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婷婷
摘 要: 中國古代廉政文化淵源流傳,內容廣博。它不僅對中國古代政治文明的形成和政治社會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而且對當前廉政文化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的順利進行具有深遠的借鑒意義。本人通過研究歷史上反腐倡廉的成功做法,以期對當今黨風廉政建設提供歷史借鑒。
關鍵詞:廉政 廉政文化建設 黨風廉政建設
中圖分類號:D2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6-0352-01
中國古代社會向來有重官德、修政德的優良傳統,在五千年的文化史中形成了豐富的廉政文化,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歷史是一面鏡子,今天的黨風廉政建設同樣需要汲取古代廉政文化中有益的經驗。
一、中國古代廉政文化的內容
1.廉政二字的由來及含義
廉字在古漢語中有多種含義,據《周禮》記載,“廉”的含義:“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辯?!边@六廉是最早的官吏考核的標準,即為善良、能干、敬業、公正、守法、明智。
“政者,正也”,古代政與正是相通的,即政局的清明、政治的公正、政風的善良。
“廉政”一詞合而用之,最早見于春秋時期,廉政就是廉正,靜態上指政局的清正廉明,動態上指政治的公正無私,還指官場風氣的正直善良,更指官員個人作風的廉潔正派。
2.古代廉政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
2.1注重對廉政教育的總結,形成了廉政思想體系
古人很早就認識到奢靡享樂必然會導致國家滅亡的道理,廉政思想可謂是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會的“為民父母”的公仆思想,此后經過不斷的繼承、發展和完善形成中國古代廉政思想體系。這些思想可歸納為第一,誅貪必嚴。他們認為政治廉明就必須“蠲濁而流清,廢貪而立廉”, “賞不隆則善不勸,罰不重則惡不懲”。第二,舉賢立廉。無論是“為政之道,首在用人,立政之道,察吏為先”,還是《漢書·董仲舒傳》中“大凡國家用人,才不能皆全,德不能悉務,所貴取其所長,恕其所短。惟貪人斷不可用”,都證明在選舉人才時一定注重對德方面進行考察。第三,教刑相輔。荀子說:“以善至者待之以禮,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用教育和懲罰相結合的手段。第四,約之以禮,在教與罰相結合的基礎上,還要“約之以禮”,使人有明確的“法度”觀念,知曉法紀的尺度,從而自覺遵循規約。第五,兼聽博納。廣開言路,進諫納諫,是實現吏治清明,政治興盛的重要保證。第六,上廉下效。公生明,廉生威”,為正確處理廉政建設中各級官吏之間,官吏與百姓之間的矛盾關系,古代政治家、思想家們提出了 “上行則下從”,以上廉帶動下廉的主張。第七,儉以養廉。歷代王朝興衰的經驗告誡后人要想鞏固政權,為君者一方面應該清靜簡約,廉潔勤政,減輕民賦,另一方面還必須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官吏中提倡節儉之風。
2.2建立反腐制度和體系
在中國古代政治中,腐敗與各朝的歷史命運息息相關,因此也就形成了許多行之有效的嚴懲貪官污吏的制度和體系。首先是對貪污腐敗予以界定。其次建立反腐敗預防體系。如建立監督檢查制度,分權制衡;建立官吏使用制度,從源頭上阻斷腐敗的產生。最后,重典治貪,以嚴刑酷法懲貪。這些舉措更多地體現出設計者在政權體制中的廉政意識。
2.3宣傳廉潔自律的官德思想,營造良好的氛圍
廉政在古代不同社會群體中所呈現出來的價值取向是不一樣的,對于統治者而言,廉政是以天下為己任,做到“為政以德”;對于官吏而言,廉政是忠君愛國、為人正直;對于老百姓而言,廉政體現在國家治理上應該是國泰明安、社會安定。為了實現這種和諧的局面,統治階級通過政治宣揚在全社會倡導廉潔為政的社會風氣,如確定儒家思想為正統思想,老百姓通過對貪官污吏的鞭撻和對廉潔為政者的歌頌,如通過各種民歌、民謠、詩賦、小說、繪畫、雕塑、戲劇等多種藝術形式,形成輿論監督體系,對推動整個社會廉政氛圍的產生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2.4樹立榜樣的作用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君子的品行操守,不光直接影響執政的效果,還指導著社會的整個風氣,正如孔子說的“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道德的教化,廉潔自律的推崇必須首先要從統治者開始。從魯國的大夫臧哀伯規勸魯桓公的“國家之敗,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寵賂章也”,到三國的諸葛亮,宋代的包拯;從漢代的光武帝一生保持節儉作風,成就“光武中興”,到唐代的李世民謹小慎微,成就23年的“貞觀盛世”;從千古賢德的明德馬皇后,一生以簡樸自奉,整個宮廷生活簡樸,沒有出現腐敗奢侈現象,到生性節儉,母儀天下的長孫皇后。這些明君、廉臣、賢后他們一生都堅守儒家節操,簡樸廉潔,勤政愛民,這些廉潔自律的行為或多或少的影響民心,進而為國家機器的有效運轉提供了有利的社會政治環境,同時也揭示出“大官廉則小官守”的政治規則,成為古代廉政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
