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現實生活中,及時有效地預測上市公司是否可能會陷入財務困境,是公司管理層、債權人和政府等利益相關者所共同關注的問題;在學術理論界,對構建一個高效率的財務預警模型的研究是一個熱門的課題。在近50年的國內外學者的大量研究中,對于財務預警的研究已取得了較大的成果。本文主要從財務危機形成的原因、危機的表現形式以及財務危機預警的功能幾個方面展開論述,以期能提高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判別的準確性。
【關鍵詞】 財務危機 預警 財務困境
一、前言
在市場經濟中,上市公司發生財務危機或者發生極端情況如公司破產,這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中已是一種普遍的狀況,這勢必成為全球都共同關注的問題,公司陷入財務危機對企業自身、投資者、債權人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都將可能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甚至是危害。于是,正確預警企業財務是否處于危機對企業、投資者以及債權人都有著重要意義。
對公司財務危機預警的研究是企業財務管理的熱點,相關研究成果也頗為豐富,自1932年來,國外學者就開始了對公司財務危機預警的研究,至今已有70多年的發展歷程,其研究成果大體集中在以下兩大塊:一塊是預警指標的選取;一塊是預警模型的選取。但由于研究者的角度不同,預警的模型各異,這也就為后人的研究留下了許多空間。
早在1980年初,國外就開始對危機管理進行研究,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危機發生前、發生過程中以及危機發生后這三個不同階段企業表現出的跡象以及其應對措施,從而避免或者減少危機帶來的損害。財務危機是每一個企業都會面臨的一種危機,因此,總結財務危機形成原因對完善危機管理理論是十分重要的。財務預警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通過企業財務信息來提前發現危機的存在,財務預警也是財務管理理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在當前我國財務管理理論中對這一部分的介紹還是比較少,因此財務預警的研究對于完善我國財務管理理論是十分重要的。
二、財務危機形成的原因
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總看來看大致能分為兩種:外部環境原因與內部自身原因,外部原因大都是由市場整體經濟環境造成的,由于這來自于整個市場經濟大環境下,所以絕大部分是企業所無法控制或者改變的,而內部原因是企業自身的弊端或者局限性所造成,所以大多情況下企業是可以控制甚至是改變的。
(一)外部原因
(1)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宏觀經濟環境是客觀存在的,具有不可控性。金融市場是繁榮還是蕭條對企業來說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在經濟環境繁榮的時候或者企業所處行業處于成長期或者成熟期,那么企業將具備較好的外部發展環境。如果此時經濟屬于蕭條階段可能就會導致消費者購買能力不強,或者如果企業所處行業處于衰退期,那么企業面臨著更為激烈的競爭環境,宏觀經濟的低迷可以說是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催化器。
(2)國家政策變化的影響:在當前的市場經濟環境下,國家在一段期間內所施行的會計準則、貨幣政策以及匯率政策等都會對企業的財務方面產生一定的影響。例如,會計準則的變化,可能會導致企業財務政策也隨之發生變化;銀行利率的變化通常直接企業的貸款產生重大影響;國家外匯匯率的變化也將影響到企業的對外貿易。
(3)證券市場的缺陷:在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歷史還不長,雖然國家相關部門已頒布很多政策法規對其進行完善,但是我國證券市場還是存在一定的缺陷與不足。一方面證券市場的缺陷直接會影響到公司的治理結構,在我國上市公司中不乏一些“一股獨大”或者獨立董事缺乏獨立性等現象。另一方面,國家對證券市場監督管理不嚴,從而促使證券市場的信息不完善,缺乏真實性、可靠性和及時性,公司信息的披露不完整或者惡意制造虛假信息等現象還時有發生,這都對企業才生財務危機造成一定的影響。
(二)內部原因
(1)管理者的能力:管理者所具備的各項綜合能力被認為是公司發生財務危機的關鍵因素,每個公司負責人的積極性、個人素質、管理技能等都對公司的發展產生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如果管理者缺乏必要的專業素質與職業能力,這很可能導致其做出不利于公司健康發展的錯誤決策,從而使公司面臨財務困境,最終有可能演變成企業破產。其中管理者缺乏危機意識很可能就會導致因未建立有效的預警系統而無法提前預測到危機,最終產生財務危機。
