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晶
兒童創造力的培養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他們的創造力具有不自覺性、不穩定性和可塑性強等特點,讓其處于萌芽狀態的創造力得到發展是兒童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如何培養兒童創造力,促使兒童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是當今美術教師要思考的一個問題。任何一個兒童都具有創造力,而且人的創造力的發展開始于嬰幼兒時期。因此,美術教育理論工作者總結出兒童繪畫的三個階段:涂鴉期、象征期和寫實期。這是孩子們渴望自己能主動地去創造和發現的時期,此時所奠定的基礎可能會影響到人生發展的全過程。研究者認為,要培養發展兒童美術的創造力,應該注意這樣幾個方面。
一、為兒童創設良好的美術環境
美術環境是向兒童提供自由欣賞和創造的外部體驗,是兒童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的外部環境。兒童作用于美術材料的過程,就是將自身的經歷和體驗重新組合,并賦予新的意義的過程。而兒童的美術作品則是學生自我的一個部分,表現了他的思想、情感、興趣和對外部世界的認識。然而,還應該看到,美術活動除了對兒童的一般發展具有教育意義外,還對他們發展具有特殊的教育作用。作為一種審美活動,美術活動不僅在現實生活層面上,而且在對美的追求的層面上,能使兒童感受和理解真 、善、美,引起兒童的情感律動,給兒童以美的享受,陶冶其情操。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美術教學能使兒童不只局限于自身的經驗,能帶給他們經過修正的、理想化的現實,使孩子能按照教師給予的形式美原則指導下的技能和方法進行作業。我在給美術教育活動進行價值定位時,更多地注重前者。我認為,在幼兒階段,兒童有十分強烈的內在表現自己的愿望和動機。滿足兒童美術活動的需要,讓他們自主地進行創作,這對于培養兒童健康的個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也沒有放棄后者,我認為,美術的技能學習是兒童美術活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師應尊重兒童的現狀,從其理解能力和操作水平出發,去確定略高于兒童基礎的教學要求,而不可機械地按照教學進度去勉強他們。根據這一特點,我將繪畫室的美術環境設成大小兩種。大的環境是根據季節主題的變化,制作的各類不同的壁畫。這些壁畫大致可分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它保持的時間長,可供同學欣賞。另外還有根據學生喜歡的人物、故事、具有知識性、教育性設計的壁畫:“民族風情”、“情節兒童畫”等,這些壁畫都能得到孩子的喜歡;另一種小的環境指活動區或美工活動區,在美工活動區的布置特點是盡量利用空間,圍繞主題豐富內容,如:主題活動“ 美麗的城市”中,在美工活動區為兒童提供各種大大小小的盒子,啟發他們制作各種樓房、別墅,并對兒童進行環保教育,讓兒童了解和知道環境的重要性,孩子用各種盒子建的房子多種多樣,有的還設計成了多功能的房子,不但能住人還能建成多功能的游樂設施,這些出自他們辛勤勞動和智慧的作品不能輕易拆掉,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分享,因此,我為孩子們提供了展出作品的展臺,兒童可以將自己的作品擺在展臺上,供小朋友,爸爸媽媽們欣賞、評價,這不但可以提高他們的自信心,還可以提高他們創作熱情。
二、為兒童創設一個易感應的環境
易感應的環境是指兒童在其中的以輕易地受到各種潛移默化的熏陶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兒童可以有各種各樣的機會接受刺激,也有多種形式的機會探索和嘗試。首先是為兒童準備形式多樣的材料。現在的許多家長不知出于何種心理,喜歡給孩子買許多高檔的東西,似乎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家長對孩子的愛。事實上,一些舊的雜志、書籍、報紙、舊衣物、舊鐘表、舊電器和舊家具等東西可能更有利于創造力的施展和發揮。另外,還要注意為兒童提供必要的美術活動空間,為兒童提供一個能自由想象和探索的空間,還要注意經常給兒童提供表現的機會,使孩子的勞動成果有展示的機會。兒童的各種想法和行為應經常能得到老師的積極反應。例如,每次美術課都盡量去鼓勵、支持和贊賞或者來自善意的有益建議和幫助。這些對兒童積極從事創造性的活動都是必不可少的。
三、鼓勵兒童獨立從事操作性活動
美術包括繪畫、工藝和欣賞三大類。盡可能不要在兒童的印象中刻下“美術就是畫畫”的條文。要讓兒童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手工制作并取得一定的結果,使孩子體驗到獨立完成某一件作品又取得較好結果的積極情緒。在這一過程中,耐心和責任的培養是很重要的。一個沒有耐心和責任的人是什么事也做不好的,更不用說創造發明了。先不要去評價他(她)的作品的最后效果如何,只要讓兒童去做,就能逐步培養兒童的耐心和責任心。責任心和耐心是兒童趨向成熟和創造性定向的基本成分。例如:為了鼓勵和培養兒童進行獨立美術創作的能力,教師可以為孩子們建立一本“成果登記簿”,把兒童自己在一定時間里完成的作品全部記錄下來,不要太強調質量,即使不太好的甚至是畫(做)糟了的,也應該記錄下來,但不要批評。這份記錄將成為兒童創造性活動的活躍時期和創造性活動進行的條件,而且也可以使老師更好地了解并幫助他們更好地發揮其創造力。
四、在孩子的美術活動過程中應預料到并允許孩子出現退步
生活并不總是風平浪靜的,藝術的道路也不是平坦順利的。一定要提醒兒童,無論是繪畫、工藝還是欣賞過程,都會遇到挫折和失敗。如果可能就應該讓兒童有失敗和挫折的體驗。孩子應該認識到這樣的事實:那就是失敗和挫折是常有的事。有了這樣的思想準備,當遇到難以把握的對象時不會因為焦慮過度或承受不了心理壓力而變得一蹶不振。
作為美術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理解兒童,應該允許兒童做“白日夢”,允許孩子出現“魂不守舍”的現象。實際上,當你發現學生在做“白日夢”或“發呆”時,他們可能正在積極地發揮著豐富想象力。美國心理學家阿維諾曾經說過,教育者一定要能夠接受和警覺到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高原期現象,也就是所謂的停滯現象。
五、幫助兒童建立有明確規則的美術訓練標準
對于美術教師評價作品的是非標準,兒童往往毫不懷疑,換句話說,對于兒童來說,教育者往往具有絕對的裁判資格。然而,我們的許多教師就是錯誤地利用了自己的這種絕對權利,在培養孩子的美術創造才能的過程中犯下了不應該犯的錯誤。例如:兒童的作品一不合自己的想法就加以否定或反對。這就要求美術教師隨時準備以適當的方式承認并改正自己的缺點。美術訓練中的規則必須明確,而且要堅決執行。規則太多就會使孩子過于循規蹈矩,抑制創造習慣性的發揮。
綜上所述,當代社會高科技迅猛發展,知識爆炸,信息激增,學校教育要日益重視學生智力的發展。特別是在知識經濟初露端倪的時候,更要把培養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放在重要地位。給學生們創造條件,讓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思考,教師不能把自己的觀察、分析注射給學生,把學生變為機械的接受器。應鼓勵學生大膽想像和創造。積極引導學生探索和發現真理。兒童美術創造力的培養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美術教育者和美術教育理論工作者的相互協作,只有教育者遵循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處處幫助和發揮兒童的創造活動,才能讓學生真正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藝術的殿堂里自由地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