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貝
【摘要】關于漢語復句的分類,學術界目前主要以“二分法”與“三分法”為主流。本文從這兩種分類法出發,對二者的利弊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和對比,并討論了哪種分法更適合對外漢語教學,更容易讓留學生們掌握復句的相關知識。
【關鍵詞】復句 “二分法” “三分法” 對外漢語教學
復句,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意義上相互關聯、結構上互不包含的分句組合而成的能夠表述一個復雜意思的句子。復句是一種邏輯性很強,關系又極其復雜的句子,所以自出現以來,學術界對它的研究就很火熱,尤以復句的分類研究最為突出,同時爭議也最大。有的學者提倡復句“二分法”,代表人物有黎錦熙先生等。但是有的學者卻提倡復句“三分法”,代表人物有邢福義先生等。同時也有學者把復句分為四大類別,代表人物有邵敬敏等。
這三種分類法中,尤以“二分法”和“三分法”的科學性和權威性較高,影響也最深遠,本文主要來討論一下二者的利弊以及它們對于對外漢語教學教學的啟示。因為國內對于復句本體的研究比較多,而對于對外漢語教學中復句的教學研究相對較少,較多的主要是集中在詞匯和單句研究上面。做好對外漢語復句研究的工作無論是對我們進行課堂的句型教學,還是我們的對外漢語教材的編寫都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一、復句的“二分法”和“三分法”
1.復句的“二分法”。漢語復句“二分法”,是建立在黎錦熙先生對復句分類的基礎之上,上文提到黎先生在《新著國語文法》一書中,最先提出了等立復句(聯合復句)和主從復句(偏正復句)的概念,而后許多學者又對其進行了補充和完善。
“二分法”首先是從結構上把復句分為聯合和偏正兩種類型。其中,“聯合”是一級復句,指的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句,彼此接近,或互相聯絡,都是地位平等,沒有主從之分的一級復句。而“偏正”則恰恰相反,它強調分句之間地位的不平等,有主次之分。
復句“二分法”的影響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大的,《中國現代語法》《漢語語法論》等許多著作都采用的是“二分法”的分類體系。還有一些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的著作也采用的是這種方法。
2.漢語復句“三分法”。漢語復句“三分法”從分句之間的邏輯關系出發把復句大致先分為因果、并列、轉折三大類,其下又分為各小類。因果復句前后分句之間存在因與果相互順承的關系;并列復句前后分句之間存在并列羅舉的關系;轉折復句前后分句之間具有逆轉關系。
“三分法”是從“句法”、“語義”、“語用”的角度來對復句進行的劃分,特別重視分句之間的內在的邏輯關系,同時也兼顧了結構;同時它還特別強調了關聯詞語在復句句型中的作用,這些標志詞在復句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對于我們進行對外漢語教學也有很大幫助。
二、“二分法”與“三分法”的利弊對比
“二分法”采用的是矛盾概念分類法,即“A和非A”的分類方法,肯定其一,必否定其二。而“三分法”則采用的是并列概念分類法。即“A、B、C”的分類法,三個并列對立,其一與其二其三都對立。邢福義先生認為這兩種方法都是可取的,這兩種分法都有自己所依據的理論與原則。
“二分法”在一級分類中是沒有問題的,分為聯合和偏正兩種關系,但在二級復句的劃分時,“二分法”就展現出它的不足。因為聯合復句和偏正復句彼此有交叉的地方,彼此互相包含。聯合復句下面分為“并列”“連貫”“遞進”“選擇”等關系,“遞進”關系的分句強調的是后一分句,其并不符合一級聯合復句無主次之分的特征。前后是矛盾的。這都是“二分法”先從結構進行劃分所造成的模糊。
相比之下“三分法”就顯得更為清晰、準確一些。它把復句劃分為因果類、并列類、轉折類三大塊,即“A、B、C”型,彼此相互區別,對立性更強。而且它從邏輯關系著手進行劃分,同時又兼顧了“三大平面”的研究視角,劃分的標準更加嚴謹。邢先生在他的《現代漢語復句問題之研究》一文中同時指出:“關于復句關系類別, 需要明確其分類原則和要求。復句分類,從關系出發, 用標志控制 — 這是原則。“關系”指分句與分句之間的相互關系。“標志”指聯結分句標示相互關系的關系詞語。“三分法”既表現了復句分類之間的區別性,也表現了相關性。因而,是一種比較適合劃分漢語復句關系的分類方法。它對于“標志”詞的重視對于我們進行對外漢語復句教學也有重要意義。
三、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復句教學
對外漢語教學中句型的選擇和確定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重要環節。復句在這一環節中也至關重要的。現在大部分的對外漢語教材采用的是“二分法”進行復句編寫的,老師們在教授時大多也用這種方法。但我個人認為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三分法”可能會更好一些。因為“二分法”前面提到過有前后矛盾,模糊不清的弊端,這對于初級階段的漢語留學生來講,影響可能不大,他們可能還沒有注意到這點,但隨著他們漢語知識積累,語感的不斷提升,本體知識的不斷增加,他們可能會注意到這個不足,邏輯關系和思維的混亂可能會影響他們復句的認識和掌握。但“三分法”卻不存在這個問題,它相對嚴謹的劃分會有助于留學生的學習,而且它對于關聯詞的研究的重視會對我們的教學有重要作用。
復句作為一種邏輯性較強,關系比較復雜的句型,不論在本體研究中還是對外漢語教學中都具有重要地位。“二分法”“三分法”都是科學的分類方法,也都有其利弊。但對于對外漢語教學來說,個人覺得“三分法”的優勢更為明顯。
參考文獻:
[1]邢福義.漢語復句研究[M].商務印書館,1,51,53.
[2]邵敬敏,胡宗哲.復句研究的一個新突破—評《現代漢語復句新解》[J].語文研究,19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