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莉
摘要:藝術是在人類進化過程中一直伴隨的一個內容,是人類個性的精神指標之一。在現代數字技術誕生的進程下,數字媒體藝術也相伴而生。文章分析數字媒體在當今時代下的特征,分析其數字依托和虛擬性,并對數字媒體的發展提出展望。
關鍵詞:數字媒體;藝術;虛擬;技術時代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204-01
一、技術時代下的數字媒體藝術
數字媒體藝術是伴隨著現代數字技術而產生的,它有著蓬勃的生命力,并且到現在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發展模式。數字媒體的誕生有著深刻的歷史脈絡,在經歷了蒸汽時代的基礎材料積累階段之后,緊接著迎來了電氣時代的能源本質性的革命,隨后又在電子時代中獲得了基本的技術支持,到了近現代,數字媒體藝術終于誕生了。
二、技術依托下的數字媒體
首先,數字媒體藝術是依托于電腦的藝術形式,是時代催生的新的藝術形式。數字媒體藝術有著與其他藝術完全不同的形式,因為數字媒體在本質上完全是一種看不見也摸不著的東西,僅僅是在表象上能夠呈現出萬紫千紅的世界。如果用黑格爾的理論來解釋媒體藝術的話,就會陡然發現它的與眾不同。黑格爾認為,藝術的絕對精神灌注到質料里的產物。但是數字媒體藝術并沒有質料,它僅僅是依托于電腦硬件的無數的二進制編碼。人們無法在直觀層面上對其進行操作,僅僅能夠通過人們的編程來控制與塑造,即使是通過photoshop和3Dmax等直觀性非常強的軟件,也只是人與鼠標鍵盤之間的活動而已,人們完全擺脫了原始的質料,而是通過這一串二進制編碼來模擬了所有能夠模擬的質料。
這些問題在以往的歷史中從來就不曾出現,完全是這個時代的產物。它有著自己的時代進步性,當然也不可避免的擁有著時代局限性。在數字媒體給人們帶來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給生活在數字媒體藝術中的人們提出了這個難以回答的問題。因為它正在顛覆傳統的藝術形式,而出現了一種完全與之前的藝術哲學、美學相分離的藝術形式。
而且隨著電腦技術的發展,數字媒體藝術也不斷地提高。目前來說,能夠限制數字媒體的發展與大范圍傳播除了人自身的創造能力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電腦設備終端的限制。隨著新的電腦技術與材料的興起,數字媒體的形式、規模以及震撼程度都不斷進行突破。人們的眼球跟著電腦設備的旋轉其實在本質上說是對電腦或者手機設備中數字媒體新形式的追求。可以說,它是一種徹底扎根于當下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以及技術土壤之中的藝術形式。
三、數字媒體的虛擬性
其次,數字媒體藝術有著極強的虛擬性。這種虛擬的強度可以說已經超越了夢境,而且到了人們在清醒意識形態下的可以以假亂真的程度。無論是在電腦上,還是在手機上,還是在廣場的屏幕上,各種各樣數字虛擬出來的影響表達著人們都習以為常的真實,但是這些真實就本質來說其實全部都是虛假的。但是就是這種虛假的世界卻讓人們有著無與倫比的真實感,因為數字媒體藝術模擬出來真實世界不僅是基于現實世界的事件之上的,也是基于現實世界的影響之上,更重要的是基于人們所認為的世界的本質狀態之上的,也就是說它是根據人們的經驗所形成的模擬世界。
這種模擬所帶來真實性是超乎尋常的。而且它甚至能夠在事實的基礎上重新塑造事實,讓人們認為模擬出來的真實才是真正的真實。法國學者讓·博得里亞曾經看似武斷,但是卻極其有深度地指出:海灣戰爭不曾爆發。這并不是說海灣戰爭就是子虛烏有的,而是說人們認識到的海灣戰爭并非是發生的那次血淋淋的戰爭本身,而是數字媒體所虛擬出來的戰爭。這也就說明了數字媒體的虛擬力度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超越了事實本身的真實性。例如,電影《阿凡達》的數字模擬性就非常強,多數的場景都是電腦技術所生成的。再如,在某個展廳里展出某件吸塵器的產品,數字媒體不斷演示著其使用方法以及它的各種優越性,某個家庭主婦使用它的時候似乎是已經脫離了勞動,而是達到了一種享受的境界。但是這些真實完全都是數字媒體營造出來的。然而,觀眾在其中不僅能夠充分體會到這件產品的所有特點,而且被激發出來強烈的購買欲望,從而完成消費。這也就是數字媒體不僅被商家青睞,也被消費者依賴的原因所在。
四、發展中的數字媒體藝術
數字媒體藝術的特點密切地符合技術時代的步伐。在當下的技術社會,生活和生產的速度空前加強,人們一方面有了更多的休息和娛樂時間,但是另一方面又為此不得不在相對較短的勞動時間內付出更高強度的勞動。由于這種強度的勞動,又需要人們在休閑時間里更加急切地希望得到更多地休閑產品。因此,無論是在生產領域,還是在生活領域,大量地信息和時間都需要人們在短時間內去接收和處理。這種高強度的工作和娛樂必定會導致高速率的信息傳播。數字媒體藝術在這方面有著兩個巨大的手勢。一方面,數字媒體藝術傳遞信息采用的是非常直觀的方式。人們不需要像閱讀文字那樣經過復雜的接收與轉碼,而是通過人的視覺或者聽覺直接觸動人的經驗模式,而跳過了邏輯思維的解碼過程。因此它大大節省了信息傳遞的時間。另一方面,由于這種傳播媒介的特點,數字媒體所傳播的信息量也會變得十分巨大。這種信息量完全充斥了生活的每個方面。即使是在公交車站等車的時間,也可以從站牌的數字媒體終端中獲得大量咨詢。
也正是這種模式,同時導致數字媒體的一個重要的特點,也就是這種形式在傳播快餐文化方面有著重大的優勢,但是就傳遞信息深度方面卻顯得不足。然而,正是在這個特點,讓數字媒體在人們無論是在工作時,還是在休閑是都處在實質性的大腦工作的疲憊狀態的情況下得以幸存。人們可以從毫不費力地處理信息的方式中達到了一種大腦的休息。技術時代下的人們總是不停地忙碌著,但是數字藝術形式可以說在技術時代下同時扮演著協助人們工作,也協助人們消遣的角色。這也就是說它徹底地充斥到了生活的每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