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鵬波
一、“副課”教師的尷尬與無奈
上學期,我校曾開展全市新教育實驗開放周活動。為了全面展示我校在構建幸福課堂、研發卓越課程等方面的行動和收獲,我們從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班本課程全方位呈現,僅構建幸福課堂課例展示就涵蓋了語、數、英、音、體、美、科學、品社、信息技術、寫字、主題隊會等各級各類課程,兩輪共展示15節課。當時想法很單純——以展示交流為平臺,全面鍛煉、提升老師業務水平,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而承擔音、體、美、科學、品社、信息技術等課程課堂教學展示活動的老師都是我們學校專職或半專職教師,相應學科教學都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課堂深受學生喜愛。但卻出現了非常尷尬的一幕——語文、數學、英語課堂座無虛席,講臺上、樓道里也都擠滿了聽課的老師,而其他學科聽課的老師卻寥寥無幾。雖然我們不遺余力推薦引導,但老師們還是錯過了科學實驗、信息技術兩門課程的精彩。原因很簡單:“我們沒有開那些課。”“我們沒有條件上那些課。”精心烹制的美味佳肴,結果無人問津,那種失落只有任課教師最懂。課后,承擔教學的老師把這種現象戲稱為“被學校放了鴿子”。非常感慨地質問:“副課何時才能轉正?”這聲質問又道出了多少“副課”教師的尷尬和無奈。
二、我們的思考與收獲
其實,主課、副課的叫法由來已久。主課,顧名思義就是主要課程,第一位的課程,起決定作用的課程。而副課,則是次要課程,屬隨從位置,起輔助作用。拿小學來說,語文、數學、英語三門課程教學質量是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自然被重視,冠名為主課,而音樂、體育、美術、品社、科學等常識技能課一般參與上級部門對學校質量考評中榜率并不高,自然被稱為副課。雖同為國家課程,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發揮著各自的學科功能,但在師資短缺、課程緊張的時候,這些課程往往被遺忘或擠占。課程的主要不主要或重要不重要,并不在于課程的知識性質和知識的類別,而是與考不考、如何考密切相關。至此,雖然其稱謂還是“主課”“副課”,但將“考什么學什么”納入其內涵便更能反映出事物的本質,即:凡是參加質量檢測的課程便是“主課”,凡是不參加質量檢測的課程便是“副課”。將課程置于應試教育的視野下,課程就有了“主”“副”之分。老師也就有了主課老師、副課老師之別。也就有了如下尷尬:
1.教師不專業
上級部門給學校配備教師是根據師生比,在僅有幾十名學生的規模小的學校,往往只有七八名教師,不能滿足開足開齊上好各門課程的要求。由于要優先保證語、數、英課程教學,在一些學校任常識技能課教學的老師雖然也不乏在相關學科具有專業特長的教師,但更多的是臨近退休的年長老師、語數英教學長期質量滯后的老師、身體狀況不能勝任語數英教學的老師、剛參加工作經驗不足的老師,常識技能類課堂成了老師們的緩沖帶、實驗區、練兵場,教師的專業素養不能保證相關學科的教學質量。
2.課時無保障
為了保證語數英教學質量,有些學校往往人為增加課時,擠占常識技能課課時。在課程安排上又讓帶相應班級語、數、英教學的老師擔任常識技能課教學,常識技能課有名無實。又比如,學校排課表會把語數英安排在每天的黃金時段,師生精力充沛、思維敏捷,教學效果自然好,而常識技能類課程會安排在緩沖的時段,師生身心疲憊,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3.考評跟不上
對于半專職教師考核側重所任語數英課教學業績,而對于專職教師業績考核,很多學校并無完備的業績考核辦法,這些老師的業績考核定性考核多,定量考核少,人為因素多,硬性指標少,實行和語數英教師類比排隊的方法,因為缺項多,操作難度大,考核結果常常靠后。久而久之,常識技能課在半專職教師心目中可有可無,上好語數英課即可。而專職教師在學校被邊緣化,工作熱情削弱,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不思進取,認為自己的角色無足輕重,不認真鉆研專業,音樂課堂沒琴聲,科學課堂沒儀器,體育課堂沒器材,講實驗、說體育、讀品德的現象比較普遍,不僅教學效果沒有保障,還會使學生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
