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靈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與新課改的需要,信息化與語文課堂相結合是語文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將兩者相結合對于革新教育方式,創新語文的教學組織,重構課堂組成具有重要作用。而如何去構建,使兩者更好地結合在一起則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
關鍵詞:信息化;中學語文;教學方法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與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現在課堂教學形式上普遍應用了計算機輔助教學,但是現今構建信息化的課堂則遠遠超出了這個范疇,為此教師應該對應用現有的多媒體工具如何更好地構建高效課堂進行一定的探究,以使兩者更好地整合,從而使信息技術作為教師教學、優化課堂的工具,成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媒介,而針對構建信息化語文課堂,筆者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探究。
一、構建的可能性
1.語文學科的特點
語文學科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是教師教授古今中外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以后生活的重要交際工具。語文從知識上注重培養學生閱讀、寫作、會話的能力。因此,其相較于其他學科而言,對于信息的需求更為凸顯。所以這就為構建信息化課堂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
2.課程改革的需要
隨著我國課改的不斷推進,應用多種教學媒介使學生充分發揮出學習的主動性與突出主體性地位是教師的迫切需求,而信息技術由于其所具有的鮮明的特征,則成為教學過程中的首選工具。因此,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更好地推行素質教育,迫切需要教師構建信息化的中學課堂。
3.滿足學生的需求
21世紀是信息時代,學生在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在這種信息化的影響之下,因此應用先進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多地接觸、了解信息化的事物,對于學生日后的發展也是有利的,而且由于信息化課堂的組織形式更為多樣、靈活,所以在授課的過程中,學生更加積極,對學習效果也是有幫助的。
二、如何構建信息化的中學語文課堂
1.利用信息技術,重組教學資源
構建任何形式課堂的首要前提就是對授課的內容有著深切地掌握。為此,教師在構建信息化課堂的時候,對所教授的初中語文的知識體系要進行重組與整合,這樣在利用網絡為我們提供的豐富的資源的時候,就能進行更為有效的組織與管理。
筆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與課題組的同事建立了基于本校的教育資源庫與學生學習答疑網站。前者是筆者和同事在學習了所講授的課程綱要以后,對網上的資源進行了一定的整合,這樣在實際進行授課與教學測驗的時候,教學就會更加高效,同時,給學生的教育資源也會更加精煉。而后者是專為學生準備的答疑網站,平時學生在課上有什么聽不懂的或者有什么疑問,就可以以學號的形式登錄網站進行一定的查疑解惑,這樣就能充分利用信息化對我們教學資源進行一定的整合與歸納。
2.利用信息化,加深學習體驗
構建信息化的中學語文課堂,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其可以改變我們傳統枯燥的課堂教學局面。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工具,創立能夠激發學生興趣與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情境,針對授課內容,進行一定的課堂展示,這樣就能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加強學習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莫泊桑《項鏈》這一課的時候,我就利用多媒體工具把以本篇課文為基礎改編的話劇視頻在課前分發給了學生,這樣他們在課前進行了基本的了解后,在課堂上再利用圖片給學生展示借項鏈、丟失項鏈、賠項鏈、最終發現是假項鏈這幾部分重點的情節,然后讓學生去思考,啟發性地提問:我們的主人公瑪蒂爾德經過一番周折之后,她的外貌為何會變得判若兩人?在此期間主人公的性格是否也發生了變化?然后再讓學生結合課文找出具體語句來說明。這樣的授課過程就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也更直觀地表現出虛榮給女主人公帶來的一系列后果,這樣對學生日后的學習也是非常有利的,更能使學生了解到作者寫作的目的性。
3.利用信息化,改進教學方法
信息技術的普及也為教師采用新的教學方法提供了一定的可能,為此,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個機會,對教學方式進行一定的改革,使課堂發揮出最大功效。
例如,在實際的授課過程中,采用“翻轉課堂”這一教學模式,要求教師通過視頻錄制軟件將要學的內容事先錄制好,然后以家庭作業的方式發給學生讓其預先學習,其視頻的長短控制在10分鐘左右,這樣就可對學習的內容加以提煉講解。課堂上教師再加以講解,學生即可掌握其知識,因此這種教學模式非常實用。
構建信息化語文課堂,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我們教師首先應該意識到構建這一課程的必要性。再在此基礎上,利用信息化對教學資源進行一定的整合,活躍課堂授課的氛圍,再結合信息化采取正確的方法,這樣就能更加有效地服務于學生,使其成為祖國合格的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1).
[2]李敬川,王中林,張渝江.讓課改的陽光照進教育的現實:重慶聚奎中學“翻轉課堂”掠影[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