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蓓
“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水平、情感和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這就要求我們不得不改變傳統的觀念以適應改革需要,既在課堂教學上跟上時代的步伐,同時也要改變傳統的以單一考試測驗來評定學生的學業成績的評價辦法.下面,我就初中數學教學中對學生評價的方法淺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評價要體現評價主體和方式多樣化
在數學學習評價策略的構建中,如何能夠照顧到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所構建的評價策略又如何能夠有效地判斷出不同學生在數學上獲得的不同發展水平,就成為數學學習評價策略制定的難點。具體到評價方式上就應該運用多樣化的方式,擯棄傳統的考試一錘定音的方法,筆者認為一方面要注重學生平時的表現,在評價時應該側重點放在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熱情方面,另一方面則要注重學生的主體性,也許有些同學在某些問題上理解的較好,例如筆者所帶的班級中有位同學對二次函數方面的知識掌握的很好,而在解三角形方面的知識則比較薄弱,但是這位同學學習態度端正,而且平時表現很好,教師作為評價者,就不能僅僅以試卷成績作評判標準了。把學生學習態度作為一項評價標準,也是突出教學中情感因素的體現。主體性既是學生個性發展的核心內容,又是其個性賴以形成和發展的內部動力機制。作為學生個性發展的核心內容,主體性可以概括為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或者說社會性、能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等。教育就是要有助于實現學生在上述諸方面的發展。作為學生個性發展的動力機制,主體性發展就意味著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能動性和自主性。《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評價學生學習時,應讓學生開展自評和互評,而不僅局限于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可以讓家長和社區有關人員參與評價過程”在教學中,我盡量鼓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相互評價,以此增進學生間的多向交流,以利于取長補短,讓學生進一步在與同伴學習的比較中認識自我。同桌互評、小組互評及全班范圍內對學生進行評價“你認為他做的怎樣?”“好在哪里?”這樣,既讓更多的學生有了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發揮學生互補的作用,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學生在團結、和諧的氛圍中得到發展。
二、注重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
數學學習過程評價是指通過對學生數學學習歷程行為因素成效測評分析,評估學習活動本身的效果,用以反饋、調節學習活動過程、達到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和發展而進行的評價。
(1)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在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是,要考察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武活動,是否樂意與同件進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學習數學的興趣,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2)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灃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存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教師還應重視了解學生數學思考的過程,可以讓學生在解決問題葉,說一說他的思考過程.
三、注重學生個人內差異評價
由相對評價發展到個人內差異評價.相對評價是通過個體的成績與同一團體的平均成績相比較,從而確定其成績的適當等級的表示方法,這是我們最常用的評價方法.這種評價缺乏對于個人努力狀況和進步程度的適當評價,不利于肯定學生個體的成績.個人內差異評價是對學生個體同一學科內的不同方面或不同時間段成績與能力差異的橫向比較和評價,這種評價可以為教師全面了解學生提供準確和動態的依據,也可以使學生更清晰地掌握自己的實際情況,利于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挖掘學習潛能、改進學習策略等.
四、注重對數學技能掌握的評價
傳統的教學和考試都集中考查技能的特征,卻很少評價學生是否理解了隱含在技能應用中的各概念之間復雜的關系,更少評價在數學思考過程中看不見的解題策略的使用情況。新課程強調,對技能的評價不只是考查學生對技能的熟練程度,還要考查學生對相關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以及不同的解題策略的運用。評價技能是否掌握的試題既要考查學生實際執行這些技能的情況,又要考查學生是否能正確思考在什么情況下應該使用哪個規則。例如,估算是一個與計算技能聯系在一起的重要技能,學生必須知道各種估算的方法,知道什么時候應該用到估算,以及為什么估算能解決問題。例如筆者就以這個題目來考察學生的解題技能:舉例說明怎樣判斷兩個三角形全等?怎樣判斷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此題不但考查學生是否熟練掌握了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的方法,還考查學生解題的策略和機智,同時考查學生對一般問題和特殊問題的相互關系的理解,從而有助于我們更好的考查學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各種解題技能。
總之,恰當評價學生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評價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但歸根結底,評價需要教師有一雙“愛”的眼睛,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的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呵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樂于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評價需要教師具有一顆獨具的匠心,探尋到合適的評價方法;評價更需要教師在心里裝著所有學生,激勵他們不斷進步,鼓勵他們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