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字媒體專業在現階段作為一個熱門的專業,在對人才的培養力度上有待加強,在數字媒體專業的人才培養方面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交流,為大量的在校生提供實踐機會,增強在校學生的實踐能力。簡要介紹數字媒體核心課程和實踐教學體系,并且針對數字媒體專業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并且提出有效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數字媒體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
關鍵詞:數字媒體;培養方案;探究;應用型
現階段,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對于技術型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針對數字媒體專業,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要求專業型的本科向技術應用型的本科轉變,加強對在校學生的思想教育和技術指導,讓學生們成為社會需求的人才。因此,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至關重要,采用課堂理論知識的教授和引導學生參加實踐工作有機結合的方式,按照當今社會數字媒體的發展方向來進一步培養社會需求的人才。
數字媒體專業相對于其他的專業來講屬于一項新興產業,需要專業型人才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和符合專業要求的知識技能。加強與相關企業之間的交流合作,為企業輸送大量的應用型人才。但是,現在的本科學院之間的數字媒體培養模式是不同的,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數字媒體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一)相對其他專業,數字媒體專業方向定位模糊。
現階段,數字媒體專業整體上的人才培養方向居多,范圍較廣,相對于其他專業來講比較泛化,因此,教師在制定具體的培養策略上不具備針對性,每個學生之間擁有不同的知識貯備量,在制定具體的培養方案上沒有明確的目標性。據調查,現階段,本科院校的數字媒體專業的主要培養方向集中在這幾個方面:游戲、動畫、影像編輯、虛擬化數字設計等幾個方面。但是,現階段企業每個崗位的工作流程和環節相當細化,甚至在一項工作中包含不同的理論知識與技能,這就要求學生不能僅僅只是精通某一板塊,而是要將自身的專業進行不同層次的涉獵,以滿足企業不同崗位的不同需求。
(二)數字媒體專業的考核內容與企業的工作流程存在較大差距。
現階段,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于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加大。因此,為了響應社會的需求,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也要適時的進行改善和完備。當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模式開始實施,最終檢測實施力度和效果要體現在考試考核方面,但是,由于現在的教師只是單方面注重文化知識的講解和以往的社會調查來為學生們上實踐課,不能從根本上滿足學生的實踐需求,這與老師自身的實踐能力存在很大的關系,現在的老師一般都是畢業后直接參加考試進入高校進行任職,在一定程度上沒有相應的實習或者深厚的實踐經驗來作為教學基礎,他們所掌握的也僅僅是扎實豐厚的理論知識,不能從根本上滿足學生進入公司后的工作實踐能力要求。一旦學生進入公司實習或者應聘,會在短時間內暴露出自身的不足,與其他應聘人員產生明顯的差距;另一方面,教師在講授知識要點的時候一般都是采用“滿堂灌”的教學形式,將自己的知識儲備毫無保留地全部灌輸給學生,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忽視了一個嚴重的問題;每個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有些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較差,有些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強。在學校中,評價學生掌握知識是否牢固以及評價老師的教學效果的標準就是進行考核,但是往往考核的內容是非常單一有限的,一般是以學科知識以及簡單的流程操作為主,不能夠多維度地反映教學結果以及學生的學習成果。現代企業招聘人才主要是偏向于考慮經濟效益,全面接收管理各個學習能力層次的學生會耗費更多的人力、物力,不能積極地帶動公司的經濟效益。因此,本科院校的教學模式與公司的錄取標準產生了偏差。
(三)數字媒體信息更新快于本科院校的知識更新速度。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和創新,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技術出現了與時俱進的變化,技術不斷在進步,不斷在發展。但是大多數的本科院校與企業的聯系不是十分密切,仍舊是在原地搬弄以往的舊知識,教師沒有及時地進入企業進行實地考察和學習,使得學校的培養方式已經大大落后。甚至在新技術研發多年后,本科院校還未真正涉及這一領域,學生跟不上數字媒體新技術更新換代的腳步。這樣一來,畢業生步入工作崗位之前,公司必須對實習生進行上崗前的培訓工作,就增加了不必要的培訓支出,增加了企業的財政支出費用。
二、數字媒體專業人才培養措施
(一)課程設置朝向應用型
現在的數字媒體的課程發展方向朝著應用型人才的方向發展,在校學生必須通過嚴格的實踐考核,才能給予過關。在校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之下,結合當地公司的實際運營情況,以及工作流程,課程體系的建設中進行實際的流程操作,在老師的帶領之下,真正地掌握不同崗位的實際工作流程,真正地做到學以致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未來的實習和真正步入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在課程的設置上要有針對性,有核心內容。例如拿軟件工程專業數字媒體來講,計算機軟件設置的相關課程包括很多門,有基礎課程和主干課程兩大類,一般教師要根據學生多偏向的就業方向,引導學生進行不同課程的進修,應當有重點有難點地進行講解。讓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中掌握主要的知識,在理論知識掌握的基礎上,老師應當讓學生進行實際的編程,將自己的編程應用到系統操作中去,完成各種相關數字媒體的制作和處理。
