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芳
【摘要】自新的課程標準制定以來,初中語文教師對學生文體知識的教授越來越重視,學生們只有掌握了全面的文體知識,才能提高對語文材料的理解和運用能力,繼而在語言知識的運用和表達上提高修養,為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打下基礎。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課堂教學 文體知識
初中階段的基本文體知識,主要包括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三類。學生需要在語文教師的教學指導下,清晰了解每類文體手法的特點和相互之間的區別,繼而在回答相關的文體知識的題目時表現出專業性和明確性。一般情況下,初中語文教師會通過課內教材內容的教授和課外語文知識的練習,指導學生們逐漸加深對各類文體知識的辨析和理解能力,從而保證今后獨立解答相關文體類題型的正確率和完成度。初中生對文體知識的學習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對文體知識有一個全面而清晰的理解,第二個階段就是在閱讀理解和作文中實現對文體知識的辨析和運用,繼而完成對文體知識的語言和行文的理解運用。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和課堂教學案例,筆者認為文體知識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根據文體知識的主要類型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修辭手法類文體知識
初中生對修辭手法的學習在小學階段就已經有所接觸,因此,對常用的修辭手法,學生們能夠快速地辨別和表達出來,而初中語文教師對學生修辭手法的教學,在小學了解程度的基礎上進一步朝著應用的方向發展。具體來看,語文教師可以從閱讀理解和作文兩個教學模塊培養學生對修辭手法的領悟能力。
首先,在初中語文閱讀理解層面語文教師往往需要向學生們介紹每個修辭手法的主要表現形式和運用的作用以及好處。學生們只有掌握了修辭手法的各個形式和作用,才能在今后的各類閱讀理解中體會語言運用的美妙和作者的個人感情色彩。例如,修辭手法中的比喻手法,往往會使得表現的內容和形象更加生動和豐富,從而增添文章的感情色彩;擬人手法的運用往往會賦予被擬人的物體以動感,增添文章的活力;排比手法的運用往往會增添文章的氣勢,表現作者的感情態度;夸張手法的運用往往會從夸大和夸小兩種層面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添文章的語言感染力。諸如此類的修辭手法的運用都是為文章行文的結構和感情服務的,有利于作者思想感情的生發。
其次,初中語文教師在教授學生們完成對修辭手法的表現形式和作用之后,還需要加強對學生修辭手法運用的輔導。初中生正處于對語文語言學習理解和運用的關鍵階段,對修辭手法的扎實掌握和運用,一方面可以凸顯他們對文章行文的把握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夠激發他們從修辭中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以作文的形式表達不同的人生態度和學習成果。例如,初中語文教師在要求學生完成600字左右的命題作文或話題作文時,通常可以鼓勵學生們運用兩到三個修辭手法,在提高作文表現效果的同時逐步實現對各種修辭手法的靈活運用。
二、表達方式類的文體知識
在學習和掌握了基本的修辭手法技巧之后,初中語文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了解每種表達方式之間的細微差別。多種形式的表達方式,既是不同文體表現內容的主要方式,同時也是表達特定感情的語言手段,初中生在學習此類文體知識時,需要盡力體會每個表達方式的特點和差別。
首先,在課內和課外的閱讀理解教學層面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向學生們介紹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這五類表達方式的特點,讓學生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學習這五類表達方式的技巧。例如,記敘是初中語文材料的主要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過程的敘說和交代,因此,語文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可以要求學生學會以精煉的語言概括出記敘類文章的大意,從記敘文六要素或三要素出發,以精煉的語言得出最完美的回答。
其次,初中語文教師還需要加強對學生作文中多種表達方式的訓練,指導他們通過對五種表達方式的寫作和思考,體會中文寫作的語言魅力和情感態度。具體來看,記敘是初中生作文的主要寫作手法,而對人物外貌、心理、語言、神態的記敘往往需要學生們進行細致的觀察,從正面和側面兩個維度進行描寫,在寫作情感性比較強的文章時,初中生往往還需要借助修辭手法和表達手法達到自身抒情的最大化和真實化,從而提高文章寫作的感染力和寫作色彩。初中生只有在不斷的練習中,才會逐步掌握每個表達方式的技巧,提高語文作文寫作的水平和能力,從某種程度上也可以激發學生對中文的運用和表達能力。
三、表現手法類的文體知識
初中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完成修辭手法和表達方式的學習過程中,往往還需要重視對表現手法的講解和運用。學習和了解多樣的表現手法,往往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和思考閱讀理解的能力,同時也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借鑒意識,將多種表現手法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從而提升自身作文的文采表現力。
首先,在閱讀理解層面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向學生們介紹常見的表現手法,指導他們了解每種表現手法的形成結構以及背后蘊含的深意,根據初中語文教學內容的不同表達方式,各類文體的表現手法也是不一樣的。例如,抒情散文的表現手法主要呈現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揚結合、象征等;記敘文的表現手法主要呈現為首尾照應、畫龍點睛、巧用修辭、詳略得當、敘議結合、正側相映等。除此以外,表現手法除了依據不同文體呈現不同的形式,往往還與藝術手法相一致,常見的象征、想象、烘托、反襯、渲染等表現手法往往會在閱讀理解中加深文章的說服力和情感力度。
其次,在作文寫作層面初中語文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們在充分掌握修辭手法和表達方式的基礎上,進行文章結構和行文表現的構思,通過借助多種表現手法實現對文章寫作的整體結構和內容的把握。一般情況下,初中生在寫作中往往會呈現出平實的敘述,對文章的整體結構缺乏有意識的構思。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在日常的作文訓練中,要求和鼓勵學生們列好詳盡的提綱,從作文結構和內容主旨上進行相關命題的思考。
本文主要側重從文體知識的角度,分析和探討了對初中生閱讀理解和作文層面的教學,以期提高學生對文體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我明白文體教學對學生語文基礎知識能力提高的重要意義,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會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從深度和廣度兩個層面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鼓勵學生們在語文知識的學習中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有針對地進行補缺補差,進而提高語文整體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