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萍
摘要:《組織行為學》是高校本科管理類專業教育中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基礎課,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創新實踐技能的培養。針對現在高校本科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作者及他的團隊在長期教學過程中,總結出基于SBT教學模式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先進案例,讓學生通過課堂教學參與到創新教學中來,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Abstract: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s 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urse in the undergraduate management education. It is improtant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ve practice skill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For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undergraduate cours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author and his team sum up the teaching model by SBT teaching mode in the long-term teaching process. Advanced cases are introduc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o let the students involve in the teaching innovation of so as to cultivate their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innovative ability.
關鍵詞:組織行為學;創新課程;SBT;教學模式;案例教學
Key word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innovative curriculum;SBT;teaching model;case teaching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07-0258-02
0 引言
《組織行為學》是一門以分析和研究人的心理和行為規律為主要內容的課程,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其理論來源主要是對社會生活實踐的概括總結,因此,組織行為學的課程教學目標不僅僅是傳授管理理論知識,它更注重訓練學生的管理實踐技能。在高校管理類本專科的專業教育課程體系設置中,都把《組織行為學》作為專業基礎課開設,許多企業也把它作為管理者的培訓科目,目的在于幫助企業管理者正確地分析員工的心理,預測和引導他們的行為,以達到提高企業工作績效的目的。
1 目前高校組織行為學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模式僵化
在高校課堂理論教學過程中,雖然很早的時候就有學者提出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但是長期以來一直沒有被真正重視起來,那是受了所謂“師道尊嚴”的限制,使得教師在課堂上只是把知識簡單搬運,不關心學生是否聽懂,學生自己對知識點的看法和思想就更得不到證實和鍛煉。
1.2 教學形式單調
在高校課堂教學過程中,其教學形式只是教師一人在單純地用語言講解,雖然很生動、很精彩,保證了知識傳送的質量,但學生不一定能聽清楚,聽明白。在高校實習教學環節,也只是教師在一味的教,這樣會導致學生對教師過度依賴,影響學生思維、智力和情感的發揮,進而喪失了創新能力。
2 SBT教學模式
SBT教學模式就是基于模擬的培訓(Stimulation-Based Training),它將教師從一個單純的講解者改變成教學的組織管理和引導者,把學生的被動學習轉變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學習,即讓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通過教師的教學組織和教學設計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覺的發展和鍛煉,以便更好的掌握專業技術素質和提升創新實踐能力[1]。
SBT教學模式的教學主旨是精選案例、扼要講解和任務趨動,只有將這三個主旨密切配合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其教學設計和組織形式主要是案例分析,因此,教師在備課環節如何去設計案例模擬場景是決定SBT教學過程能否成功的關鍵要素。即通過教師為學生創建的案例模擬情景,讓學生參與其中,既能讓學生獲取到知識,又能通過其中遇到的各種任務來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討論問題和解決問題。
3 SBT教學設計
眾所周知,高校和小學、中學教學的教學方式是不一樣的,它主要靠的是學生的自學,以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自我需求。因此,當決定采用SBT教學模式來教授《組織行為學》課程時,必須把學生的特點和需求考慮在內,依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與之相適應的SBT教學環節。教師可以以課程教學目標為基礎,通過精選案例來設計模擬場景,把教師從滿堂灌的教學轉為這些案例模擬場景的導演,身入其中對學生的具體表現和觀點認識做出評價和建議,讓學生從場景排演中更好地鍛煉其應用技能和創新技能。最后,教師要把學生的學習效果按知識、技能和態度進行測評,以便對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整體教學效果給出客觀評價。
3.1 精心選擇案例
在備課環節,教師對教學案例的選擇應該從實現教學目標和學生接受程度兩個方面出發,不僅要考慮案例的知識性和專業性,還要考慮案例的時效性和趣味性。因此,教師在選擇案例模擬場景設計時要精心策劃,把知識教學、學生體驗等因素都考慮在內,必要時可以對其進行略微改動,使之符合教學目標并能讓學生體驗,如果學生對案例內容不熟悉,就沒法展開課堂討論。
3.2 教學環節設計
在課前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指定的案例材料,按自己對真實生活中事件的認知做出決策。課堂上教師負責介紹教學目標、教學要求、模擬程序和操作方法,以明確案例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綜合技能的重要性。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引領整個案例的討論過程,讓學生在討論中逐漸學會聆聽及與人打交道的技巧,課后要求各小組總結形成案例分析報告。
3.3 增設體驗環節
體驗教學就是要鼓勵學生高度集中的參與到教學中來,不僅可以創造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引導環境,也可給教師提供更多的教學選擇,教師應充分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導作用,最大限度提高學生的參與體驗,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論,在激活課堂生機、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創新人格素質和創新實踐能力[2]。
4 SBT教學模式在《組織行為學》創新教學中的應用
創新教學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包括創新意識、創新環境和創新技能三大部分,因此,在《組織行為學》的SBT創新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以案例為情境,將創新教育滲透于現有課程教學之中,在設計課程案例教學內容時,讓學生自己參與其中,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3]。
4.1 教學環節設計
教學目標認識方面。本課程在開展教學時要圍繞學生的專業培養目標進行,教師在選擇教學案例時和設計實施教學前,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就業需要,充分準備教學用的道具場景及模擬程序等。
教學環節設計考核。教師通過課堂有限的空間和時間來開展教學,要利用課堂盡可能多的給學生鍛煉自我的機會。學生是否通過課程教學環節得到了真正的鍛煉,要根據學生的表現對學生進行客觀的綜合評價。
4.2 案例教學實例
下面以《組織行為學》中團體角色的內容為例,其教學目的主要是研究團體中不同角色的關系,讓每位團體成員共同分擔和分享團體成果,教學時將全班學生按每組5~10人分成小組,整個課堂教學分為具體經驗、反思觀察、活動體驗和抽象概念四個環節。
第一步,由教師根據案例進行講解,需要扮演的團體角色有哪些,這些角色如何影響我們的現實工作;第二步,進一步根據理論教學分別解釋各個團體角色,如維持和促進團體功能的角色,如損害團體功能的角色,并解釋其中的角色意義;第三步,要求學生分組討論,并選擇案例中自己想扮演的那個角色,學生小組也可以自選案例;第四步,當每位學生都各自說出他對所選的角色的認識,組長根據每位學生的會計人員作一份完整的團體角色記錄表;第五步,教師根據每組的反饋進行總結,并進一步強化理論要領,結束本次案例教學活動。
圖1為一次案例教學過程中的兩組討論匯報場面。
4.3 實踐教學實例
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如果學生只注重書本知識學習而忽視了社會實踐訓練,培養出來的學生就只會紙上談兵而缺乏實踐創新應用能力[4]。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安排部分學時的社會實踐,如安排學生利用寒暑假期到相關企業或單位去進行領導行為、溝通和激勵等方面的問卷調查活動,有條件時可以直接安排到企業中去協助參加一些日常管理工作。筆者所在的學院就已經和焦作市高新區街道辦事處、卓立科技等企事業單位簽署了社會實踐協議,建立了社會實踐基地,學生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分析研究來驗證書本上的知識。
參考文獻:
[1]王揚眉.高校經管類應用型課程SBT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J].現代教育技術,2009(22):121-124.
[2]黃湘禮.體驗式教學在組織行為學教學中的應用[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2010,20(2):113-115.
[3]俞燕.基于學生創業潛質培養的“組織行為學”教學設計[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2(5):118-128.
[4]房宏君.高校組織行為學課程教學相關問題研究[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9,19(9):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