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婧 鄧立歡 程莉榮
摘 要: 文化消費需求的增長受制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因而文化消費水平能夠反映現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程度。大學生是人才的后備軍,是我國未來的消費主體。當前國際競爭的核心是人才的競爭,是民族文化創造力的競爭,我國未來的發展都維系在大學生手中。所以,調查大學生的文化消費的基本情況,了解大學生文化消費的特點,解決大學生文化消費存在的問題,具有很強的實際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 文化消費
中圖分類號:G4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6-0235-02
一、實證分析
1.文化消費
“所謂文化消費,顧名思義就是對文化產品的消費享受,它是指消費者為了滿足精神生活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消費文化消費品的過程。文化消費的種類很多,它包括個人文化消費和社會公共文化消費。廣義來說,它包括教育、旅游、體育事業、文化娛樂場所、廣電音像制品、戲劇舞蹈等等服務行業。”
2.大學生文化消費的基本情況
2.1大學生文化消費的數額分析
在大學生“每月文化娛樂消費數額”問題中,80%的大學生文化娛樂消費500元以下,14.29%的大學生文化娛樂消費500元至1000元,3.42%的大學生文化娛樂消費1000元至1500元,2.29%的大學生文化娛樂消費1500元以上。可見大學生文化消費主動性較穩定,且出現上升趨勢。也可以體現出隨著經濟發展,大學生的生活水平提高,物質生活趨于飽和,大學生進行各類文化消費來滿足精神追求,實現價值期望。
2.2文化消費選擇各異
在大學生“文化消費類型”選擇問題(多選)中,問卷分析結果顯示有50.29%的大學生進行知識類文化消費,有69.71%的大學生進行休閑類文化消費,有41.14%的大學生進行娛樂類文化消費,有15.43%的大學生進行運動類文化消費。從中發現,目前大學生文化消費類型的選擇多樣,同時大學生文化消費還是以休閑娛樂類文化為主,用于自我發展的知識類文化消費仍需提高。而運動類文化消費比重相較于其它三類文化消費而言差距較大,運動類文化消費還需加強。
2.3影響文化消費的原因
在“妨礙大學生文化消費的原因(多選)”這個問題中67.43%的大學生選擇了經濟允許,50.29%的大學生選擇了時間不允許,42.86%的大學生選擇了周圍缺少文化設施和場所,18.29%的大學生選擇了缺少興趣。可見影響大學生文化消費的因素復雜多樣,而經濟狀況是影響大學生文化消費的主要因素。
2.3.1經濟因素
武漢市來自大城市家庭的大學生比重為24.68%,來自中小城市家庭的大學生比重為37.08%,來自農村家庭的大學生比重為37.2%。其中大學生月均生活費1000元以下占比31.92%,1000—1500元占比52.35%,1500—2000元占比11.02%,2000元以上占比4.71%。結果反映,武漢大學生群體以中小家庭和農村家庭的學生為主,問卷結果武漢大學生月均生活費以1000—1500元為主符合大學生的家庭情況。大學生每月文化消費500元以下占比74.51%,500—1000元占比19.06%,1000—1500元占比3.56%,2000以上占比1.95%,大學生每月文化娛樂消費以500元以下為主,占比較大。由此可以看出,大學生每月都進行文化娛樂消費,但是由于文化消費受到了經濟因素的影響,用于文化消費的花費并不大。
2.3.2興趣因素
個人興趣也是影響大學生文化消費的主要因素之一,對大學生文化消費選擇的影響較深。大學生文化消費的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培養藝術修養,提高氣質、興趣愛好、鞏固專業知識,放松自己、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娛樂消遣等。同樣,文化消費的種類也是多種多樣,而最終選擇何種消費類型,不僅取決于經濟因素的影響。以閱讀方式為例,63.58%的大學生閱讀紙質書籍,36.42%的大學生閱讀電子書籍,選擇電子書籍的原因也是各不相同。可見大學生文化消費的類型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個人的興趣,而個人興趣則是由文化消費者本身的閱歷、知識、個人需求、主觀意愿所決定。
2.3.3文化環境因素
文化環境也會影響大學生文化消費。42.86%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周圍缺少文化設施和場所。以借閱圖書為例,雖然有湖北省圖書館、武漢市圖書館以及各區級圖書館,但是圖書館多集中在市中心,居住偏遠城區的大學生借閱圖書困難,大學生的文化消費受到影響。
二、主要結論
1.大學生文化消費的現狀
1.1大學生文化消費具有上升趨勢