4.主課教師越位
個別老師在語、數、英教學進度滯后、作業拖欠或需要個別輔導時,會理直氣壯地擠占常識技能課,尤其是質量檢測前更會不約而同地占用常識技能課,這樣一來,常識技能課只能壓縮、合并教學內容,學習也只是蜻蜓點水,淺嘗輒止。作業只有數量、沒有質量的現象也就不難理解了。
5.家長支持不力
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個別家長也非常功利,孩子語數英學習需要的學具、資料等無條件滿足,而其他課就不同了,必要的調查、訪問、實驗等在家長認為是不務正業,對孩子的幫助、支持力度遠不如他們心目中的主課。而科學、品社等課程學習課前準備又顯得尤為重要。
6.學生興趣不濃
學生盼星星、盼月亮盼來的課程要么被擠占、要么被敷衍,枯燥無味,久而久之孩子期望值降低,知識斷層,學習沒有興趣,相關技能欠缺,這樣惡性循環,縱然有一天遇到一個非常敬業的專業教師也難招架。做科學實驗,結果學生不會使用滴管,體育課學習行進間傳球,結果學生原地傳球技術不過關,如此等等,教學又回到了低水平補課狀態。
三、我們的行動與改變
綜合以上分析,由于諸多因素,副課轉正還需要學校的不懈努力。在不能改變外部環境的時候,我們要從內部抓起,按照開足開齊上好各門課程的要求,努力嘗試與改變自己。
1.通過比賽選拔教師
學校通過舉辦教師素養大賽,面向全縣公開招聘專職教師等途徑,選拔有專業特長的教師擔任相關學科教學。做到專業、專職、專長的“三專”要求,實在不能達到專職的要求可以半專職,逐步過渡。加大學校內部培養力度,提高教師專業素質。
2.完善業績考核辦法
半專職教師業績考核所任學科同等待遇,常識技能課教師和語數英教師雙線考核,制定不同考核細則,獨立考評,同等獎勵。調動老師工作熱情,使老師們把“副課”上得和“主課”一樣認真。
3.加強教學指導
在落實有關規定,保證課時的基礎上,學校教導處隨堂聽課、走動式聽課等也把目光投向常識技能課教學,聽評結合,即聽即評,幫助老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提供展示機會
對外公開課,校內展示課、教研交流向常識技能課傾斜,根除老師對常識技能課的輕視,糾正他們對該學科教師的偏見,挖掘教師自我培養、自我成長的內驅力。
5.搭建交流平臺
通過舉行小歌手比賽、體育競賽、科學知識問答等活動,增強學科、班級交流,使學生體會到他們所學知識是有用的、有趣的、有價值的。通過有針對性的教研活動,增強教師之間的交流學習,提高教學水平。
6.發揮評價導向作用
在學生獎勵、班級考核等活動中,把所有課程同等對待,學科實行捆綁,增強學科教師之間的配合,提高教師對所有課程教學的重視度。
我們的想法依然很簡單,國家課程是根本,如果能切實開足開齊上好國家課程,學生的全面發展就基本沒有什么問題,而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班本課程則是對國家課程的延伸和拓展,承擔著挖掘學生潛力,培養學生個性特長的職能。在上好國家課程的基礎上,根據校情、班情開設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班本課程,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養。任何忽略國家課程,大搞特搞校本課程、班本課程的做法都是本末倒置,避重就輕,得不償失的。這些應該是教育的常識,只有尊重常識,才能剔除浮躁、功利思想,靜下心來,做真教育,真做教育,使孩子們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參考文獻:
王昕旭.學校課程管理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