(2)會計信息系統存在缺陷:會計信息系統的缺陷主要體現在:一是缺少預算控制系統,或者預算控制系統不健全;二是缺乏現金流量的預測;三是缺乏成本核算系統,或者成本核算系統不健全;四是缺少財務預算系統。
(3)高杠桿經營:當企業的經營業績或者管理效益相對同行業偏低的時候,較高的財務杠桿會導致公司的支付能力變差,甚至有可能會導致其發生支付危機。偏高的負債一方面可企業帶來較大的償債壓力與利息費用,另一方面,如果經營慘淡就很有可能導致企業無償還能力從而是的企業發生財務危機。
(4)過度經營:有些企業通過施行多元化戰略以增強企業的規模與實力,但實際情況是,由于貿然進入自身不太了解的行業,高估項目收入低估成本而最終使得企業內部缺乏現金。企業盲目的擴張或者經營過度導致企業失敗的方式有很多種,其中有兩種形式值得關注:一是財務經理對籌資的金額和時間估計不足,導致到期無法償還利息與本金,最終導致企業失敗;一是以極低的利潤率來盲目提高企業銷售額并使得企業擴展壯大,但這最終很可能導致企業的現金被耗盡而使其走向失敗。
三、財務危機的表現形式
(一)創造性會計
創造性會計是指公司通過某些會計處理方法對其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等財務報表進行美化或者修飾,使的其財務報表比實際上的好看一些。創造性會計不同于做假賬,其行為是沒有違法法律規定的,但是它使得公司的報表信息嚴重失真,迷惑了公司的股東等投資者,從而使得公司的控制機制失效。
(二)財務比率上的表現
可能會發生財務危機的一個重要信號就是其經營狀況變差,通常在營業收入增長率等財務指標中能體現出來。對于企業來說,它的盈利能力是其存在的保障,如果盈利能力不佳或者走下坡路,那么很可能是發生危機的預告,所以通過銷售凈利率、凈資產收益率等財務指標能發現其中的端倪。但到目前為止,能提前多長時間得到財務預警還存在一定的爭議,有的學者認為提前5年,有的認為是2至3年。
(三)其他方面
企業在走向財務危機的時候還伴隨著許多非財務癥狀,例如,由于高管最早了解到企業可能走向財務危機,他們很可能會愁眉不展甚至離職;顧客也有可能會發現產品質量或者服務下降;供應商會發現企業減少了對原材料的采購;企業內部員工也可能會發現工資福利水平降低,甚至會有拖欠工資等嚴重情況的發生。
四、財務危機預警的功能
(一)信息收集功能
財務預警工作的基礎是公司各方面信息的大量搜集,企業需要收集整理與公司相關的各種有用信息。它不僅包括外部信息,例如國家對相關行業下達的環保要求或者相關的法律法規、此行業的動態和競爭對手的動態;還包括企業自身的各類財務指標、經營業績等等。信息的搜集工作不僅在預警工作的開始的時候,在預警工作過程當中同樣會產生許多有用信息。因此,搜集各種相關資訊工作將自始至終貫通于企業的整個財務預警過程。
(二)監測功能
財務預警系統對企業來說相當于一個監控系統,它對企業每時每刻的經營動態都在實施有效監控,將企業生產經營的實際狀況同預設的考核標準進去對比,了解企業現在所處的狀態是良好還是異常,并通過發現異常預測危機,然后及時通知企業各個管理部門。
(三)識別診斷功能
企業的財務預警就如同一個體溫計一樣,它對企業具有識別診斷功能,如有企業出現異常現象,那么體溫計就會識別顯示出來,企業各部門就可以據此找出企業的病根所在,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來消除病根。
(四)預防功能
對于企業財務危機最好能防范于未然。企業針對過去發生的或者所在行業容易發生的危機進行詳細的記錄,包括原因、所采取的措施、建議等等,并以此為例,總結經驗教訓,避免犯類似的錯誤,通過這樣提高企業的免疫力,達到有效預防的作用。
綜上所述,隨著預警理論的發展以及利益相關者對財務狀況重視程度的加強,建立一個有效的財務預警模型,無論對于完善相關理論還是保護與企業有著各種相互關聯的利益主體都是擁有巨大實際意義的。
【參考文獻】
[1] 陳曉,陳治鴻.中國上市公司的財務困境[J].中國會計與財務研究,2000,2(3):55-72.
[2] 高培業,張道奎.企業失敗判別模型實證研究[J].統計研究,2000,(10):46-51.
[3] 郭麗紅.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杠桿作用與財務危機.經濟問題,2001,17(19).
[4] 何沛俐,章早立.立體空間下的全新財務危機遠期預警模型.深圳證券交易所第五界會員單位、基金管理公司研究成果,2002.
作者簡介:徐鷗(1993—),女,漢族,云南昭通市人,碩士研究生在讀,單位:云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專業:會計學,研究方向:財務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