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昭弟
【摘 要】 發展農業產業化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現有金融和農村金融體系在支持農業產業化方面存在意識普遍淡薄、方式較為單一、擔保不夠完善、偏好不盡合理等問題。因此,需要構建完善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金融支持體系:健全農村金融供給體系,健全農村多元化的農業投融資體系,建立包括農業龍頭企業在內的信用擔保體系,構建和發展農村民間金融體系,完善金融支農法律法規體系,規范和創新農村金融監管體系。
【關鍵詞】 農業產業化金融支持 融資問題體系構建
一、引言
農業產業化經營,就是指農戶與供銷、加工服務主體的產銷協作和經營組合。伴隨著農業產業化發展和組織發展,現在已形成了多種農業產業化的經營模式。可以說,世界農業已進人產業化經營的時代。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實現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農業金融支持市場配置的失靈,客觀上要求政府給予農業產業化特別的金融支持。
二、農業產業化的內涵及金融支持的必要性
(一)農業產業化的內涵
農業產業化的本質在于大力推進農業的工業化,從理論層次上看,農業產業化在內涵上表現為農業的工業化。農業產業化是以農業的市場化為背景,以農業的產加銷、農工貿一體化為框架的農業工業化依托這種農業一體化的經營方式,用現代工業提供的技術裝備農業,用現代生物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經營理念和組織方式管理農業生產和經營,將農產品加工業和部分種養業集中化、企業化、規模化,也就是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實現農業的工業化經營模式;從發展趨勢看農業產業化是傳統農業融人工業化進程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二農業產業化金融支持的必要性分析
農業的產業化經營離不開金融的支持。首先,這是由農業產業化主體融資的特殊性決定的。在我國農業產業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是那些起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這些企業大都在資本運作、融資方面具有弱質性,農業產業化融資,本質上是一個資源的合理配置題,鑒于農業產業化達到重要作用和農業龍頭企業的融資狀況,有必要對其融資體系進行制度的重新安排。
三、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融資問題
(一)農業企業的融資意識普遍淡薄
農業產業化企業經營規模普遍較小,大多數處于初創期和成長期,自有資金匱乏,資本積累不多,從業人數、銷售額、資產數額較少,生產經營成本較高,抵御風險能力較弱。再加上農業企業生產周期較長及雙重風險,資金周轉緩慢,既承擔漫長的生產經營風險,又承擔市場行情變化產生的風險,具有較強的季節性,資金及設施利用率不高,投入產出效率低,經營風險大。并且小農意識,家族意識較強。
(二)農業企業的融資方式較為單一
從總體來看,目前農業產業化企業的融資方式仍然停留在常規性的融資方式上。一方面企業自身缺乏主動意識,去尋找好的融資方式,充分運用國家對農業龍頭企業的各項政策,爭取更多的融資方式。另一方面國家的資本市場還不夠完善,甚至存在較多的空白,導致客觀上農業產業化企業的融資渠道較少。
(三)農業企業的融資擔保不夠完善
由于組建時間較短,注冊資金有限,尤其是市、縣所屬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擔保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金有限,人才相對短缺,管理水平及各種制度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等因素,以及各種綜合的復雜性因素,如擔保機構還沒有實行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存在較多的政府行為,完整、立體化的信用擔保體系還沒有搭建起來,導致農業產業化企業信用擔保還存在諸如擔保面窄,擔保貸款資金額度有限,擔保貸款發放主體少,擔保存在不少風險等問題。
(四)農業企業的融資偏好不盡合理
與發達國家慣常的“內部融資優先,債務融資次之,股權融資最后”的融資順序不同,我國農業產業化企業的融資偏好體現為外源性融資為主、內源性融資為輔,明顯偏好債務融資,并呈現出債務融資、折舊融資、股權融資、保留盈余的融資順序。
四、構建完善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金融支持體系
為解決上述問題,我們應該積極構建完善農業化經營的金融支持體系,對策如下:
(一)健全農村金融供給體系要明確現有正規金融體系的市場定位,真正建立起既公平競爭又分工協作的多元化格局根據農村民營經濟發展程度的不同,應該允許在少數發達地區試辦農村民營銀行以規范日益活躍的民間金融活動,切實解決數量眾多的中小龍頭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的金融需求,降低農村金融風險。
(二)健全多元化的農業投融資體系.我國迫切需要建立一個以農民個人投資為主體,國家財政性投資引導,信貸資金支持,外資和證券市場資金等各類資金補充的多元化的農業投融資體制。
(三)建立農業企業的信用擔保體系.在農業產業化過程中,要將龍頭企業納入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完善為龍頭企業服務的金融服務體系。解決農業龍頭企業貸款難、擔保難、抵押難的問題,降低部分銀行風險,提高銀行給龍頭企業融資的積極性,關鍵是建立龍頭企業在內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四)發揮民間金融對農村正式金融安排的補充和輔助作用。加強引導、監督并納入法制管理的前提下,適當給予發展空間,以發揮其在農村金融體系中的補充和輔助作用。在非正式金融監管方面,金融管理當局可以發揮積極的作用,不是強迫其完全正式化或者簡單禁止,而是應降低其風險,同時保持其活力。
(五)完善金融支農法律法規體系
金融支農法規要先行。當前我國應盡快出臺具有權威性、統一性的金融支農法規,把金融支農納入法制化的軌道,確保支農工作的長期穩定性。
(六)規范和創新農村金融監管體系
【參考文獻】
[1] 陸正飛,朱凱等.高級財務管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2] 吳瑕,王鳳.中國農業企業融資實戰解析[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05).
[3] 梁紅波.成長期家族企業融資行為分析[J].財會通訊,2010,(03).
[4] 王林堂.資本市場:解決中國農業產業化瓶頸約束的突破口.經濟評論,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