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娟
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初中數學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點,更要培養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與歸納學習規律的能力。然而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模式太單一,過分注重知識點的傳輸,忽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思考能力的培養,因此建立新型的教學模式顯得刻不容緩。“導學互動”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同于傳統教學模式——“老師單純講,學生被動接受”,而是更加注重激勵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動手能力。
關鍵詞:導學互動;學科知識;綜合能力
在當今社會,素質教育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素質教育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基礎的學科知識,學會簡單的運用,更重要的是在學習中全面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讓學生從多方面得到提升,得以發展。初中數學作為一門啟蒙學科,不僅要讓學生理解基礎的數學定理與知識,更要啟發學生善于思考、善于提問、主動尋求多種解答思路,不拘泥與老師的課堂講述。而這些要求正是“導學互動”教學模式所提倡的,它不僅喚醒了初中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更適應了當今社會的發展,為新課程的推進注入了活力。
一、“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內涵
“導學互動”教學模式是一種結合“指導”“互動”與“探索”的新型教學方式,它順應當今時代的發展趨勢與新型教學理念,是推動數學教學革命的強有力力量。導學互動的內涵包括“變教為導、以導促學、學思結合、互動發展”四方面,而該教學方式的四大環節正是結合上述四大內涵發展而成:第一環節——自學導綱,即通過教師先研讀教學大綱,設置符合教學目標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身臨其境,進而展開自主學習與思考;第二環節——合作互動,即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可以通過學生自我討論或者師生互動共解難題;第三環節——導學歸納,即老師先對學習大綱簡要概述,繼而學生在老師的基礎上結合所學與所探討的成果總結歸納;第四環節——反饋訓練,即老師針對每一節課的教學大綱與教學目標并結合學生課堂的學習情況篩選合適的練習題讓學生有針對性地學習與復習。
二、“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對初中數學教學的意義
“導學互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對初中數學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對于那些年紀較大而富有教學經驗的教師,不能再像傳統教學方式一樣“照本宣科”,重復以往的教學思路,沒有任何創新。因此,初中數學老師要想組織好課堂教學,必須認真備課,結合當今時代的發展潮流,引入新型教學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學習與參與氛圍更加濃厚。另外,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導學互動”教學模式極大地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合作學習能力與積極探索的能力。
三、“導學互動”教學模式應該遵循的原則
1.“問題情境”設置富有創新性
初中數學對于大多數學習者來說是枯燥的、難以理解與掌握的,因此學生打心底比較排斥學習數學,這樣會讓課堂效率大打折扣。所以,教師在設置教學情境時要具有新意,富有創造性,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學習北師大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上冊“豐富的圖形世界”一課時,教師可以將課堂設置為動手課,引出如下情境——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把不同規則的圖形拼接到一起,讓學生自己展示為什么會拼接成這樣的,講解自己的思路,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認識了圖形,了解了圖形原理,也將教學目標完成了,當然老師要加以點評,讓學生在生活中去發現不同的圖形。
2.課后習題設置要多樣化
任何學習都要加以訓練強化才能深刻理解并掌握知識點的學習,初中數學尤其需要通過大量的習題訓練來掌握一些定理,以加深對課堂所學知識點的理解。大量重復的習題可能會讓學生覺得繁瑣、無味,因此,教師在設置練習習題時要注意題量適中、題型全面、題境多變。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勾股定理”時,不要僅僅讓學生練習書本上類似的計算題,可以通過題型設置的不同讓學生進行解答,一些學生往往會簡單地套用一些公式和定理,但是放在一定的情境下就無所適從了,因此老師要多提供一些背景供學生聯系,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不要讓學生僅僅學會生搬硬套,而不會實際應用。
總而言之,“導學互動”教學模式是一種靈活的教學方式,初中數學老師可以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結合學生的特點發揮自己的個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索學習、綜合學習等多方面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建立自己的數學思維,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參考文獻:
林薇薇.淺析“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D].陜西師范大學,2015.
編輯 薛直艷