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芬芳
摘 要:說到“活”字,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就是要有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也就是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活躍、靈活起來。教師應該怎樣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呢?
關鍵詞:興趣;思維;表揚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如果對一件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欲望,就會主動自覺地參與其中。那么同樣學生對數學產生了興趣,數學教學的效果就會發生改變,學生學習數學的思維也會越來越活躍,也敢于主動去質疑數學中的一些問題,也愿意與同學、老師交流,敢于發表不同的見解,那么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課堂就會逐漸“活”起來。例如,我在教學分數的認識時,以“孫悟空分桃”的故事導入新課,讓學生來為它們分一分:有兩盤桃子,一只猴子吃,2盤吃完;兩只猴子吃,一只吃1盤,這兩個問題學生都能快速回答,接下來,又來了兩只猴子,那怎么分呢?根據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讓學生自覺地融入探究分數的活動中去。
二、動手操作,促進思維
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智慧從動作開始,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認知活動,可以使信息不斷地刺激腦細胞,促使思維活躍,便于儲存和提取信息,同時易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產生學習的內驅力。”那么我們為何不讓學生自己實踐來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呢?這樣既給學生留了足夠多的思維空間,又使學生在動腦、動手、動口的同時獲取了更多的信息,展現知識的構成過程,把新的知識內化成符合自己認識水平的知識結構,提高實踐能力。
例如,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時,我引導學生用面積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紙拼滿一張大長方形紙,數出小正方形紙的個數,讓學生說出大長方形紙的面積,引導學生總結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即:長×寬)。
三、適時地鼓勵表揚,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更多的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和鼓勵。但隨時隨地地將表揚放在嘴邊是不行的,要適時、適量、適度。
一直在初中教學的我,開始看到這些一上課就發呆的孩子時,他們在我的眼里就有了很多毛病。“你怎么坐的?”“×××,眼在看哪里?”“×××,上課時怎么不認真聽講啊?”“×××,你怎么又沒有做家庭作業呀?”這樣的批評在孩子們那兒換來的只是不情愿和無奈。這樣成績沒有提高,學生也離我越來越遠了。那時我犯難的不是為什么要接手這個班,而是我該怎么辦?
一次,一個在我心目中很不關注的且考試經常是十幾分的學生,考試突然考到了30幾分,我在卷末這樣寫道:只要你堅持努力,你會成功的!從那以后,她認真做作業,認真聽講,努力學習做題方法,現在不再是我心目中的“毛頭女孩”了。我還試著在了其他同學身上用同樣的方法,也不再用那些問題式的批評了,收到的效果還不錯,至少回答問題的學生越來越多了,他們也不再疏遠我了,有的學生還開始主動接近我,和我討論問題。
四、充分利用多媒體形象教學
隨著科技的進步,多媒體教學已成為當今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數學教學中往往會遇到一些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如果利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難以融入其中深刻理解。在教學中善于利用多媒體教學讓教學更生動直觀,更能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我在教學《認識軸對稱圖形》時,讓學生欣賞世界著名的風景圖畫的同時展示問題:(1)這些建筑物有什么共同點?(2)你是怎樣理解左右對稱和上下對稱的?將知識教學寓于游戲之中。
五、加強生活實踐,例題生活化,體驗、感受數學
為了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增強學習的目的性和數學意識。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發現、挖掘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同時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認識到現實中的問題與數學問題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利用學生親身經歷,用心靈親自感悟所獲得的東西,把它轉化為學生的直接經驗。
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時,用多媒體展示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鐵拉門的動態展示,技術人員使用伸縮尺制圖,貨車車廂之間的連接鏈”等,利用這些聲、形組合的信息載體把學生帶入生活,讓學生覺得生活中充滿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總之,要使數學課堂教學“活”,就是要利用各種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真正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勇于求知的科學精神。
參考文獻:
[1]黃建杉.小議如何構建充滿活力的課堂[J].亞太教育,2015(29).
[2]耿麗清.讓教學生動起來:無痕教學初探[J].新課程:上,2014(10).
[3]謝甄真.激發學生興趣增強課堂教學實效[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