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易
【摘要】語言作為一種主要的跨文化交際的載體,在當今世界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隨著世界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要在彼此文化基礎上進行跨文化交際。在探索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的過程中,有必要將跨文化交際作為突破口,大力培養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與交際能力,這樣才能為大學生熟練應用英語的能力奠定扎實的基礎。本文重點分析了在跨文化視野下如何進行大學英語教程改革。
【關鍵詞】大學 英語教改 跨文化
跨文化交際指的是本族語者與非本族語者之間的交際,也指任何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礎及宗信仰等,因而各自不同的語言環境下會產生了不同的社會文化、語言習慣等語境因素。跨文化交際不僅是不同語言形式的溝通,從根本上說它就是不同民族文化上的交流。而學會跨文化交際,無疑會極大地拓展個人、企業,甚至一個國家的發展空間和綜合競爭能力。所以我們要通過大學英語教改來培養大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一、大學英語跨文化教育存在的問題
雖然大學英語教師普遍認可“語言與文化相輔相成、相互作用”這個理論觀點,但是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卻難以做到兩者平均對待,過于強調語言學習,忽視了文化傳授。第一,教師仍舊強調詞匯、語法、句型等語言知識點的傳授,對文化知識的涉入很少;第二,當學生追問相關知識點時,教師難以從文化角度予以解釋,很多情況下都是以標準答案、英語語感、習慣用法等理由來回答學生,導致學生難以獲得深刻全面的理解。外語教學不應該被狹隘的“工具觀”所局限,應該持一種視野更為廣闊的“外語專業觀”和“外語教育觀”。從教學角度看,大多數的大專院校沒給非英語專業的學生開設英語文化類的課程,即使英語專業的學生,開設了英語文化課,也涉及面不廣或沒得到足夠重視;教學中使用的大部分教材資料只重視語言形式而忽視了這種語言形式的意義,忽視語言在實際場合及語境中的運用;課堂上,大多數教師只重視語言形式的正確性,很少會涉及到如何得體地運用語言形式,英語文化知識的介紹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涉及到也是隨心所欲,缺乏系統性;測試中更是沒有涉及到語用能力及文化知識。從學生的角度看,非英語專業學生過于依賴英語教師,缺乏學習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只是學習基本的語言規則,不學習語用知識,更談不上運用語用知識了,這樣便認識不到語言和文化知識的密切關系了,因而也不能在正式的外交場合用得體地道的英語進行交際了。
二、跨文化視野下大學英語教改的措施
1.構建科學合理的跨文化教學體系。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上,教師和學校可以從多個方面來建構一種合理的跨文化教學體系,比如說,課堂教學畢竟是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的重要陣地,因此最為重要的還是要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能力;把文化列為教學目標與內容,制定出分階段目標,這樣目標明確,教師也便于操作;加強文化背景知識介紹,讓學生學習語言的同時從多個視角了解其文化;利用直觀電教手段體驗異國文化,教師可以多方面地尋找資料利用多媒體讓學生不僅了解西方文化更可以通過實際的語境學會如何進行這種語言的社會運用;注重文化差異,加強文化對比,提高文化意識,做好知識文化介紹,提高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教師自修及教材、試題的再研究。要培養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也是對教師的一種較高的要求和革命,教師必須花較多的時間來搜集合適的資料。而且在教學時還得根據情況對教材進行適當刪減,在對學生進行考核成績時還需將語言文化的考核考慮進去。
2.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1)將文化知識融入到英語教學中。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把有關英語國家當時的社會環境介紹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對課文內容進行準確理解。如有學生在表達對“出風頭”的看法時說,”He likes to show off in public because he advocates individualism, which of ten annoys the people around him.”顯然,該學生對individualism這一美國式價值觀產生了誤解。在對文化差異的寬容性上,應該說中國學生無論是在跨文化交際中以別人的文化準則來評價解釋對方的行為,還是英語學習產生的自我認同的生產性變化,都處于有利的方面。對于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中國英語學習者多缺乏真實的跨文化交際環境的鍛煉,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更多的將文化融入到課堂中。
文化決定思維,而思維通過語言表達出來,基于不同思維會導致的相同語境下英漢不同的表達。例如在服務行業用語不可以像中文那樣使用“你想買什么?”之類的問語,而會代之以“What can l do for you?”或者“Is there anything that l can do for you?”等,語言的側重點在于“我能為您做點什么?”至于“你想做什么”那是個人隱私,是不便詢問的。在有關“家庭”的課文章節中,可以在文化導讀部分強調指出西方人語言的婉轉性特點,即便在家庭中,西方人也很少像中國人那樣習慣于使用祈使句,而更多使用一些表示客氣請求的句式,如“Can I…”“How about…”“Would you like to…”“Do you mind if...”當然,西方人在公共社交場合更注意語言表達的委婉。所以說如果具備一定的文化意識,那么在學習外國語言時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就是說,要想學習一個國家的語言,必須首先了解這個國家的文化形態,并逐步形成相應的跨文化意識。
(2)引導學生通過第二課堂來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課堂時間是有限的,僅靠課堂教學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學習和掌握外語的需要。因此,必要時適當、合理、有序的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是幫助學生提高英語交際能力的輔助手段。為此,我們在設法改革課堂教學的同時,還應積極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讓學生參與大量的課外英語交際活動,如觀看原聲電影,聽英語廣播、聽報告、聽講座,訂閱英語報刊、小說,參加英語演講比賽,英語口語競賽,開展英語角活動,積極參加課本劇排練,指導他們盡量按照角色的特點和特定的言語交際環境來正確地使用語言等,通過這樣的課外教學活動,可以增強學生對西方文化的興趣,促進學生參與跨文化交際的積極性,并幫助他們逐步提高結合社會文化背景來提高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
(3)邀請外籍友人交流。學英語的人如果期望能有效地與英語國家的人們進行交際,他們不僅要了解講英語國家的人們通常在各種不同場合會說些什么及做些什么,而且要意識到在哪些方面他們自身的文化影響著他們本身的言行,從而能對不符合他們自身文化的言行采取理解和寬容的態度。因此,還要鼓勵學生在課外多接觸外籍友人,通過在日常生活中與外籍友人的接觸往往能學到許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有關社會文化背景、風土人情以及跨文化交際等方面的東西。通過了解這些英語國家的風俗習慣可以使得學生加深對英語國家文化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
三、結束語
總之,語言與文化的關系決定了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而在新時期背景下,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大學英語聽說課中介入跨文化知識教學,對提高我國大學英語的教育質量是一個有益的創新與探索。這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時代發出的呼聲。文化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克服跨文化交際障礙,正確理解與合理接受西方文化,培養他們得體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而要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不能僅僅停留于口號,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更新教育觀念,研究教育理論,并靈活采取多種教學手段創新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只有這樣,才能使大學生切實意識到掌握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作用,在學習過程中有意識地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為日后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武曉燕.跨文化視域下的大學英語聽說課教改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3(19).
[2]劉慧.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與大學英語教學[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1(02).
[3]汪火焰.基于跨文化交際的大學英語跨文化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
[4]吳秀芳.大學英語教學中研究型學習教學模式的應用[J].四川省干部函授學院學報,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