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品祿
【述評】
在“2016年1-6月中國典型房企銷售業績排行榜”這份榜單中,最受矚目的當屬千億房企與標桿房企,內部出現重大分化,大有重新洗牌之勢。從數據上看,萬科上半年業績尚未受股權之爭的影響,以1857億元銷售金額高居銷售金額榜首位置。與萬科一同步入2000億俱樂部的還將有恒大、碧桂園。7月初,碧桂園宣布將原定1680億元全年銷售目標上調至2200億元,而恒大上半年已經累計銷售1417.8億元。
雅居樂的窘況也是其他廣州房企的寫照。近幾年,總部位于廣州的民營房企大多經歷了相似的命運。華南五虎中,除碧桂園、恒大業績飆升外,包括雅居樂、合生創展乃至富力地產今年均表現平平。市場風向的改變及一二線土地成本的暴漲,讓高周轉模式不再是萬全之策。
即使2016年全年房企銷售業績光鮮亮麗,并不意味著龍頭房企還可沿用規模化的擴張模式繼續前行。事實上,由于市場去庫存壓力、銷售業績指標等因素,龍頭房企規模繼續變大的背后是利潤率的降低,甚至有的龍頭房企為了實現短期規模化效應,基本貼著成本跑量,導致利潤率下滑明顯。所以說,規模化背后房企的日子已經不再那么好過。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年底,A股及H股樣本企業銷售毛利率均值分別為21.95%和26.36%,同比2014年分別下滑3.45個百分點和2.63個百分點;A股及H股樣本企業銷售凈利率均值分別為8.88%和12.27%,同比分別下滑2.33個百分點和3.4個百分點,房企整體盈利狀況并不樂觀。有分析師認為,雖然今年上半年至今一線城市、部分二線城市房地產行情較好,但由于房地產銷售結算的問題,部分銷售業績無法反映到當期財務報表中。而去年下半年至今房企積極拿地,制造“地王”,拿地成本偏高,營業成本也在增加。
同時,今年下半年開始一線城市、部分二線城市樓市即將進入調整的周期,市場銷售壓力或將顯現。屆時,在去庫存壓力與企業資金面較緊的市場背景下,降價促銷等銷售手段將導致房企毛利潤不斷下降。長此以往,資本市場或將看衰利潤率持續下滑的房企,再談規模化已變得毫無意義。
【事件】
憑借今年上半年一二線城市的成交火爆,多數上市標桿房企銷售業績全面提升。億翰智庫近日發布了“2016年1-6月中國典型房企銷售業績排行榜”,統計顯示,33家官方公布銷售業績的企業合計銷售業績高達11525.72億,同比2015年同期的6600億上漲幅度高達74.6%。而在這份新出爐的上半年業績排行中,曾與合生、富力、碧桂園、恒大并稱“華南五虎”的雅居樂再次掉隊。相較高毛利率、長周轉、做中高端產品的粵派房企,以陽光城、融信、融僑為代表的閩系房企在今年上半年迅速擴張,分別以178億元、177.5億元、156億元進入銷售榜前4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