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
經過多年的積累和研究,理論界現已達成共識,企業文化雖然不能直接產生經濟效益,但它是企業形成核心競爭力并持續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可見,透析企業文化和核心競爭力的深刻內涵,明確二者之間的關系是十分必要的。
一、企業文化的概念及其特征
企業文化是一種文化、經濟和管理相結合的產物,是處于一定經濟社會文化背景下的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過程中逐步生成和發育起來的,并為全體成員普遍認同和維護的,具有本企業特色且日趨穩定的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以及以此為核心而生成的行為規范、道德準則、企業風俗、習慣、傳統等,以及在此基礎上生成的企業經營哲學、經營指導思想、經營戰略等。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企業文化具有
以下幾個基本特征:
1、民族性與社會性:企業作為社會的細胞,其經營管理活動具有廣泛的社會內容,必然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和制約,因而企業文化必然帶有社會文化的若干特征。社會文化的主流是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歷史,所形成的企業文化具有明顯差異。
2、獨特性與抗移植性:企業文化產自企業自身,從它產生時起就帶有本企業特色。由于不同企業的文化氛圍、企業精神、經營理念、價值觀等具有不同的特點,因而世界上也絕對找不出兩家文化相同的企業。企業文化的獨特性又決定了它具有強烈的抗移植性。
3、穩定性與發展性:企業文化是在組織日常經營實踐中逐漸形成的。這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積累過程。它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對穩定的特點,將在長時期內發生作用。否則,員工就沒有了依據和遵循。雖然企業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但一成不變的企業文化卻是缺少生機和活力的。
二、核心競爭力的概念及其鑒別標準
核心競爭力是企業長期形成的,蘊涵于企業內質中的,由企業獨特擁有的,能為消費者帶來特殊效用,并使企業獲得長久競爭優勢的核心能力資源。判斷一個企業的資源和能力能否構成核心競爭力,可以從以下五個標準考慮。
1、價值性: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必須是有價值的。依靠它,企業能獲得利潤,同時,它也能給目標顧客帶來獨特的價值和利益,滿足顧客最重要和最核心的需求。
2、稀缺性:企業擁有的構成核心競爭力的資源和能力在競爭對手中是差異化的、稀缺的和非普遍存在的,并且是不可交易的,或者是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才能取得的。
3、難以模仿性:企業形成的核心競爭力是競爭對手難以清晰辨別和加以模仿的,它是企業通過長期積累的多種技術、知識的有機綜合體,具有路徑依賴性。
4、持久性: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能提供持久的效益,可經歷多代產品而長盛不衰。
5、延展性:在企業能力體系中,核心競爭力是母本,有延展效應,不僅可使企業在原有競爭領域中保持持續的競爭優勢,而且還可以拓展到其它產品和服務中,從而實現企業的多元化發展戰略。
三、企業文化與核心競爭力的關系
(一)企業文化是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基礎和支持載體
企業核心競爭力由硬核心競爭力和軟核心競爭力兩類競爭力組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硬件部分,是指企業的核心能力,如技術研發能力、產品能力、資源獲取能力,而軟競爭力即為企業文化。因此,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企業核心能力與企業文化的的耦合,企業文化是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硬件部分必須以企業文化為平臺,形成核心競爭力的技術、知識、產品等都是在企業文化的影響和指導下產生的,企業文化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營造了良好的氛圍,是核心競爭力形成的基礎和支持載體。
(二)企業文化是核心競爭力的核心
著名的蘭德公司經過長期的研究后,將企業競爭力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層面是企業生產產品及控制其質量的能力、企業的服務能力、成本控制的能力、營銷的能力、技術發展能力,所有這些屬于產品層;第二層面是各經營管理要素組成的結構平臺、企業內外人、事、物、環境、資源關系、企業運行機制,企業規模、品牌、企業產權制度,所有這些屬于制度層;第三層面是以企業理念、企業價值觀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內外一致的企業形象、企業創新能力、差異化個性化的企業特色、穩健的財務、擁有卓越的遠見和長遠的全球化發展目標,所有這些屬于核心層。由此可見,企業文化不僅是一種核心競爭力,而且還是核心競爭力的核心。
(三)企業文化對核心競爭力具有雙向作用
1、高品質的企業文化對核心競爭力的形成具有促進作用。縱觀界成功企業的經營實踐,我們可以發現,一個企業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場競爭中脫穎而出、長盛不衰,歸根到底是因為在其經營實踐中形成應用了優秀的、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
2、企業文化貧弱導致企業缺失核心競爭力。中國企業的壽命普很短,且競爭力弱,企業生態狀況普遍不佳、競爭力不強,歸根結底是營管理不善所致,而這又集中體現在企業文化貧弱上。部分國內企業雖然意識到企業文化的重要性并著力建設企業文化,但由于構建的企業文化不合理,反而使得這些業的文化阻礙了核心競爭力的提高。更有部分企業因不當的價值觀而失去顧客的認同,進而喪失了核心競爭力甚至走向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