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承全 邵雨男 秦成超

摘 要:某地基基礎采用CFG樁基礎,為檢測CFG樁質量,采用低應變反射波法檢測CFG樁樁身混凝土完整性,采用復合地基靜載荷試驗檢測CFG樁復合地基承載力。結果表明:該場地軟基處理采用CFG樁是適宜的,滿足工程對承載力和沉降控制要求。針對發現的樁身缺陷,對缺陷形成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進措施。
關鍵詞:CFG樁;完整性檢測;承載力試驗;缺陷成因;改進措施
1 工程概況
某機械車間為地上4層,框架結構,獨立基礎,基底土主要為粘質粉土、粉質粘土。地下水靜止水位標高為35.82~38.03m(埋深6.10~7.50m),地下水類型為承壓水。天然地基持力層承載力不足,地基沉降變形大,不能滿足設計要求。采用CFG樁復合地基處理方案。
2 復合地基承載力試驗參數分析計算
地基處理CFG樁設計樁徑為Φ400mm,樁長12m,樁身強度等級C20。復合地基承載力標準值為?芏350kPa,單樁承載力?芏440kN。其中廠房基礎116個,總布樁數為1110根;加工車間基礎69個,總布樁數585根。根據提供的實際置換率、樁數、復合地基承載力標準值等參數,計算承壓板尺寸及最大堆載值見表1、表2。
從表1和表2可以看出,除個別基礎外,靜載試驗所需承壓板寬度均在1.3~1.5m之間,最大堆載量在1300~1500kN之間。綜合考慮基礎的布設位置和重要性,靜載試驗點的選擇應盡可能在上述基礎之中。
3 檢測方法
根據有關規定并結合有關資料[1-4],本次工程采用低應變反射波法檢測CFG樁樁身混凝土完整性,采用復合地基靜載荷試驗檢測CFG樁復合地基承載力。本工程CFG樁低應變完整性檢測按30%進行,復合地基承載力試驗按1%進行,則低應變檢測數量為:總計508根;復合地基承載力試驗點數為:總計17根。復合地基承載力具體試驗點及根數見表1和表2。
單樁復合地基載荷試驗技術是在一定面積的剛性承壓板上加荷,測定單樁與地基土的共同變形。用于測定單樁復合地基承載力。
單樁復合地基載荷試驗設備包括剛性承壓板、加卸荷裝置、測量荷載及沉降的儀器等(如圖1所示)。單樁復合地基載荷試驗時,承壓板面積可用圓形或方形,面積為一根樁承擔的處理面積。
低應變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為:通過在樁頂施加激振信號產生應力波,該應力波沿樁身傳播過程中,遇到不連續界面(如縮頸、擴徑、蜂窩、夾泥、斷裂、孔洞等缺陷)和樁底面時,將會發生反射和透射,用記錄儀器記錄下反射波在樁身中傳播的波形,通過對反射波的曲線特征的分析即可對樁身的完整性、缺陷的位置進行判定,并對樁身混凝土強度進行推定。
4 檢測結果及缺陷成因分析
4.1 樁身完整性檢測結果分析
圖2a為完整樁波形,由圖可見樁底反射清楚,波速正常,為該場地樁平均波速,樁底反射前無缺陷反射。圖2b為缺陷樁波形,可見樁身存在一明顯缺陷反射波,無明顯樁底反射。圖2c為淺部斷樁,波形特征表現為低頻振動與反射波的迭加。據了解,造成樁身深部缺陷主要是由于施工過程機械故障所致,樁身淺部缺陷主要是由于樁頭開挖施工過程機械碰撞所致,采取補樁接樁處理。
4.2 靜載試驗結果分析
圖1a為完整樁靜載試驗曲線。由圖3b可看出樁身中部存在局部缺陷,造成某級荷載作用下沉降偏大,隨著荷載進一步加大,介質壓密,沉降減小趨于穩定,最終承載力滿足設計要求。由圖3c可看出,曲線存在明顯臺階,這主要是由于樁端處存在虛土或樁端混合料離析造成端阻力減小,當荷載繼續增加時,樁端虛土或散體材料進一步壓實,端阻力進一步發揮,承載力又進一步提高。
造成此現象原因可能是由于鉆桿成孔鉆進時,管內充滿空氣,鉆孔到預定標高后開始灌注混合料,此時要求排氣閥工作正常,能將管內空氣排出,若排氣閥被混合料漿液堵塞,不能正常工作,鉆桿內空氣無法排出,將導致空氣在樁身中形成空洞。
解決辦法:施工過程中經常檢查排氣閥是否正常工作。如果發生堵塞,及時進行處理。
5 結束語
某工程基礎CFG樁完整性檢測及承載力試驗結果表明:該場地軟基處理采用CFG樁是適宜的,滿足工程對承載力和沉降控制要求。針對發現的樁身缺陷,對缺陷形成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進措施。
參考文獻
[1]閆明禮,等.CFG樁復合地基技術及工程實踐[M].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06.
[2]熊昌盛,等.CFG樁樁身完整性與承載力檢測技術[J].鐵道建筑,2008(2):71-73.
[3]祝成展.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處理技術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22):208.
[4]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TB 10218-2008.鐵路基樁檢測技術規程[S].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