二、中國古代廉政文化建設對當今黨風廉政建設的啟示
1.借鑒古代優秀廉政文化理念:廉政建設的根本
歷代思想家、政治家關于加強自身道德修養的許多經典表述,已經構成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道德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至今仍是激勵人們樹立高尚情操的思想基礎。他們對廉政、勤政方式方法的理論探索與思考,對腐敗所造成國破家亡危害性的深刻剖析,仍對我們有著借鑒和警示的意義。作為職能單位我們要通過扎實開展廉政文化進基層、進家庭、進工作崗位活動,充分利用中華優秀文化的豐富資源,推動廉政文化內容形式和傳播手段創新,并結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開展廉政征文、主題演講、唱廉政歌等豐富多彩的廉政文化創建活動,以達到文化養廉的目的。
作為領導干部我們要注重對優秀傳統官德的繼承和學習,加強自身修養,要樹立清正廉潔、謹言慎行、勤政為民、立足本職,勤勉盡職的官德意識,堅持以德為先,以德服人,同時要有正確的權利觀,樹立廉潔從政的為官觀,從主觀上切斷腐敗產生的根源。
2.選賢任能的用人方式:廉政建設的關鍵
古代的科舉制雖有一定的弊端,但在很大程度上也確保了選拔人才的公正性,值得我們借鑒。當今腐敗現象產生的根源之一在于領導者本身出現問題,可見公職人員入口關的掌控也是至關重要,這也是我們通常說的“為政之要,首在擇人”。對于當前的公職人員選拔制度,我們在堅持通過公開考試選拔的同時,還要加大對親屬回避制度的建立,注重對公務員德的考察,建立公務員輪崗制度,避免裙帶關系的產生。
3.有效的制度監督:廉政建設的保障
中國古代廉政制度建設中健全的監察監督制度,是封建王朝保證官吏廉潔奉公,維護統治的有效保障,當前黨風廉政建設我們同樣需要建設和完善監督管理體系,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制,實行權利的有效監督。近幾年,雖然中央建立了各級巡視檢查制度,但需要進一步完善。當前的制度建設,第一,要強化權力制約制度,為官者手中都握有一定的權利,我們要合理配置這些權利資源,謹防領導干部獨立專行,權利濫用。第二,要建立有效的監督制度。從內部看,要加強各個部門、每個工作人員相互之間的監督意識,從外部看,要形成公開透明的體系,樹立輿論監督的氛圍。第三,建立懲治腐敗的措施。首先,對腐敗案例進行剖析查找原因從源頭上遏制腐敗的產生,其次,嚴懲腐敗分子,做到有罪必罰。第四,深入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制。第五,建立公務員保障制度。貪廉程度與公務員的收入有一定的關系,因此有必要提高公務員的基本生活保障,建立公務員工資正常增長制度并有效的實行,完善福利制度,使公務員少生貪戀,鋌而走險。
4.良好的社會環境:廉政建設的基礎
古代形式多樣的反腐倡廉載體構成了內容豐富的反腐倡廉文化,不僅豐富了當今反腐倡廉的理論,更促進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形成,對我們當今黨風廉政的宣傳具有很好的借鑒作用。當前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手段來宣傳黨風廉政建設:第一,通過互聯網、報刊、雜志等載體,大量宣傳廉政法規、事跡讓廉政文化深入人心;第二,把宣教的重點放在黨政領導干部身上。黨校是領導干部黨性鍛煉的大熔爐,在各主體班次中應著重開展黨風廉政方面的課程,讓領導干部汲取其中的精華,以利于清廉執政;第三,學習、宣傳、借鑒中國古代廉政文化,通過長期潛移默化的影響,形成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良好風尚,促進社會主義廉政文化建設取得突破。
5.樹立廉政典型:廉政建設的有力推手
封建社會在理論說教的同時,也會對那些清官、循吏進行大力宣揚提倡,通告全國,載入史冊,樹為榜樣,還會對貪官污吏進行懲罰,已達到殺一儆百的作用,通過這種手段來提高官吏的自責自律,讓他們恪守臣道,盡忠職守。當今社會我們也涌現出像沈浩、焦裕祿、牛玉儒等先進典型,他們的事跡我們要大力宣揚,同時建立領導干部廉潔自律的激勵制度。
總之,中國古代廉政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的精華部分仍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其中的不足之處也應引以為戒,力爭使我國的廉政文化建設取得新進展。
參考文獻
[1]李陽:《中國古代廉政思想對當今廉政文化建設的啟示》,《領導科學》,2012年33期
[2]范泊靜:《古代廉政文化對黨風建設的啟示》,《當代江西》,2012年05期
[3]王海燕:中國古代廉政文化建設經驗及其現代啟示,《嘉興學院學報》,2010(7)
[4]楊仲林:中國古代廉政文化的借鑒,《文化研究》,2006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