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
【摘要】任何文學作品的鑒賞都需要聯系到時代背景,在西方文化鑒賞過程中,文學作品的書名也有很大的學問。文章從英語文學作品的發展歷程出發,在結合作品特點的基礎上,分析了文學作品書名與西方文化之間的密切聯系。力求能帶讀者領略西方文化韻味,達到品味西方文化的最終目的。
【關鍵詞】英語文學作品 西方文化 書名
英語文學通俗來說即英文寫成的文學作品,但作者并不一定是英格蘭人,像康拉德、愛倫坡等人都是英語文學的代表人物。所以,英語文學并不等同于英國文學,它的不同之處就在英語文學的涵蓋范圍更為廣泛。鑒于對英語文學作品書名的簡略了解,在查閱文獻后歸納出以下幾點:
一、英語文學作品的發展
1.古代文學。古羅馬時期遺留下來的文化遺產遭到徹底摧毀,所以第一批被認可的英語文學直到中世紀早期才被認可。人們普遍接受的是牧羊人卡德蒙的贊美詩,這首詩用于贊美上帝。該詩因被翻譯為拉丁文而得以流傳,最初英語文學的出現是為了滿足大眾娛樂,以口頭傳唱的形式豐富人們的日常生活。
2.中世紀文學。隨著威廉一世征服英格蘭,諾曼人成了大眾文化的主體,古英語的語法與詞匯使用發生了一定改變,法語也開始滲入。中世紀末期,騎士般的浪漫愛情成為西方英語文學的主題,其形式主要以散文為主,以抒情貫穿始終。以《亞瑟王的故事》與《高文與綠騎士》最為流行,從內容上來看,作品都涉及到了亞瑟王時期的背景以及當時的宗教信仰與騎士正義等。在形形色色的時代發展下,文藝復興潮流開始涌入不列顛。
3.復興文學。可以說,白話文推動了英語文學的發展,成為西方英語文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英語文學借助印刷機的力量在文藝復興時期,呈現出別有一番的畫面,在戲劇、詩歌等方面造就了莎士比亞、馬洛等人。
4.新古典主義文學。西方英語文學的新古典主義時期,是從查理二世復辟開始到浪漫主義宣言出現結束。從詩歌到小說,英語文學所表現的是古典與現實。就當時來說,小說內容主要反映時代的黑暗、爭睹的腐敗,從源頭上揭露社會的丑陋。發展過程中又延伸出享樂主義、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等。文學是語言藝術的表現形式,不管是什么類別的文學作品,它的出現與發展都與時代背景有著緊密的聯系。社會環境是深入英語文學研究的重要線索,只有從作品書名入手,才能在第一時間準確掌握作品基調,真正體會西方文學的深厚感染力。
二、當代英語文學作品表現的特點
1.意象性。當代文學作品普遍表現出意向性的基本特性。英語文學的意象派作者通常習慣借助事物傳達一種美感,英國著名詩人雪萊就是典型的代表人物。在他的《西風頌》中,借助西風感染喚醒沉睡的大地,表現革命終將勝利的堅定信念。
2.情感性。情感性是當代英語文學作品“活”起來的血脈。作者將充分的感情投入到文學創作的過程中,才能突破傳統的文學模式,深入人心。安德森的《小鎮畸人》就從一個精神病人的角度出發,表現小鎮的無助,傳達作者無處宣泄的情感。
3.生動性。簡單的說,生動性即帶動讀者進入到作者撰寫的環境氛圍中,讓讀者充分感受文學的力量。在狄更斯的《霧都孤兒》中,對人物形象的刻畫就十分生動形象,能潛移默化的在字里行間得以塑造。
三、英語文學作品書名與西方文化之間的聯系
關于文學作品的命名不乏存在重名的現象,就薩克雷的小說《Vanity Fair》(名利場)與17世紀約翰·班揚《The Pilgrim`s Progress》一書中有一個章節,也命名叫《Vanity Fair》。這么說來,兩者之間是否存在一定聯系呢?又或者,是否存在copy現象,這一切還得追溯到希伯來文化與羅馬文化。
17世紀約翰·班揚的作品《Vanity Fair》是一部寓言式文學作品,其中所傳達的還要從《圣經》說起,在舊約中有一卷談到萬物皆虛幻,這與《圣經》所傳達的整體觀念有些許差異。流露出人生而悲,并希望人們及時享樂,然而又不能把享樂當作人生的最終目的。可以說,以《圣經》為導的希伯來文化對西方文學作品的影響不僅僅是薩克雷與約翰·班揚的這兩本書。
在西方英語作品的發展過程中,以古希臘神話為導的羅馬文化也是文學的一大淵源。《ULYSSES》中所錄入的神話故事家喻戶曉,深刻影響著西方文化的發展。在當代西方文化延伸的過程中,荷馬史詩的地位相對突出。就此來說,第一部史詩命名為《ILIAD》,第二部則命名為《ODYSSEY》。在后期,意識派詩人有拿《ULYSSES》命名的作品出現,但主題與古希臘神話沒有較大的聯系。
我們除了從兩希文化傳統來看西方文學,還可以從書名本身所具備的意義出發,分析蘊含的深刻文學意義。
四、結語
西方英語文學作品在不同的階段展現出不同的文學特點。每一部文學作品在不同社會環境下都有不一樣的發展意義與特征,從西方英語文學的四個發展階段就可以明顯的看出來。只有在掌握英語文學自身的語言屬性基礎上,才能準確把握作品書名,從而達到品讀西方文化的目的。然而,本文在對書名與西方文學關系的探究上有一定的局限性,還有待于更多文學工作者做出深入探究。
參考文獻:
[1]陸東日.經典英語文學作品的閱讀方法探析[J].芒種,2013,(13).
[2]朱錦銳.透視英語文學作品的文化內涵[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09).
[3]歐光安.從英語文學作品的書名管窺西方文化[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