信息技術的革新,也促進了大學生的文化消費。信息技術的革新促進了各類媒體行業的發展,給消費者帶來了更廣闊的消費選擇空間,其中電子化媒體的交互作用改變了傳統媒體所形成的主流文化占統治地位、傳播者向接受者單向傳遞的狀態,每一個個體都可以既是交互的主體又是客體。正是由于虛擬媒體給了大學生更廣闊的消費空間,大學生進行文化消費時不會受到時空限制。無論何時何地,大學生都可以享受文化盛宴。
1.2大學生文化消費多元化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文化消費多元化,可以進行知識類、休閑類、娛樂類、運動類等各類文化消費。
以電影電視劇為例,大學生不僅可以選擇各個國家的電影電視,還可以觀看網站自制網劇,大學生的選擇更加多元化。《來自星星的你》、《心理罪》、《太子妃升職記》等受到大學生熱捧。外國文化習俗也影響了大學生的文化消費。各種洋節受到大學生的推崇。情人節情侶間贈送巧克力和玫瑰花已成習俗,圣誕節朋友朋友間贈送蘋果已成常態。這些國外商品和文化的涌入不僅給了當代大學生更多的文化選擇,更加豐富了大學生的文化生活。
2.大學生文化消費存在的問題
2.1大學生文化消費結構不合理
人們物質財富得到了極大的豐富,花更多的時間進行非生產性活動,從而放松身心,體驗娛樂。大學生的文化消費結構不合理就表現于此,76.57%的大學生文化消費的目的是放松自己,大學生文化消費結構失調。
娛樂本就是人類的心理需求,所以大學生消費娛樂性文化無可厚非,然而當前大學生卻過分追求娛樂文化。大學生的文化消費行為和文化市場娛樂化有著很大的關聯,各類娛樂節目占滿銀屏,各種娛樂產品充斥生活。文化市場過分娛樂化已經嚴重影響到大學生的文化選擇。此外大學生的自我文化修養會影響大學生的文化消費結構。一些高素質的大學生因思想較為成熟,知識水平較高,故而文化消費結構較為合理。然而這類大學生畢竟較少,所以整體而言,大學生文化消費結構不合理。
2.2大學生文化消費具有盲目模仿性
根據凡勃侖的炫耀性消費理論,齊奧爾格·齊美爾的流行是階級的產物以及洛文塔爾的“消費偶像觀”的論述,均體現了文化消費是一種帶有模仿性質的消費形式。大學生文化消費同樣具有模仿性,39.43%的大學生文化消費受同學的影響。受社會潮流的影響,一部分大學生率先進行模仿,消費時尚潮流文化,并將其帶進校園,從而影響剩余大學生,引發文化消費狂潮。
文化消費具有盲目性。在文化市場娛樂化的大環境下,各類偶像明星充斥銀屏,引領時尚潮流。一部分大學生在追趕潮流的過程中盲目模仿追趕,影響到自己的正常生活學習。此外,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沒有明確的目標和職業規劃,進行文化消費全憑愛好、同學影響。
2.3大學生文化消費具有層次性
除了對潮流文化的模仿,大學生還會對課堂文化、校園文化等文化進行模仿。大學生的文化消費開始分層。調查顯示,985和211大學有37.65%的學生兩三天去一次圖書館,0%的學生從來不去圖書館,而普通院校18.08%的大學生兩三天去一次圖書館,5.32%從來不去。
在985或211等優質大學,大學生們大多自主好學、基礎牢固。在這樣的學生的帶動下校園往往學術氣息濃郁,文化氛圍較強。進入這類大學的學生,會不自覺的模仿,消費知識類等發展型文化。而普通院校,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弱,自覺性也較差,比起學習閱讀,學生更關注娛樂資訊等信息,學校潮流感比較強。大學生所消費的文化多為為享受消遣型文化。但是,并不是說985或211大學的學生就不消費享受型文化,只不過是享受型文化并不是他們文化消費的主流。當然,也不是說二三類大學的學生只消費享受型文化,而是在這類型大學生文化消費比例中,享受型文化消費所占比例更高一些。
2.4文化環境仍存在問題
優良的文化環境對大學生的文化消費有著良好的引導作用,然而40.46%認為當前大學生文化消費氛圍一般,可見當前文化環境仍存在問題。城市公共文化設施較少,一些大學生居住在老舊社區,這些社區狹小,管理不規范,缺少運動建身、自習閱讀的文化場所,大學生的文化消費受到影響。
文化市場過分娛樂化。素食書籍搶占市場,綜藝娛樂占滿銀屏,一些文化產品只追求點擊率、收視率、暢銷度和經濟效益,把崇高當作落伍、把出格當作新潮、把低俗當作流行,各類娛樂產品打著各種噱頭充斥大學生眼球,影響大學生進行文化消費。低俗文化、盜版文化同樣也混跡其中,消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和審美情趣,影響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文化市場的監管存在漏洞。對于不良文化的懲治不夠嚴厲,使得這類文化有可乘之機,存活于文化市場,影響大學生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程洪海、薛華:《我國文化消費問題研究》,《企業家天地?理論版》2006年第四期
[2]姜彩芬,余國揚等.消費經濟學[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9:282.
[3]戴元光 邱寶林《當代文化消費與先進文化發展》第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