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金濤
摘 要:在信息技術被普遍運用于林業工作的過程中,3S技術也隨之變成林業調查規劃設計的主要技術。本文就3S技術進行簡單介紹,并對3S技術在林業規劃設計外業調查與內業分析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林業;調查;規劃設計;3S技術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161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它在環境保護工作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對森林資源進行合理開發與科學管理,是產生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有效保障。但是,森林資源具有廣闊性、動態性等特征,全面掌握森林資源的狀況難度較大。近幾年,隨著信息技術在林業工作中的普遍應用,3S技術也逐步變成林業調查規劃設計的主要技術,它將森林資源的調查與規劃設計工作推向了一個更高的領域。
1 3S技術簡介
3S技術包含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1]。
遙感技術(RS),是一種以物理手段、數學方法、地理分析為基礎的綜合探測技術,主要用在地球中環境和資源的綜合性監測,具有快速、準確、成本低等優勢。
地理信息系統(GIS),是一個專門管理地理信息的計算機軟件系統,在計算機軟、硬件的支持下,能為管理決策提供強大的數據支持。
全球定位系統(GPS),是一個全球性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采用三角測量方法,確定地球上某一位置的準確坐標,能提供包括定時、時間、速度等多種信息,具有費用低、定位準、操作簡單等優勢。
2 3S技術在林業規劃設計外業調查中的應用
2.1 手執GPS機的應用
手執GPS機在林業規劃設計外業調查中,主要用于結合外業調查地形圖進行定位,有助于地圖的繪制,還能獲得調查區域的海拔等地理信息[2]。在外業調查要求較低的情況下,還能進行簡單面積的計算。在手執GPS機的坐標點導出工作中,若外業調查的工作內容較多,且機子的內存儲信息量較大,還可應用一些輔助軟件進行批量導出。
2.2 遙感衛星圖片與地形圖的應用
在外業調查的前期工作中,若能將遙感衛星圖片與地形圖有效結合應用,則可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實際操作過程中,可充分運用谷歌地圖等免費資源,但運用時必須進行坐標轉換,以確保國內坐標系統與谷歌地圖坐標保持一致。
2.3 遙感影像圖的應用
利用遙感影像圖進行實地核對,建立圖面判讀標準后,可通過影像的顏色、質感、地理位置等信息進行初步判讀。這一過程中,只需在現場進行核實,能夠有效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小班區劃的精確度。
3 3S技術在林業規劃設計內業分析中的應用
3.1 地理信息定位
通過外業調查工作中所獲取的資源,可清晰的顯現于ARCG IS10.0等軟件上,同時還可精準的在軟件上顯示坐標,并在坐標點上輸入相關數據以做標記。例如,在產業項目典型樣本的調查與規劃設計中,可將典型樣本以點的方式在矢量地形圖中表達出來,此點不僅包含了相對應的地理空間信息,還能在各點中輸入其他諸如時間、區域特點等文字。外業調查后,進行拐點坐標定位時,還可利用連接拐點坐標計算投影面積,相比于傳統的方格紙計算則更為方便。
3.2 空間分析
在空間距離分析方面,應用ARCG IS10.0軟件中的分析功能,可快速獲得不同項目區的距離成本,尤其是在大數據計算工作中,此分析法的應用優勢更為顯著。項目區與臨近水系、保護區等空間距離的關系,也可應用此分析法獲得。在空間位置分析方面,應用ARCG IS10.0軟件中的識別功能,能夠快速審核已有圖層中各信息的準確性,并自動將核對的數據添加到規劃項目中[4]。另外,ARCG IS10.0軟件中的緩沖功能,能將林業規劃區的影響用線性距離向外散開,便于直接在圖像上顯示出規劃區與其他要素的聯系。
3.3 數據轉換
目前,我國可實現地理信息系統操作的軟件較多,林業領域中應用最為廣泛的軟件主要有ARCG IS、Superm ap、M apgis等。不同的應用軟件,其數據的存儲格式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應進行數據格式的轉換。此外,還應進行不同坐標系統的轉換,谷歌地圖采用的是WGS-84坐標系統,國內地圖主要采用的是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統,因此必須進行不同坐標系統之間的轉換。
4 結束語
3S技術雖在林業調查規劃設計中的應用起步較晚,但其發展速度卻非常快,當前,超過50%以上的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均有應用3S技術。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以及林業調查規劃設計的精密要求下,相信3S技術在林業產業中的應用范圍將會越來越廣泛。
參考文獻
[1] 王孝宗.淺談3S技術在林業產業規劃設計中的實際應用[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16-18.
[2] 周維祿,蘇百牛.“3S”技術在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中的應用[J].甘肅林業,2013(2):36-37.
[3] 梁文斌.“3S”技術在森林資源調查規劃中的應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5(30):267-268.
[4] 謝浩.淺析“3S”技術在森林資源調查規劃中的應用分析[J].林業科技情報,2015(2):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