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河南省歷史悠久,文化厚重。鄭州市是河南省的省會城市,地處中原腹地,九州之中,地理位置優越。作為華夏文明的發源地——夏、商古都,鄭州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同時,鄭州市作為中部現代化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人類歷史剛剛破曉時,城市便已經具備成熟形式了。”城市的形成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人類所處的環境,擁有豐富的自然環境和文化差異,城市的形成往往具有不同的區域特征。鄭州市屬于豫中地區的中心城市,位于黃河南岸,嵩山之東,居于中原腹地,九州之中,是河南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國交通樞紐城市。上世紀90年代起,由于鄭州市中心城區綠化覆蓋率高,“綠城”成為鄭州的代名詞。地理區域間的差異,本身即是城市無形的文化資源,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城市符號。以區域地理特征,指代某一城市的現象十分普遍,如長江漢水交織的“江城”武漢、依山而建的“山城”重慶、四季氣候溫暖的“春城”昆明等,地理區域特色對于城市的形成與發展產生著重要的影響。
河南省擁有悠久的歷史與文化積淀,是華夏文明的主要發源地。原始時期,該地域就產生了獨具特色的藝術和文化。在人類的彩陶文明時代,河南地區擁有燦爛的仰韶文化,原始先民已經開始在陶器上進行頗有意味的裝飾,彩陶紋樣中豐富的抽象化、符號化表達甚至為現代藝術設計提供思路。自夏鑄九鼎,人類走向青銅文明,青銅器上獰厲的紋樣裝飾成為了一個時代和王權的象征。至今,鄭州的中心城區仍保留有商代遺址。而后的歷史長河中,中原文明生生不息,華夏文化的精髓始終流淌在河南省的血脈當中。然而,不同于古都開封洛陽,鄭州自1954年后成為省會,充滿活力。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之后,鄭州的發展更加迅猛,成為年輕的現代化都市。軌道交通系統是城市文明的集中體現,不僅是對城市現代化程度的肯定,同時也從視覺文化上反映城市精神面貌。
二、 標志與寓意
“市民一般用五個元素來組織記憶城市的意象,即路徑、邊界、節點、地區和標志物。”城市的獨特性依附于空間環境的可識別性。作為節能、低碳的新型交通工具,地鐵是城市文明發展的產物,也是城市獨特性的集中化視覺化表現,能夠成為代表城市特色的記憶點。
鄭州地鐵標志設計以黃色四筆線條的抽象“中”字和黑色中文字體、黃色英文字體組合而成。整體設計簡潔大方,具有較高的可讀性,同時涵蓋豐富的人文內涵。
(一) 色彩
標志的主體為黃色,黃色自古即有著中央之意,在地理方位上象征著其中原之中的地位。中國人的色彩觀念與方位有深遠的關系,色彩與方位相附會,形成獨特的審美與寓意。
在中國歷史上,居中的黃色,成為皇家御用顏色,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鄭州市是商朝舊都,也是華夏文明發源地,對于黃色的選用,代表了鄭州市不可磨滅的歷史地位和其華夏文明及炎黃故里的文化淵源。
黃色在傳統文化中代表了中原的概念,而在不斷豐富的當代環境下,其色彩也能讓人產生更多豐富的聯想。中國人將黃河比作母親河,黃河流經鄭州市,黃河游覽區、黃河大橋等都揭示出鄭州市民對于母親河的依賴。根據設計者所述,選用黃色為主題色也有對于母親河的敬仰之意。同時,設計者強調,作品本身應該給人們留出想象的空間,黃色同時還包含對于中部糧食大省的隱喻,河南省一直是全國的糧食大省,土地和豐收的概念存在于每一個河南人的心里,黃色的選取也是對于這種期盼的體現。
地鐵作為城市形象的載體,其標志早已超出交通運輸的范疇,更多地是對于一座城市的全方位綜合形象的抽象表現,這一標志即當地人對于這座城市的記憶和描摹,也承載了他們想要傳達出的城市形象。
(二)圖形
鄭州是中原文化形成的腹地,夏朝立業,殷商古都,以青銅器為物質載體,青銅時代開啟了中國漫長的封建時代,中原文化伴隨著集權式的封建統治,延續了5000年之久,留下了深刻的印記。鄭州地鐵標志圖形主體靈感來源于青銅裝飾紋樣——饕餮紋,其“中”字采用變形、簡化的饕餮紋樣,為古老神秘的紋樣注入新的活力。
鄭州地鐵標志的設計提取該紋樣的基本線條,將其簡化、變形,使之產生流暢的韻律美和輕快的節奏感,寓意著城市的活力和交通的便捷。左右兩邊分別進行曲線的彎折,使文字“中”由端莊轉而輕盈,突出地鐵“快速”的特征。中空的字體設計既寓意著四通八達的地鐵交通線路,又減輕了文字的厚重感,產生“輕便”的視覺效果,借以突出地鐵交通的優勢。而鄭州地鐵四個字體以黑色為底色,黑色在整體配色中沉穩大方、與黃色對比更為明顯;而黃色選取色調較為柔和,與黑色字體搭配協調性強、整個標志渾然一體。
標志的主體“中”字,擁有豐富的設計內涵。“中”代表著“中國”“中州”“中原”,借以突出鄭州自古以來位于華夏之中的地理位置。其次,“中”字是河南省方言,代表同意、出色、適合,語言簡潔,凸顯地域特色。
