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娜
摘 要:音樂是對立因素的和諧統一。把對立的因素導致統一的一面,把不協調的因素導致協調。“黃金分割”創造出了不同凡響的藝術風格。具有嚴格的比例性、藝術性。在今天,黃金分割定律常用來確定畫面內容的組合顯現出的微妙差異,就能形成統一性,蘊藏著豐富的美學價值。
關鍵詞:音程;黃金分割;美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0-0106-02
“音程是兩音在音高上的相互關系。音高作為一種心理感覺,主要由振動頻率決定,其次還與振幅、聲波疏密等都有密切關系。音程的協和程度是兩個音的頻率比帶給人聽覺的主觀感受。不同時期的音樂家對協和與不協和的反應是不同的,沒有絕對的一致的界限。”①音程的調性感與建立音程的“調性”按照音到另一音之間的距離,這是非常重要的。在掌握了傳統的十四種自然音程以外,還要對傳統音樂作品中的音程關系調式調性、曲式結構、和聲功能以及樂曲的表現意義綜合的理解。因此,音程的“距離感”更加要求之后,把練習的深度、難度加大,就為調式感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音程關系為有主音的調式體系 、對音高的準確把握,對判斷音的內心聽覺,掌握現代音樂中音程的能力有著直接的聯系。②
巴洛克時期的作品建立在大、小調上,和聲功能已經肯定下來,和弦的功能作用和調高的轉接關系都成為音樂表現的主要因素,復調手法服從和聲功能的框架。其著名作曲家巴哈(J·S·Bach)的平均律鋼琴曲集(The Well-Tempered Clavier),共48首前奏曲與復格曲,即24個大小調每個調子有 二首曲子,并分成二部分。這是第一部實現平均律的作品,使人能在各調上作均等的彈奏。巴洛克時期的音樂追求表情和動力;強調情感的表現,汲取民間音樂的養料,旋律的表情作用日益重要,主調音樂的比重漸漸增加,復調退居從屬地位,樂句裝飾音的綴飾、數字低音的即興變化成為其特征。
“公元6世紀,畢達哥拉斯學派大半都是數學家,便認為萬物最基本的元素是數,數的原則統治著宇宙中的一切現象。他們認為美就是和諧,首先從數學和聲學的觀點去研究音樂節奏的和諧,音樂的基本原則在數量的關系,用數的比例來表示不同音程的協和程度。如果頻率不同的兩個音同時奏出,其頻率呈簡單的比率關系。如純8度2:1,純五度3:2,純四度4:3等等不同諧音之間的比例關系,測定了各種音程的數學關系。”③
他在琴弦上做了進一步的實驗,找出了八度四度五度音程的關系。如果聽到一根弦上一定長度的音,那么這根弦長的二分之一處所發的音的音高就比她高一個八度。聲音越高,弦越短。此弦長的三分之一處會發出比它高純五度的音。把弦劃分開來不能對音的高低有所理解,如八度劃分按照和聲而不是算術來分成兩個不等的音程—四度和五度。這就是數學的基礎。這個實驗琴弦賦予數字和長度中統一的形式,它使音程的協和變成了能看的見摸的著的東西。
畢達哥拉斯從弦長上求的和諧的音程,闡明了音樂和諧的本質。萬物皆數和諧在于數的比例的提出,可以看作音樂放在數學領域中研究,從自然科學出發得到這樣一種結論。音樂是對立因素的和諧的統一,把對立的因素導致統一的一面,把不協調的因素導致協調。音樂是由不同的聲音和音符構成的一種和諧,強調了音樂的和諧和數字比例的關系。
繼畢達哥拉斯學派之后,“西方早期哲學中樸素唯物主義辨證觀點的最大的代表是赫拉克利特。”④ “他認為然趨向差異對立,協調是從差異對立而不是從類似的東西產生的。結合體是由完整的不完整的,相同的和相異的,協調的與不協調的因素所形成的。”⑤
這個看法從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和諧到對立。赫拉克利特強調世界的運動和變化。琴弦構成了一個整體,一個由不同張力的個體構成的整體。音樂混合不同音調的高音和低音、長音與短音,構成一個和諧的曲調。
古希臘哲學家,全部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柏拉圖把音樂和諧除了與數的比例關系外,還提出和諧應當依靠人的經驗知覺。柏拉圖的這種觀點,大大地加強了和諧論的人文色彩。在柏拉圖看來,在調好的琴上,和諧除了和琴的弦的長短這個客觀看得見的東西以外,和諧還是一種看不見的、沒有物體的、美麗的東西。表現為人的感覺和知覺和諧。
從畢達哥拉斯的“萬物皆數”和柏拉圖的“感覺、知 覺”的人文色彩的提出,我們可以看到協和與不協和的界定用了數學物理學和心理兩個判斷依據來的。“振動頻率比”“愉悅”“融合”“悅耳”是從客觀到主觀的統一。
那么,主觀和客觀究竟如何區別呢?