(二)確定數字媒體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教師在教學中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教師的文化素養、知識儲備,以及技能的掌握在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教師應當定時進入到公司實習,及時學習公司的工作流程,在實習期間應當積極熟悉公司的各項工作流程和任務,回到學校后按照公司的各項工作流程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知識和技能的訓練與培養。教師根據自己在公司中的實習流程對教學計劃進行制定,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適當完善,精心設計課程,根據公司的要求來制定教學內容,組織教學教法,做好理論與實踐的合理分配。每一所本科院校都有自己的辦學特點,在充足的實踐條件下,老師應當積極地引導學生進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培養出一批具有專業知識技能和實踐能力的優秀學生。
(三)完善實踐教學體系
在本科院校的數字媒體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中,要緊跟公司的軟件和業務的發展進程,積極地培養符合時代需要的創新性人才。首先,要加強實踐的力度,讓老師進入公司進行實地學習,結合實地學習的經驗、自身教學特點以及事先制定好的培養方向和模式,對學生進行指導,包括:專業實訓、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其次,老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接受能力進行循序漸進地培養,根據學生的能力將實踐課程根據復雜度和實用度進行設計。可以將實驗課程或者固定的實驗項目分為不同等級的課程,比如基礎型課程、應用型課程、研究型課程等。讓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去上課,循序漸進地進行實驗項目的培訓,這樣能夠使學生更好的接受理論知識,增強實踐經驗。最后,在實專業訓練的階段,學生根據在課堂上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進一步應用到實踐中去,將知識、能力、綜合素質教育等方面結合在一起。在實際的操作環境中鍛煉自身的實踐能力,爭取逐漸的適應自己以后想要應聘的崗位,為今后的實習或者工作積累足夠的經驗,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建立多維度考核方式,細化課程考核內容
一般學科知識的考核主要分為三種形式:上機考核、個人成品答辯、分組實戰答辯三種形式。上機考核是指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老師給出的考核內容,一般包括學科的重點知識內容和相關軟件的設計。個人成品答辯的開始時間到結束,一般在兩周到三周之后,老師會根據學生完成的項目研究或者設計相關軟件流程進行提問,并且在答辯的過程中會穿插對于制定崗位的項目流程的提問。答辯完成后,老師會根據學生的答辯情況進行評價教師根據學生對項目的認知、理解、完成質量為標準進行評價,打分。以上三種考核方式的制定,均根據企業中的實際情況制定。
三、結語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作為一項當代的新興產業,確實技術軟件更新換代較快的一項專業。因此,為了適應企業的進步與發展,數字媒體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由原來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方案向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轉變。在教學實踐中,加強學校對于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讓老師進入企業進行實地考察,讓教師獲得進入企業進修學習的機會,這樣一來,教師能夠適時地引入企業的新知識和新技能,當學校將企業的新知識新技能引進學校后,學校組織教師進行集中學習,爭取讓每一位老師都能夠進行培訓和學習,然后再將知識技能教授給學生。這樣一來,既提高了老師的技能水平,學生也能在進入工作崗位之前獲得實習的機會。老師只有加強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培養,緊跟企業技術更新的腳步,才能為學生的實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侯立平.文化轉型與中國當今設計學學科本科教育課程設計的變革[D].中央美術學院,2013.
[2]柳友榮. 我國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數字媒體專業發展研究[D].南京大學,2011.
[3]陳飛. 應用型本科教育數字媒體相關課程調整與改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4.
[4]邵波. 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的應用型本科數字媒體教育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9.
[5]李曉溪. 高校文化創意產業數字媒體產業人才培養研究[D].上海大學,2014.
[6]曹曄華. 新媒體環境下數字媒體專業科技傳播人才的素質模型建構與高校創新培養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5.
[7]單淮峰. 基于核心技能的中職“數字媒體技術應用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2.
作者簡介:
于杰,黑龍江東方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數字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