感和不自信,使他們樹立起自信心、自尊心,像其他學生一樣接受生活的考驗,享受成功的喜悅,幸福快樂地成長。
由于身體的原因,該生學習能力較弱,表達能力不強,在班級活動中很孤立,久而久之,性格變得越發孤僻、自卑,不愿與人相處。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有意無意地創造和她接觸的機會,中午休息時主動叫她到我的辦公室來共進午餐,以增進師生感情,消除師生隔閡。她的作業當面批改,借此機會跟她談心、溝通,贏得她的信任。漸漸的李佳佳的性格有了變化,話多了起來,也愿意和老師交流了,臉上多了一份笑容,多了一份自信。
從該生的轉變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愛是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師對學生的愛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當學生被老師的關心、愛護、真誠所打動,就會把自己內心的“秘密”傾吐給信任的老師,聽從老師的引導,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
(二)用愛心幫助成長
作為老師要善于發現隨班就讀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在學習上多鼓勵,多幫助,讓他們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雖然隨班就讀學生沒有學習任務,她可以不做作業,對她的表現老師可以聽之任之。但我看著孩子天真無邪的笑臉,家長愁眉苦臉的無奈,教師的職業感,使我沒有理由放棄她。當她沒有按時完成作業時,我單獨找她談話:“老師知道你是個懂事的好學生,但作為學生不做作業大家知道了不太好,你怎么不交作業呢?”她低下頭說:“老師,我不會做。”我把她拉到身邊小聲地說:“下次不會做就來找老師,我幫你做,好不好?”她怯怯的點點頭。每次的文化課測試,李佳佳的成績雖然不是很好,但老師都給予表揚,鼓勵她取得的細微進步,使她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三)多法并舉,培養主動性
(1)興趣引導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在實踐活動中獲得成功,對于形成、鞏固和發展興趣,有著特殊的作用。經常體驗成功,就可以使人的需要不斷得到滿足,心情舒暢,情感愉悅,興趣就易于形成和鞏固。李佳佳同學喜歡畫畫。每次完成美術作業后,我都及時點評她的作業,表揚優點,指出不足,使她的繪畫水平有了顯著進步。班上辦學習園地,她都積極參與,認真地準備自己的作品,一絲不茍地去畫、去寫。在評比中老師及時給予肯定,讓她體驗成功的喜悅。看著學習園地里自己的作品,她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在體育課上做擊鼓傳花的游戲時,老師讓她當擊鼓手,當她看到同學們在自己的指揮下奔跑穿梭,被抓以后還要表演節目時,她笑得最開心。慢慢地,她忘記了痛苦,丟掉了自卑,鼓起了勇氣,樹立起了信心,在和同學們相處時比較主動了。
(2)同伴互助法。在全班開展“一幫一,對對紅”活動。李佳佳和班上的一位同學關系比較好,我就利用她們的這種關系,不論是做作業,還是課間活動、集體活動時,讓這位同學盡可能地和她在一起,幫助她,拉她一起參與活動,她也樂意和這位同學一塊兒參與活動。漸漸地她被同學們感化了,拉近了與同學們的距離,融入到了同學們中間,和同學們一起活動、交流。
(3)情景教育法。在安排座位時,我將李佳佳的座位安排在靠前的位置,把愿意幫助她的同學安排在她周圍。在課堂上,選擇適合她回答的問題,鼓勵、引導她積極發言,從而使她愿意參與課堂活動。實踐活動中,引導她觀察別的同學相處的情景,待人接物的方式,開展活動的方法,讓她和其他學生一樣接受教育,在文明、和諧、歡樂的校園中,快樂的度過每一天。
五、教育效果與反思
(一)教育效果
經過一年多的有針對性的教育,該同學基本克服了自卑的心理,學習和參與班級活動的主動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每天上課時能積極發言,回答老師的提問,主動和同學相互交流,從朗讀課文、作業書寫、繪畫等方面有了很大進步;下課和同學們一塊玩耍做游戲。基本實現了預期的教育效果。
(二)反思
(1)教師需要進入學生的情感世界,“走進孩子們的心靈”、“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有可能”。要與其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他們才能聽其言,信其道,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
(2)目標的制定應根據學生的現有的水平制定明確的訓練目標,目標要起點低,有易到難,循序漸進。
(3)主動性的培養是多方面的,方法也應多樣化。在以一種教育目標為重點時,可以適當滲透其他內容,多種方法交叉使用,相互補充、互相促進。
(4)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教育和成長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家長的有效配合,相互溝通,是教育成功的有力保障。
我相信,有了老師的愛心,責任心,同學的幫助、關心,家庭的精心呵護,隨班就讀學生也會綻放出生命屬于他們的美麗花朵,一定會有幸福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