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認為,“主觀是人的意識、精神,觀察者為“主”,參與到被觀察事物當中。客觀指人的意識以外的物質世界,認識的一切現象。觀察者為“客”,自外與被觀察事物,此時,被觀察事物的性質和規律不隨觀察者的性質和規律不隨觀察者的意愿而改變。”⑥
音程的協和與否首先表現在人的主觀的聽覺感受在音樂中造成的重要的對比。兩音的融合,音響效果比較刺耳的就是不協和音程。這是主觀的。音樂通過音高、速度、節奏、節拍、力度、織體、調式調性的變化帶給人一種明顯的運動感覺,讓我們聯想到一幅幅美麗的畫卷,把聽覺的東西轉化成視覺的東西,將自己的感情賦予音樂作品中,借景抒情,通過對外部世界的聯想,渲染某種情緒和氣氛。
音程的協和與不協和還表現在客觀存在的震動頻率上,如純八度的頻率比是2;1,純五度的頻率比是3:2。
從實踐的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來看,我們在聽音程的協和與不協和時,是客觀與主觀的統一,是客體主體化的過程,同時也是主體客體化的過程。
主體客體化,形成了我們的積累交換傳遞繼承和發展自己本質力量的特殊方式—遺傳方式,從而使人類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成果不會因個體的消失而消失。我們通過聽覺系統向音程的滲透和轉化,通過對純八度音數為6的理性認識來指導著頻率比為2;1的純八度的悅耳愉快和諧的心理感受,即主體對象化。客體主體化,通過改造對象的活動消化精神產品,使之轉化為主體意識的一部分。我們在欣賞音樂過程中,對客體的把握包括對作品的歷史時期的判斷,對體裁的判斷,對風格技術的判斷,對作品感情的把握等等。他們取決于我們的藝術修養水平和歷史知識,受音樂教育程度等因素。
因此,對協和的判斷不僅取決于該音程的自身客觀的屬性,還取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個體,不同的主觀屬性。這就是主觀因素。
那么,畢達哥拉斯萬物皆數的思想對于我們今天有什麼指導意義呢?也許我們去看畫展,下次去欣賞一副油畫的時候,我們會帶著比例、黃金分割點、數的角度去看它,就會發現一種另外的美,正如浪漫主義音樂美學奠基人—黑格爾所強凋的,藝術美是心靈產生的,美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內容與形式的統一,精神與物質的統一。黑格爾曾經說:和諧的本質就是差異。 古希臘到19世紀,人們都認為這種分割法在 爾的《形式藝術》海報,都很好地使用了黃種事物的比例是由事物的本質—差異構成 。⑦
藝術造型中具有美學價值,故稱之為“黃金”分割律,黃金分割〔Golden Section〕也叫“黃金律”“中外比”“中末比”等,是一種數學上的比例關系。就是把一條已知線段分成兩部分,使其中一部分是另一部分與全部的比例中項,這樣的分割稱為“黃金分割”很多設計師都習慣于0.618這個“黃金分割”率。創造出了不同凡響的藝術風格。在色彩設計中,從視覺形象來說,各種分割。它具有嚴格的比例性、藝術性、和諧。在今天,黃金分割定律常用來確定畫面內容的組合顯現出的微妙差異,就能形成統一性,蘊藏著豐富的美學價值。當然,美是一種很復雜的概念與現象, 具有客觀與主觀雙重性,還受時代風尚、民族心理甚至科技與工藝進步的影響。還要考慮到中國傳統文化“月滿則虧,水滿自溢”的道理。從而靈活、巧妙的加以應用,以便更好的發揮黃金分割在藝術領域的作用。
注釋:
①朱玉璋.基本音樂理論教程[M].西安:西安出版社,2007.
②段忠.談音程的調性感與距離感[J].成功(教育),2008(10).
③④⑤朱光潛.西方美學史[J].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
⑥⑦蘇晨,陳天榮.黃金分割在藝術設計中的應用[J].美術大觀,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