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存仙
摘 要: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栽培玉米時容易出現一些易被忽視的問題,尤其體現在思想、選種以及耕作和管理方面做得不到位。本文將對玉米栽培技術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就如何進行優化,談一下個人的觀點和認識,僅供參考。
關鍵詞:玉米;栽培技術;不足;優化;方法
中圖分類號:S33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073
玉米作為我國糧食生產體系中一項重要內容,為了有效增加玉米質量和產量,必須重視栽培技術和方法。然而,目前國內玉米栽培技術中依然存在著一些不足,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應對,則會影響玉米的質量和產量。因此,加強對玉米栽培技術之不足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 玉米栽培技術的不足
1.1 選擇的品種不良
在玉米品種選擇過程中,存在著一個較大的問題,即所需品種抗病蟲能力差,而且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也不強。
1.2 翻土不徹底,密度選擇不合理
玉米種植之前,如果不深翻細垡會導致玉米根系難以吸收土壤中的有效養分和水分。在大風、暴雨、冰雹等惡劣天氣條件下,玉米植株很可能會出現倒伏現象。同時,玉米種植時,在密度選擇方面,也存在著不合理現象。
1.3 缺乏有效地病蟲害抵抗能力
隨著氣候的異常變化,使得玉米產量的提升出現了極大地阻礙,尤其是我國玉米缺乏優良的品種,在抵抗病蟲害方面較弱,這就導致玉米的總產量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對于玉米品種質量的改善,顯得極為的重要。
2 玉米栽培技術優化建議
基于以上對當前玉米栽培技術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分析,筆者認為要想優化栽培技術,提高玉米種植產量和質量,除了要不斷創新思想觀念,還要認真做好以下工作。
2.1 優選品種
玉米栽培過程中,應當優選抗病、高產以及抗倒伏的品種。在玉米品種選擇過程中,以發芽率強、純度高以及耐密植、抗大小斑病、抗穗腐病的優良玉米品種。玉米品種優選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循以下原則。根據資源條件、當地生產管理條件進行選種;以前茬種植為選種基礎,根據玉米的病害情況進行選種;仔細觀察種子的外觀,根據降水以及積溫等進行玉米選種。需要強調的是,優選玉米品種以后,應當搶抓節令完成播種。
2.2 強化栽培管理
土壤肥力管理。秋整地時,應當確保深翻土壤30cm,將秸稈、有機肥攪拌均勻,施加在土壤中,以此來有效提高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同時,還要注意培肥土壤地力,這是玉米產量得以提高的有效途徑。玉米生長時所需的主要原料有氮、磷、鉀,同時還要適量補施一些銅、鋅等微量元素,以此來改進土壤的肥力和施肥技術。在每667m2施足農家肥底肥1500~2000kg以后,拔節期施碳酸氫銨80kg/667m2,以此來實現攻桿之目的;在孕穗期,應當做好施肥和攻穗環節,玉米再追施尿素30kg/667m2;在灌漿期,在有條件的基礎下,應當追施磷酸二氫鉀10kg/667m2,只有這樣才能攻粒。在施肥管理過程中,施肥分配工作應當認真落實;苗期管理。玉米單株的生產力非常高,如果缺苗,則產量必然會受到較大的影響。在玉米種下并破土以后,應當及時進行查苗。若發現其中的玉米苗生長不齊或者缺塘,則應當及時進行補苗、間苗,補苗需在三葉之前完成。當幼苗在3~4片葉時,一定要剔除其中的病苗、弱苗以及小苗,以免幼苗爭肥、爭光照。補苗以后,需及時淋水保濕,以確保其成活率。
2.3 加強玉米病蟲害防治
玉米減產的一個主要影響因素是病蟲害,應當不斷降低危害度,減少危害,準確把握本地區玉米田地情況以及地下害蟲有效防治措施。玉米種植過程中,主要的病蟲害有金針蟲、磁材以及地老虎類、蠐螬;水位過高,鹽堿地區內經常會出現螻蛄等害蟲。對此,建議采用輪作的方式,殺死害蟲,或者減少蟲源的基數。同時,還可以采用灌水深耕的方法,即春播之前農田灌溉時,有效結合深耕,將田邊地頭的各類雜草徹底的清理干凈,不給蟲卵留滋生的余地;一般而言,采用灌水改變土壤性質的方法,害蟲清除率可達90%?;瘜W方法在防治玉米病蟲害過程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用濃度為50%的辛硫磷乳劑100mL,混合在細爐渣中,耕地前將其均勻地撒在地里,可殺死金針蟲、蠐螬等害蟲。
3 結束語
玉米種植技術的推動,對于加快國內農業經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應當不斷創新和改進技術方法,努力提高玉米栽培技術水平,以確保玉米增長、農民增收。
參考文獻
[1] 胡青峰.論玉米栽培技術的推廣和應用[J].農民致富之友,2014(07).
[2] 任偉.當前玉米栽培技術的不足與對策[J].南風,2014(21).
[3] 徐船波.論玉米栽培技術的推廣和應用[J].赤子(上中旬),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