在文字設計上,鄭州地鐵標志使用黑色中文與黃色英文結合,準確提示信息。中文字體“鄭州地鐵”字形方正偏扁,結構大方。與傳統黑體相比強化時尚感和輕盈感,加深軌道交通迅速便捷的特色。黃色英文“ZHENGZHOU METRO”字體稍扁,字型圓滑,色調柔和,與黑色字體搭配協調,為國際旅客提供方便。整體簡約、理性,具有時尚感。
三、 原則
(一)功能與情感
作為公共空間的組成部分,地鐵標志是城市公共交通的視覺識別符號。正確傳達信息,準確引導位置,是地鐵標志遵循的首要原則,即功能性原則。在滿足功能要求的基礎之上,現代標志設計往往追求情感的共鳴,通過地區所依附的文化脈絡切入,從而引發心理的愉悅感和歸屬感。
鄭州地鐵的標志設計在功能上滿足了即時性、準確性和信息性,即快速準確傳遞信息。標志首要目的是發揮描述與區分的基本作用,這也是標志作為符號所承擔的基礎指示功能。在標志設計中,利用圖形、文字、色彩相互結合儲存信息量是最為簡潔、有效的手段。鄭州地鐵標志以簡化的圖形“中”字型軌道,將地鐵便捷、交互的特點最大限度視覺化;結合明晰的文字“鄭州地鐵ZHENGZHOU METRO”,直截了當地“識別”符號、“傳達”信息。設計首先滿足了地鐵標志功能性的要求。
現如今,地鐵標志不僅是交通工具指示,更是代表城市精神的外在窗口。地鐵標識在設計上力求突出城市形象,因而地域文化特色和城市文明積淀成為地鐵標志的設計來源。將具有地區特點、城市象征的文化符號進行變形和再創造,不失為一種引發情感共鳴的設計捷徑。在鄭州地鐵標志的設計中,這種文化符號就是饕餮紋樣,巧妙地以變形、簡化,結合現代化形式進行處理,暗示城市厚重的文化底蘊和鮮活的生命力。對于居民來說,能夠從中獲取熟悉感和認同感;對外來看,起到宣傳城市文明與精神的作用。在漫長的手工藝時代,人們習慣在器物上裝飾紋樣,紋樣中飽含著對吉祥的祈愿,成為一種文化傳統。進人工業生產時代,裝飾的樣式在延續,裝飾的意義則在逐漸蛻變,傳統紋樣的寓意在減少,逐漸轉變為一種傳統符號,成為中國現代設計獨有的資源,為現代中國的設計走出民族特色和個性化提供了一個巨大的遺產寶庫。將傳統符號進行直接嫁接,雖然容易陷入流于形式的尷尬境地,但不失為一種簡單直接的手段。
(二)風格化與統一性
標志,并非簡單的點、線、面與文字間的組合,而是藝術手法、文化內涵、設計責任和思維模式融為一體的動態信息。在這種視覺化的處理過程中,民族性是標志設計在現代社會中不能舍棄的要素。當今世界,文化正伴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產生融合,多元化的格局是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果。如何在文化沖擊中彰顯民族特色,是當務之急。視覺藝術是文化的直觀載體,作為最具符號特征的藝術形式,標志設計理應具備民族化視野。地鐵標志應當遵循國際通用準則,但在這一準則之下,借鑒傳統文化資源,吸收傳統文化符號中蘊含的民族精神,才能在現代設計中弘揚民族性特色。
鄭州地鐵的標志設計集中體現了一個城市與地區的性格氣質、文化理念。與鄭州相同,我國許多城市的軌道交通都將標志設計最大程度地特色化:西安地鐵以古城墻作為標志設計的素材,突出十三朝古都的悠久城市歷史;廣州以“羊城”作為城市精神的象征,其地鐵標志也來源于此;南京自六朝種植梅花,以市花梅花作為藝術符號,融入現代標志當中,寓意君子氣節,突出城市特色。每個城市都具有獨有的素材,也是對民族特色的多角度、多樣化詮釋。
在追求風格化的同時,地鐵標志的設計應具備統一性。標志不是僅體現個別特點,而是具有表現同類事物特點的作用。目前,中國許多城市擁有軌道交通系統,將某些設計元素統一化、規范化,在避免眼花繚亂的同時,也能規避區域間信息傳達的歧義,實現無障礙通行。所謂風格與統一并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城市間標志具有的統一化,能夠高度彰顯民族精神和國家文明。鄭州地鐵標志的設計雖然具有強烈的地區色彩,但在配色、圖形等設計中應當更具備通用性。
四、結語
地鐵標志,是城市濃縮的視覺形象。鄭州地鐵的標志設計將傳統文化提煉為色彩和線條的組合,并用現代設計手段加以新的詮釋,設計簡練大方,信息傳達明確。傳統元素的運用之所以不顯得突兀,是由于它正處于其所依附的地方環境和文化傳統之中,元素若脫離體系,則必然顯得毫無意義。鄭州地鐵標志可以說是一件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和現代感的設計作品,這種現代感恰恰是在對于傳統紋樣的再創造中產生的。
作為城市文明的窗口,地鐵標志設計在凸顯地區性文化特征的同時,也應當考慮全國內置世界范圍的通用性,在追求風格的同時,切勿忽略統一化的標準,從而為設計使用者提供便利,在設計功能和審美中達到平衡。
參考文獻:
[1]張西利主編.城市標志系統規劃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2]陳晨.地鐵導向標志設計的城市特點和應用[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04).
作者簡介:
李一鑫,湖北美術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方向:設計藝術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