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同巧
本教學案例所展示的是筆者在高中新課改中嘗試高中閱讀教學的課改課。教學流程為:學生自主閱讀感悟—檢索閱讀—自我發(fā)現(xiàn)—小組討論—小組展示—教師點撥—分層訓練—拓展延伸—教師評價—當堂總結(jié)。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是市教育局組織省學科帶頭人“送教下鄉(xiāng)”活動中的一堂英語示范課。筆者遵循服務基層,服務教師,提升教師專業(yè)化的原則,精心設計,充分準備,為當?shù)乩蠋熥隽耸痉丁?/p>
二、案例內(nèi)容分析及處理
本節(jié)課是高二選修8模塊4以“Which English”為話題的一篇閱讀課。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對本課的學習,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了解不同國家間英語的差異。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訓練學生獲取主要信息并加工處理,能在閱讀中識別新的單詞短語并推斷其意義,能分析課文中的長、難句并理解句子結(jié)構。從情感上,培養(yǎng)學生尊重不同國家英語的差異,認識語言對人們的影響。為了讓學生在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方面都有所提高,筆者主要強調(diào)了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以及理解技能的提高。為此,我設置了探究式、發(fā)現(xiàn)式、任務型等多種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語言應用的平臺,通過學習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獨立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的英語能力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
三、案例實施過程
第一個步驟:導入。面對陌生、異地的學生,筆者采用語境、圖片導入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展示話題圖片并設問。當學生用英語描述出筆者在英國白金漢宮和巨石陣時,筆者自然過渡到英國、澳大利亞等有象征意義的景點,在學生賞景中復習symbol等詞匯,同時啟發(fā)學生“What do they have in common(他們有什么共同之處?)”學生自然得出結(jié)論:“他們都是說英語的國家。They are all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看到學生興趣盎然,筆者用帶有自己方言的英語說“Which English do I speak?”并且叫其中一個學生回答。回答問題的學生知趣地用英語回復“Maybe American English or your native English!”(全體學生和聽課教師不約而同地笑了)。筆者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導入今天的課題。此活動旨在激發(fā)學生興趣,請學生全員參與、有效參與。
第二個步驟:探究式、任務型自主閱讀。筆者使用課時導學案。分配任務:限時5分鐘完成導學案中的任務一(筆者的原創(chuàng),將課本中的閱讀文章改編為10個空的完形填空題)。在觀察到學生完成限時閱讀后,筆者要求學生打開課本,限時2分鐘,第一遍快速閱讀文章并自我校對答案。同時分配第二遍閱讀任務:限時4分鐘閱讀課本并完成導學案任務二(4選1閱讀練習,其中有事實細節(jié)題、推理判斷題及主旨大意題),本階段的閱讀任務要求學生自主閱讀、自我發(fā)現(xiàn)、獨立思考、自主完成。在學生自主閱讀中,筆者近距離接觸學生、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并為反饋問題收集第一手資料。
第三個步驟:檢測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情況。筆者設計以下練習。
1.事實細節(jié)題及細節(jié)判斷題。要求學生重讀文章獲取信息。即事實細節(jié)題的做題技巧為回歸到原文找依據(jù)。附細節(jié)判斷題: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British English is spoken in more than 60 countries across the world.
B.Australian English is about 200 years old.
C.Australian English is easy to understand.
D.Singlish contains words of Chinese origin.
2.推理判斷題。“Why do you think the Speak Good English Movement was created in 1999?”要求學生根據(jù)原文推理判斷并用自己的語言組織答案。此項活動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主題歸納題。要求學生完成課本第46頁的第三個活動。本練習為各個段落的主旨歸納題,強化對文章的整體理解,同時也可以推斷出整篇文章的主旨。于是我設置了閱讀題: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is _______.
A.British English in Australia
B.American English in Jamaica
C.English in Singapore
D.varieties of English
此活動的目的是要求學生對本堂課所學知識進行鞏固性訓練、拓展性及提高性訓練,并及時反饋檢測本堂課的學習效果,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方法。
第四個步驟:情感滲透。筆者使用多媒體展示:
Confucius serves as cultural ambassador.
Since it was launched in late 2004,the Confucius Institute has served as a bridge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此活動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熱愛自己的語言——漢語。
四、案例效果
學習結(jié)束后,學生普遍獲得了成就感,特別是閱讀技巧和筆者的總結(jié)讓學生受到啟迪,并由此產(chǎn)生快樂的心情。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不僅初步了解了不同國家的英語差異,同時還掌握了本堂課的重點知識和閱讀技能。學生在獲取語言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了其自主學習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基本達到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
本節(jié)課的亮點(當?shù)乩蠋熢u課):語境、圖片導入貼近學生實際,過渡自然、平穩(wěn),趣味性、知識性融為一體。本節(jié)重難點突出,以閱讀為核心,采用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以學生為主體的閱讀教學法。本節(jié)課的板書設計新穎,深受學生喜歡。
需要改進的是:如果時間允許,可以讓學生完成導練案中的強化閱讀訓練及本堂課相關話題的拓展性閱讀,讓學生接收到更加豐富的信息,接觸到更多的英語語言的精華,從而使自己的英語能力上升到一個新的平臺。
參考文獻:
王小慧.中學英語閱讀教學方法研究[J].考試周刊,2011(61).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