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農村學校學生人數的急劇減少,教學效果的不斷下降,我們應該重新思考其主要原因,除了小學階段的重視不夠外,教學方法和模式的革新是必不可少的。
【關鍵詞】小班化 現狀與分析 學習習慣 巧設懸念
當前農村英語教學現狀令人擔憂,雖然由于種種原因在班級規模上已經自然過渡進入到了小班額時代,預想中小班化教學會比以前大班更容易把握,教學效果會更加顯著。但是事實并非如此。學生學習英語的效果且并沒有因班額小、人數少而提高。反而熱情不再,興趣銳減,成績日漸退步,甚至導致不少學校的英語教學陷入了困境。鑒于這種現狀,我們教師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必須對自己要有更高的要求。而課堂教學是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因此把握好每一節課,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創建一個務實、高效的英語課堂,已是迫在眉睫。
一、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現狀分析
1.學校生源銳減形成小班,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不暢。近年來,隨著獨生子女政策成果的顯現及城市化進程中大量農民工帶子女進城就讀,給農村學校帶來了巨大的沖擊,生源日益減少,形成了自然小班現象。就我校而言,從原來規模最大時的15個教學班,750多初中生,急劇銳減到現在3個班,每班學生20人左右。被迫形成小班,從表面上看,在師資力量不變的情況下班級小了,學生少了,會比以往大班時把握課堂教學更容易,教學效果也就相應地會更好。但是,事實并非如此。錯綜復雜的原因導致小班化英語就顯得效果提高不明顯。其中之一就是中小學的英語教學工作銜接不暢。現在農村小學從三年級開始就開設英語課,可由于課時量的不足,同時又沒有引起高度重視,隨便讓初中學過英語的師范生老師帶一下,語法對不對,語音準不準都無所謂,只要卷子上能寫上就行。從而嚴重地挫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因此在過渡到初中的過程中所需要的預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夠。特別是詞匯量的積累少,單詞讀音不夠準確,語法知識凌亂無序,“土話英語”氛圍濃厚,當他們進入到初中,一開始就要接觸大量的詞匯、眾多的句型、復雜的語法以及大量的日常用語。學生難以適應,從而導致不少學生一上七年級就開始掉隊。
2.沒有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學習興趣隨著年級的增高而遞減。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往往會隨著年級的增高而遞減。剛進入初中,學習環境煥然一新,教師常常也會用一些活潑的英語歌曲,歌謠、掛圖、游戲、多媒體課件等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學習英語知識的理解、記憶和運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一旦進入理論設定的具體知識點時,這些方面就很難讓學生的興趣保持長久了。之所以會出現英語學習興趣會隨著年級的增高而遞減的原因,筆者認為主要在于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而導致的。我們知道英語學習注重的是積累,需要每天不斷地練習。筆者在對自己任教的班級進行英語朗讀過程中發現,實際上不到五分之一的學生會堅持每天朗讀英語,而大約五分之三的學生是偶爾朗讀英語。等到了初三更是少有人能堅持朗讀下去,甚至連早讀都很難聽到了。不少學生上英語課時干脆連課本都不往出拿。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大有人在。甚至督促學生學習英語的家長更是少之又少。這種長期形成的不良習慣,必然會造成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減退乃至喪失。
二、創建高效小班化英語課堂教學要注意的問題
1.設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并保持學習英語的興趣。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教師是主體,學生是對象。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是主體,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是學習的內因,它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掌握科學知識的可能和限度。教師的教學是外因,因此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學生知識的增長、智力的發展,思想、情感、意志的培養要通過學生自己的積極思想和實際活動,如果學生沒有主動性,教學就會失敗。因此要喚醒學生學習英語的欲望,當他們一進入初中就必須上好每一節英語課,而且應始終注意學生學習的興趣。當學生的求知欲被喚起之后,應該乘熱打鐵。因此就教材結構而言,多數是以簡單的日常對話為主。我常以一句“Hello,Hi!或How are you ?輕松地和學生問候,開始和學生進行日常對話,進而采取課前一分鐘兩兩對話,要求學生與同桌到講臺上進行對話,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口語,又激發了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一節課學生都在愉快的氣氛中度過。同時也從中學到了知識。小班教學的一個優點就是很容易把學習內容認真落實到個人,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說那么多句子,同學間相互會話,其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自覺性會大大提高,參與意識會自然增強,課堂氣氛也就會自然熱烈。
2.尊重學生人格,建立和諧師生關系。讓學生體會平等、理解、快樂。多年的教學經歷總結出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師生關系很和諧的班級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就好,而師生關系緊張的班級,學習成績就差。事實上每個人都是希望在充滿愛的環境中生活、成長。只有真正感到自己被教師所愛,才能感到安全、滿足。才會快樂地去學習。
因此面對現實,改變教學模式和方法,給學生充滿愛的環境是在小班化條件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不可缺少的。
作者簡介:馬琪(1959.10-),男,甘肅定西人,大專,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